楊雪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學生的道德觀念、法律觀念卻急劇下降,很多剛初中畢業(yè)生走出社會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從社會調查來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而音樂教學又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掌握音樂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那么,如何抓住音樂學科的這些特點,捕捉好法制,教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shù)姆绞皆谝魳方虒W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這是我們值得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學科;法制教育;情感培養(yǎng)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學生的道德觀念、法律觀念卻急劇下降,很多學生剛初中畢業(yè)就走出社會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從社會調查來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滿足時代的需求,為了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使學生和青少年少違法犯法,同時促進青少年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和提高?;A教育進行了新的改革,法制教育正在走進我們的校園,走進我們的各學科,將與師生為伴。那么如何抓住音樂學科的特點,捕捉好法制教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shù)姆绞皆谝魳方虒W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立足教材,適當延伸,滲透法制教育
在初中音樂教材中,并沒有非常明顯的滲透法制的內容,但是許多音樂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和道德情感,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法制因素,把法制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并把握好學生的現(xiàn)狀,恰到好處地滲透到課程中,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配樂詩朗誦《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音樂欣賞《飛來的花瓣》,這就可以從音樂內容來引導學生,從七年級的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來看,學生處在一個生理心理迅速發(fā)育階段,思想朦朧,容易沖動,并且容易受到社會的影響,容易誤入歧途,所以,在這節(jié)音樂課堂上,我們就可以稍加引導,給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給學生提問,如:為什么長大后我要成為你呢?為什么我們要寄去赤誠的懷念?正如歌詞所說的是回答老師最優(yōu)秀的答卷,因為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他知道為我們默默地付出,為祖國默默地付出,他只希望讓我們長大成才,為祖國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用花朵,也正如歌詞說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那么這樣就引導了學生未來的方向,也引導了學生辨別好與壞,同事讓他們也懂得去回報,懂得去奉獻。
二、利用課內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由于七年級的學生的好奇心和愛玩的心理,我們可以在課堂內用活動游戲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把握音樂知識和法律知識,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例如:八年級下第二單元梨園擷英音樂欣賞:京劇《鍘美案》選段,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段,這就可以用活動的方式來傳達音樂知識和法律知識,把這劇中的人物讓學生來表演,同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做到情景融合,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音樂和故事內容,然后讓學生來發(fā)表看法,那么,這兩個故事如果放在今天的社會中,又會有怎么樣的結果呢?并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可以水到渠成的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從而給學生介紹婚姻法的大體內容(包括原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后子女的撫養(yǎng)和教育、離婚后的財產和生活及附則等共27條。內容以調整婚姻關系為主,同時涉及家庭關系方面的各種重要問題)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等原則。
三、適時適地,進行拓展,展開聯(lián)想,進行法律知識的灌輸
現(xiàn)在的音樂教材中,有些歌曲我們可以展開聯(lián)想,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學習《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曲時,首先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和歌詞會感染學生,會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海洋的熱愛和憧憬,這是可以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保護法》相關的內容,講解目前我們國家有著18000公里的海岸線,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有美麗的海灘等旅游勝地,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是人們的樂園和天堂,如果有一天我們美麗的海洋遭到污染,人們就失去了嬉戲地方,失去了游玩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將對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就使學生意識到我們所有人都有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義務。又如:在教《飛來吧,黑頸鶴》這首歌曲時,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灌輸愛護動物、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草海,保護黑頸鶴,保護所有衍生動物。從而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
四、有歌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增強德育意識
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很多作品的歌詞內容都具有教育學生的功能,只要我們善于循序漸進,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很好的把握,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音樂知識,同時德育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達到了審美育人的目的,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紅旗飄飄》,在教唱歌曲時,我們可以先從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內涵方面著手,盡量從歌曲中挖掘思想性和現(xiàn)實性的內容,然后融會貫通地講解,有這首歌曲,我們就會想到,看到五星紅旗在我們的眼前飄揚,就會想到那過去的無數(shù)先烈的生命,是用鮮血染紅的,正如詞中作者發(fā)出的感慨“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我為你歡呼,我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從而使學生了解歷史的情況下,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
五、運用情感教學,激發(fā)學生,產生共鳴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表現(xiàn)主義音樂流派就強調藝術表現(xiàn)的對象是人的主體情感,否定現(xiàn)實世界及其客觀性在藝術中的價值。其創(chuàng)作思想和審美趣味體現(xiàn)著情感論音樂美學的基本觀念,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是其在音樂藝術中的代表者,他指出:“藝術價值所要求的可理解性并非僅僅滿足理性上的滿,同時也是為了情感上的滿足。然而,無論創(chuàng)作者要激發(fā)的情緒是什么,他的想法一定要表達出來。所以每一首歌曲都有它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只要把握住,就會跟學生產生共鳴,人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藝術都是人類社會生活在作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例如:《愛的奉獻》《讓世界充滿愛》,首先給學生講解這兩首歌曲的背景和歌曲內涵,然后采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事先就把關于一些有關的圖片,如汶川地震,一些洪災,眾志層層抗災的圖片與音樂制作成視頻)讓學生結合畫面來聆聽,學生在這種情景中自然就會受到感染,無形中就學會了什么是愛,什么是奉獻,從而提高了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
六、通過對作業(yè)的評語,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作業(yè)正誤的評價,寓法制教育于作業(yè)的評語中,例如布置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歌曲,讓學生下去多聆聽,并且寫出聽每首曲子的感受,然后在評語中努力滲透老師對學生的鼓勵、關愛和期望,這種做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又能鼓舞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斗志,同時也為師生情感溝通架起橋梁。評語可多可少,可揚長避短,不受時空的限制,加之批改作業(yè)的經常性,也可以使法制教育持之以恒。
總的來說,音樂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還不止這些,教無定法,只要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法制意識都是好方法,我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自己的音樂教育中,既要是學生從音樂的美化教育中學到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挖掘出音樂中內在的思想情感因素,發(fā)揮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適時地進行道德法律意識的引導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