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摘 要:游戲可以促進孩子的認知和發(fā)展;游戲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游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游戲是發(fā)展幼兒健康心理、培養(yǎng)幼兒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也是幼兒身體發(fā)育的重要保證;游戲是孩子動靜交替的過程,可以讓孩子上課之后得到休息,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之中。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應從加強教師培訓、明確游戲化課程建設方向和內容、優(yōu)化游戲活動評價等方面入手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
關鍵詞:課程實踐 游戲精神 幼兒園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237-01
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得到了更為深人的實踐。江蘇省于2014年開展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旨在引導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觀和課程觀,推進幼兒園實施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前教育,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重新認識游戲的價值,并將游戲的精神和理念切實滲透到幼兒園課程實踐中。
1 當前課程游戲化實踐存在的問題
1.1未能很好地處理好游戲與教學的關系,“羞談”或“忌談”教學
在行政指導的驅動下,課程游戲化作為江蘇省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重要手段,游戲被再次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少幼兒園和教師開始對既有的教學組織形式表現(xiàn)得遲疑不決,尤其是忌談集體教學,以為提教學就是在走小學化的路,沒有堅定的教育立場,使教學成了“地下工作”。
1.2游戲組織方式不恰當,存在兩個極端傾向
一種傾向是游戲始終處于教師的高控之下,教師以設計教學的思路設計游戲的主題、場景、材料、人物、規(guī)則等,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構的經(jīng)驗,難以獲得愉悅的游戲體驗。另外一種傾向則是放任幼兒的游戲,認為游戲既然是幼兒的自主活動,那就應將游戲完全交給幼兒,教師主動放棄自身的指導和教育職責,成為一個純粹的旁觀者。這樣的游戲多數(shù)無法深入,幼兒也只能獲得一種淺層次的快樂。
1.3缺乏方向和目的
游戲化課程構建缺乏方向和目的,無法真正理解課程游戲化的內涵和覆蓋的范圍。
2 推進課程游戲化的策略
幼兒教育的本質是要使兒童獲得愉快的成長體驗,其過程要尊重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這決定了幼兒園開展的游戲活動應具有生活情境性和開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環(huán)境支撐。
2.1加強教師培訓,解決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及施教技能問題
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是課程游戲化有效推進的前提。各級教育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幼兒園應廣泛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如采用集中培訓、專題報告、主題沙龍、答疑和辯論會、現(xiàn)場跟蹤與臨床診斷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在課程游戲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如下問題:一是幼兒園課程為什么要游戲化,以此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游戲觀。之所以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強調游戲的價值,是因為游戲更為貼近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幼兒的行為與活動充滿游戲精神。課程游戲化是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重要手段,但更為根本的是,游戲是幼兒的存在方式,成人應該尊重幼兒的生活世界和成長規(guī)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把自身意志強加于幼兒;二是正確認識游戲與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的關系,游戲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戲有組織形式和精神內核之分,幼兒知識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獲得也并非只有通過游戲才能獲得。重要的是,與單純地在形式上以游戲代替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相比,游戲更應與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發(fā)展目標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在游戲中主動探索和構建對事物的認識,才能獲得精神的愉悅和心智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能根據(jù)教育目標和實際條件,恰當?shù)剡x擇教學組織形式,不能將教學簡單地等同于“小學化”;三是如何開展游戲化的課程活動,這需要教師明確自身在游戲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幼兒受自身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其自發(fā)開展的游戲活動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進一步的支持和引導,才能使游戲走向深入。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要同時扮演游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從兒童的視角引發(fā)游戲,從成人的視角引導游戲,進而促進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這就意味著,還要培訓教師掌握具體的游戲活動組織技能,包括設計符合幼兒發(fā)展需求和現(xiàn)實情境的游戲的能力、觀察幼兒游戲行為與情境的能力、及時對幼兒游戲進行修正和調整的能力,從而保證游戲始終不偏離幼兒發(fā)展和教育的目標。
2.2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明確課程游戲化的方向及內容
課程是教育活動的內容載體,游戲化則是幼兒園課程應具有的基本特點。要把游戲當作幼兒園主要的課程組織形式,就必須加強游戲化課程體系建設,使之成為園本課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為此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課程開發(fā)和建設能力。由于課程游戲化強調的是游戲精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所以這一課程形態(tài)不是對原有課程體系的顛覆,而是要在幼兒園所有課程活動中體現(xiàn)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精神,這是游戲化課程建設要把握的方向。
2.3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優(yōu)化幼兒園游戲活動評價
與集體教學相比,游戲活動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側重。課程游戲化強調游戲精神在教育活動中的滲透,強調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游戲時間,這就要求改革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優(yōu)化對游戲活動的評價。適當打破原有的剛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異、因活動而異、因教育目標而異的課程和教學活動評價制度,注重過程導向,才能給課程游戲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間。例如,對于新人職或課程組織能力較弱的教師,可以制定較為明晰和剛性的活動指導和評價方案,讓這些教師參照方案組織開展游戲活動,但對于理論功底較深、施教能力較強的教師,則應允許他們根據(jù)教學需要和教學實際組織游戲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升他們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和組織游戲活動的能力。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主導活動,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一線的幼教工作者,唯有全面理解幼兒游戲活動的性質和功能,才能科學地設計和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唯有及時總結游戲教學的經(jīng)驗和教訓,才能不斷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真正為幼兒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