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茜貝
摘 要: 語音教學、語法教學與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的詞匯教學,尤其慣用語的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大難點。漢語中慣用語數(shù)量非常龐大,如果能夠生動巧妙地運用慣用語,則將會為語言增添不少魅力。因此,慣用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外國留學生在慣用語的使用上鬧出不少笑話。作者以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慣用語教學為研究中心,以慣用語的教學使用為研究入口,通過調(diào)查并整理分析漢語初級留學生的文章與試卷,初步了解外國留學生對漢語中慣用語的掌握情況,并分析留學生在慣用語運用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在以上研究的基礎(chǔ)上,分析對留學生課堂上對外漢語教學中慣用語的教學辨析方法與策略,并聯(lián)系目前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在實際對外漢語教學中促進慣用語的使用。
關(guān)鍵詞: 慣用語 偏誤 對外漢語教學
一、留學生掌握慣用語現(xiàn)狀分析
慣用語數(shù)量十分多,它可以側(cè)面反映一個漢語習得者掌握現(xiàn)代漢語詞匯豐富量的程度。在語言學中,涉及一個關(guān)于經(jīng)濟性原則的概念。所謂經(jīng)濟性原則,就是指在語言的自然發(fā)展運用過程中,本著經(jīng)濟性的原則,冗雜多余的詞匯會逐漸消失[1]。按照這一原則,漢語中的慣用語肯定是存在細微差異的,以便滿足各種語境下語言的需求。但是,慣用語的具體使用非常復雜,這就給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增添了很多困難。雖然關(guān)于慣用語使用的相關(guān)詞典與方法眾多,但是由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慣用語教學展開研究分析,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針對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
(一)慣用語自身的特點
慣用語與歇后語、諺語區(qū)別不大,除了漢語的基本的意義之外,大部分都包含感情色彩,這些感情色差有差異,從而造成很大差別。慣用語教材和工具書的編排不當,很容易造成學習者的心理排斥,更嚴重的會導致學習厭惡感,所以有些工具書不僅不利于慣用語學習,反而會讓學生疏于使用慣用語,或者一使用就出現(xiàn)偏誤,越是偏誤越要回避,結(jié)果惡性循環(huán)?!坝龅嚼щy要樂觀,不要鉆空子”。這個偏誤用例中漢語學習者其實真正想用的是“鉆牛角尖兒”,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時想不出“鉆牛角尖兒”這個與句意相貼合的慣用語,只是想到了形式上差不多的“鉆空子”,自我感覺“鉆牛角尖兒”“鉆空子”有共同語素,把二者等同起來,結(jié)果把“鉆空子”替代了“鉆牛角尖兒”,產(chǎn)生了偏誤。
(二)缺乏適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
漢語習得者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和母語背景,在漢語學習中,他們的思維往往會以根深蒂固的母語為中心,由于新的語言和新的文化也會給他們帶來極大沖擊,因此在語言學習上會帶來影響。
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對于學生聽不懂地道慣用語,便會使用最通俗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回避慣用語。比如教師會說:“平時課后要及時復習,不要等到考試才念書念到很晚?!边€有些教師為了授課省事省力,堅持認定留學生不使用慣用語,在教學上只是簡單介紹慣用語語義,充其量搭配一個例句,便結(jié)束了慣用語的教學。慣用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性被極大忽略。教師的刻意忽略同學生的求知若渴形成了一對矛盾,學習的不透徹誘發(fā)了偏誤。而且漢語慣用語的語用色彩和特征只有在日常交流中中有助于被高效吸收與利用,在不斷錯用中能習得正確用法[2]。
二、對外漢語慣用語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造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
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我們對慣用語的使用無可厚非,但如果將這些用法一次性地全部傳授給學生,則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外漢語教師要結(jié)合語境,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所謂“精講多練”,就是說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就慣用語進行講授的時候,要講得精、講得細,并要求留學生在造句中反復練習、比較,以求真正把握慣用語的使用。我國的李吉林受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格奧爾基·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法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情景教學法進行語言教學,效果顯著[3]。比如常用慣用語還有“打交道”“唱主角”“開綠燈”“磨嘴皮”“碰釘子”“敲警鐘”“煞風景”,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得到強化。
(二)反復強化練習
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根據(jù)遺忘曲線的作用,很多留學生當時已經(jīng)掌握的同義詞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消逝可能會忘記。因此,及時復習非常必要。這種復習包括在對外漢語課堂上的重復和對外漢語教師與同學們的日常交流等。
及時復習、反復再現(xiàn)在漢語學習中至關(guān)重要。在調(diào)查對外漢語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時,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昨天已經(jīng)講授清楚、留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在第二天的課堂提問上,往往表現(xiàn)得不理想。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無止境的回環(huán)往復的過程,及時的復習很重要,對于留學生學習漢語更是如此。留學生可能當時確實聽明白了,但是隨著新知識的講授和時間的推移,可能當時明白的又忘了。因此,及時的復習和反復操練十分必要。對外漢語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回顧、課下交流深化、布置相對應的作業(yè)的方式加強留學生對同義詞的辨析的應用。
在實際的對外漢語課堂上,什么時候會涉及慣用語,怎么樣進行慣用語的辨析,對對外漢語教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對外漢語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學習,用豐富的儲備應對多變的課堂。
三、結(jié)語
慣用語是一種習用的固定的詞組,既有三音節(jié)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較靈活的結(jié)構(gòu)和強烈的修辭色彩。慣用語根植于民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都被廣泛使用。迄今為止,很多對外漢語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歷積累了豐富的慣用語教學的經(jīng)驗,為后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慣用語教學提供了思路。本文的研究還有許多不妥當、不完善的地方,因為慣用語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詞匯的學習中非常有幫助。筆者的對外漢語教學經(jīng)驗有限,對于慣用語的研究所涉及的只是皮毛,希望隨著教學的深化,以后會有更多、更深的體會??傊?,對外漢語教學中慣用語的教學還是要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中加以總結(jié)體會。
參考文獻:
[1]張婧.留學生習得易混淆雙音節(jié)動詞偏誤分析及相關(guān)教學對策[J].南昌大學,2009.
[2]李行健.慣用語的研究和規(guī)范問題語言文字應用,2011(2).
[3]溫端政,周薦.二十世紀的俗語研究[M].書海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