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導學案;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學科特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73—01
導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新課改這條路上,導學案已被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所接納和運用,筆者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探索,對小學語文導學案的設計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現(xiàn)與同仁分享。
一、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Z文課改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喜歡閱讀,喜歡交際,對說話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想辦法讓自己設計的導學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其長久保持。教師在設計語文導學案時,要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說起來,讓導學案有一定趣味性。首先,要全面了解自己學生的學業(yè)狀況、興趣愛好,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多點激發(fā)興趣的內容,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基點,讓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將枯燥乏味的導學案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知識,使學生樂于完成導學案,從而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導學案作為學生學習課文的路線圖,在重難點的突破過程中,設疑是相當重要的。設疑應考慮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導學導練要有適當?shù)奶荻?,既要讓?yōu)等生看到挑戰(zhàn),又要讓中等生看到激勵,還要讓學困生看到鼓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興趣學習,并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自主探究,獲取知識。鑒于此,教師要勤于學習,樂于鉆研,傾力實踐,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yōu)化方面動腦筋、下功夫,精心設計,抓住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用最大的能力去學習。
二、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為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中占主體地位,語文課程必須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以促進其身心發(fā)展。導學案就是教師提供給學生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和平臺。筆者曾經沒有意識到導學案的重要性,課堂中雖然有小組合作學習,但大多數(shù)的討論是上課時即興提出的,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當少,常常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但是在使用導學案后,確立了“教學生本”的理念,真正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課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不再全部是筆者的“天下”,講臺已經變成學生學習的舞臺。學生通過導學案,在預習過程中找到自主學習的方法,獲得部分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切磋,人人參與,取長補短,這種學習方法更容易讓他們獲得新知。實踐證明:學案導學的方式確實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一課一得的效果,讓學生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能力、方法、習慣的價值體系。
三、導學案的設計要以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為依托
我們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如果在教學中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讀書只是向課本和教輔尋找答案,不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也就不能真正地“學會”語文。既然如此,導學案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向盤、指南針”,就要充分發(fā)揮“導”的作用,體現(xiàn)出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同時,運用導學案要摒棄一些 “虛偽”的東西,比如一些過大或學生不易理解的學習目標。教學中設計導學案時要有一定的“留白”,沒有“留白”的導學案會禁錮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會讓課堂失去生成、失去生機。在導學案的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學生是否學會文本知識,還要考慮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精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樣才能具有科學性、現(xiàn)實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導學案是以學生為本,由教師集體整合語文課程的各種資源,依據學生的“學情”再結合“教情”而設計的吸引、引導學生“學”和指導教師“教”的實施方案,是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進而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它可以讓學生當“老師”,在課堂上解放出教師,也使學生在課堂上變得胸有成竹,信心百倍,進而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課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