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能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要場地,在素質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許多教師往往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能真正地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使得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不能全面促進學生發(fā)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師生交流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思品課;討論式;策略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只講,不能真正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不利于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要想真正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樹立教學互動的理念。本文針對初中思品教學中如何提高討論式教學進行分析,提出相對應的教學方案。
一、開展討論式教學的作用
1.利于學生的知識拓展
在每一個課時開展之前,教師要向學生布置課堂討論內容,這樣能夠使得學生課余時間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做好課堂討論的準備工作。例如,在學習粵教版初中思品“環(huán)境問題”這一部分知識時,需要教師設計好課堂討論問題,環(huán)境、環(huán)境問題的概念是什么,學生是怎樣理解的,危害環(huán)境的因素具體有哪些等。這樣學生要想在課堂討論中有良好的表現,就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或者在生活中進行調查。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認識,在調查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組織能力以及自信心。這樣在課堂討論中,能夠便于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學習的心態(tài),使得學生自身的知識得到拓展,避免老師單純地講課,學生在那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只能一味地吸收,學到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是學生通過對環(huán)境問題的討論,能夠深入記住污染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比如工業(yè)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工業(yè)三廢的排放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開拓新的知識點,讓學生知道如何正確利用環(huán)境,讓學生明白合理開發(fā)、利用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讓學生舉例子說明,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提高自身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在初中思品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知識,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學習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合理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雖然在課堂上強調師生互動,但是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思考。教學活動過于簡單,在課堂上教師容易忽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是學生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長期呆板的教學環(huán)境下,對學生容易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初中思品課堂上,教師需要實行討論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不斷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粵教版初中思品“我們的人身權利”這部分知識時,需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擁有的權利,讓學生分析維護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并讓學生根據現實生活進行舉例,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對人身權利的理解,能夠最大限度地讓每一個學生都維護個人尊嚴,保護個隱私,對我們每一個學生的人身權利進行負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起到主導地位,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利于課堂呈現出更好的教學效果,也不能滿足教育的發(fā)展要求。這就需要在課堂上開展討論式教學,幫助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型、民主、平等的關系,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根據教師的話語進行銜接,真正促進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開展討論式教學的策略
經過以上分析,討論式教學在思品課程教學中有很多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在以下方面開展課堂討論:
1.選擇好討論的課題
初中生的知識儲備還不是十分完整,教師在選擇討論課題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不能布置過于深奧的題目。假如教師安排設計的討論題目過難,容易使學生在理解中發(fā)生偏差,學生難以理解,不能進行積極討論,強行在課堂上討論繁雜的問題,就達不到討論式課堂的真正目的,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另外,還需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概念,不能模糊不清。要想真正地做到討論式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選題。
2.給學生準備的時間要充分
在初中思品課堂上開展討論式教學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范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教師留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在合適的時間范圍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收集信息以及處理信息,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展示自己,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3.開展多形式的討論
在初中思品課堂上,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活躍,能夠避免學生產生不好的學習情緒??梢赃M行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師生討論,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粵教版初中思品“塑造自我”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同桌討論,讓同學之間互相了解這部分知識,使學生做到自尊自愛、明辨是非以及對自我負責。在學習“我是中國公民”這部分知識時,由于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問題著重放在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上,在相互討論中,能夠促使學生對公民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促進每一學生都能夠深入體會。
4.在討論中滲透教育
初中思品課程的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育模式不能真正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思品課堂上,需要教師圍繞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討論中加強自身的德育意識,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粵教版初中思品“相處有方”這一單元內容時,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在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在學生的理解討論中,教師再進行引導,真正促進學生對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用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其他事物,學會公平健康競爭。
總之,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通過討論,促進教學。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討論,真正實現通過課堂交流討論,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秉昊.初中思品課中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脫離現象的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李錦權,熊文體.討論式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13).
[3]王大凱,郭欣.討論式教學的幾點認識[J].教育科學研究,2001(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