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前幾年教育課程新課標改革后,小學語文也在進行改革和發(fā)展,旨在使學生具有獨立的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是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怎樣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而不乏味呢?又怎樣可以使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挖掘出自身的語文學習潛力呢?那么這就要談到新課標中倡導的情境教學法了。主要從情境教學法的介紹說明入手,分析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主要意義,同時也提出了幾點方法策略,希望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受益。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發(fā)展高歌猛進,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緊隨其后。新課標施行以來,小學語文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發(fā)展。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踐教學中。特別是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里的應用。在這里介紹一下情境教學法的含義,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里,通過老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與相應的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借助老師所設置的情境自然地流露,從而達到情與境的彼此交融,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語文,這樣就代替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師在課上講,學生只是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語文情境,使學生寓情于境,寓學于境,使學習語文的過程變得很自然和快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
1.圖文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
現在使用的教材是長春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書的質量很好,書里面圖文并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特別是書里的圖片特別貼近課本文章內容,直觀看很容易理解,同時還可給學生很多想象的空間,這樣給老師上課教學也提供了很多方便。小學老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運用課本里的插圖和其他相關的圖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一目了然的直觀的情境,使他們可以融入課本內容所呈現的情境中,從而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更好地掌握和吸收。對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和文言文部分,這種效果更加明顯。老師在講古詩詞的時候,學生看著課本里對應的插圖就仿佛置身在古人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可以深刻感受古人當時的心境。你比如說吉林版的小學五年級李白的《贈汪倫》中,作者運用簡練的、質樸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課文里的插圖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友人和作者作別時的依依不舍的畫面,作者深為感動,使學生可以深深地為他們之間的友情而感動。實踐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活躍上課氛圍,還能開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
2.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治療人們情緒的一劑良藥,能平復我們的煩躁心情。在課堂教學中,一首好聽的歌曲或者是一段美妙的音樂,能夠以它本身特有的作用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心里的情感隨律而動,這樣就能吸引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內容所描述的情境當中。所以,這也就提醒小學老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課堂情境,利用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設和渲染課文情境,這樣不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放松心情,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起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臺灣的蝴蝶谷這一課的時候,為了活躍上課氣氛,提高學生學習這一課的積極性和興趣,可以選擇播放一首梁祝的背景音樂,在一個舒適悅耳的背景音樂中,這時學生宛如感受到了眼前有成千上萬的蝴蝶正在翩翩飛舞,它們個個披著鮮艷的衣裳,扇動著美麗的翅膀,將他們包圍在中間。這時老師就可以在音樂的律動下和學生互動交流,比如,問一問學生是不是感覺到了很多的蝴蝶在身邊起舞,然后把學生的心思指引到要講的這篇文章中再開始講課。這樣在舒緩優(yōu)雅的背景音樂里,不僅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情緒提升,也讓老師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所講的課文內容。
3.運用多媒體,呈現情境
現在大多數學校都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有其特有的優(yōu)點。多媒體可以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學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文章語言很質樸精練,意境深遠。如果老師過于具體呆板地講解就會使文章的意境喪失。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作者向往的桃花源的形象給學生展示出來,激發(fā)他們對世外桃源的向往,學生看著多媒體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文章的情境當中。學生看到這個栩栩如生的畫面,可以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他們自己的想象力,這樣就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置身其中,增強他們的感受能力,通過利用情感性的音樂和語言,生動形象地表現文章內容,給學生一種特有的美的感受。老師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枯燥乏味單調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時也使學生心情愉悅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挖掘了他們的想象力,對學生有莫大的好處,這樣才能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有重要的意義,情境教學法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給學生學習語文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情境教學法是現在新課標內容下小學語文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對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老師通過結合圖文、播放合適的課堂音樂、合理運用多媒體等方法將文章內容融入情境中,使學生自愿地參與到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這需要老師不斷地深入研究課本教材,將文章與情境相結合,引領學生進入這個情境當中,并進行理性的指導,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宋亞環(huán).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