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引梅
摘 要:以主題單元閱讀教學為契機,指導學生在文中積累語言,積累素材,學習擬提、寫開頭結(jié)尾、構(gòu)思文章等寫作方法。
關(guān)鍵詞:主題單元閱讀;積累;語言;素材;寫作方法
為快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借鑒他人研究成果,教學中充分運用教材中的一篇篇經(jīng)典的美文來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寫作方法將是一個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較有效的方法。我一直探索著“從主題單元閱讀中挖掘素材進行習作訓練”。
這將主要針對日常教學中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兩張皮”不能有機結(jié)合的現(xiàn)狀,探索通過對教材篇目的教學,從主題閱讀的課文中挖掘習作范例進行習作指導與訓練。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感悟、習得語言,同時滲透寫作方法的講解,進行習作指導并加以訓練,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我嘗試著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研究:
一、從課文中學習積累語言
語言在作文寫作和評判中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對文章質(zhì)量有較大影響。在批閱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抱怨學生詞匯量不足,語言蒼白無力,或者詞不達意。當然,我們的學生也著急,覺得自己的文章缺乏文釆而又無計可施。借鑒課文,學習寫作首先從語言開始。教材中所選文章,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語言功力非凡是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的絕好范文。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讀課文時,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較好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或句子作用,并指導學生在習作時,如何運用好的詞語和句子。另外,在讀課文時,還要學習作者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在作文時,進行模仿,把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樣可以使自己習作中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彩。
二、從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
比如:學會擬題。
好題如好茶,細細品之,回味無窮。一篇文章如果標題新穎別致,能夠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線,收到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分析課文的題目,讓學生認識文章命題各有特色,通過啟發(fā)學生進行題目歸類,使他們初步認識課文命題的規(guī)律,同時感受標題帶來的心靈感應。然后模仿給自己的作文擬題。如學習了《西門豹治鄴》《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等課文,指導學生學會用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語句做題目。再如有用主人公的話做題目的。再如有用點明主題的語句做題目的。還可以學習用主人公的名字、職務、稱謂或心情感受做題目。
再如:開頭結(jié)尾。課文中好的開頭結(jié)尾比比皆是,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各種開頭結(jié)尾的妙處并模仿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作文的開頭形式多樣,好的開頭,會令人手不釋卷,一口氣讀下去。如《記金華的雙龍洞》的開頭:“4月14日,我在浙江的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蔽恼乱婚_頭就從事情的開端寫起,不繞彎子,落筆直接進入正題?!墩蔡煊印芬晃牡拈_頭:“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總領全文,接著圍繞這一總起句層層分述,具體寫出人、事、景、物。再如有的文章開頭先刻畫所寫人、事、景物或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然后再展開完整的記敘。
好的結(jié)尾意味深長,啟人深思,有高屋建領之勢,畫龍點睛之效。如《普羅米修斯盜火》的結(jié)尾很自然:“普羅米修斯終于獲得了自由”。有的用強烈的抒情語句結(jié)尾;有的用對人物的評價結(jié)尾;有的畫龍點睛點題作結(jié);還有的用具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結(jié)尾、用設問反問句結(jié)尾等等。
還有:巧妙構(gòu)思。當代著名作家叢維熙說:“作品的構(gòu)思可以比作工程師的草圖設計,只有經(jīng)過反復推敲之后,才能大興土木,挖基開槽,一磚一石地蓋樓建廈”。足見構(gòu)思立意、布局謀篇之重要。誠然,作文構(gòu)思方法種種,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可以從課文里廣泛地占有“拿來”,對于構(gòu)思新、立意深的課文,課上應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悟其“怎樣寫”的規(guī)律,最后師生一起繪出文章結(jié)構(gòu)的綱要圖表,以資借鑒。也可以因文而異設計相應的作文訓練題目,讓學生找準聯(lián)系點,選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運思成文。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跟學過的課文再行對照,使之從實踐到認識,不斷鞏固深化。如學習《小鎮(zhèn)的早晨》,
三、從課文中學習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寫作的材料,是無法寫出好作文來的,更談不上什么寫作技巧的運用了。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感悟到哲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的源頭活水在哪里?它就在生活里。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讓作文充滿真與情。所以我們的寫作訓練應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他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小學生眼界并不開闊,生活的閱歷極少,也沒有太多獲得的途徑,但凡寫作文來來回回就這么幾件事,沒有太多的題材可選,思路被極大地束縛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每一篇課文,通過課文中作者的寫作素材引導學生積累自己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素材,從而幫助學生積累自己的習作素材。這樣既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為他們積累鮮活的生活素材。
如學了《海上日出》,引導學生可以寫作類似素材的文章,如《賞星星》《賞月光》等。學了《種一片太陽花》,引導學生想一想在我們周圍有沒有值得一寫的花草樹木呢?學了《師恩難忘》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周圍去尋找、發(fā)現(xiàn),有類似精神品質(zhì)的人物,可以模仿著學習寫寫人的文章等等。
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挖掘習作訓練的素材,在課文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進行小型的模仿課文片段訓練習作。這樣在單位時間內(nèi),能讓學生獲得更多收益,特別是借助課文教學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改變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狀,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提高習作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注:本文系2015年“隴原名師”專項教育研究課題《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下的有效習作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GSGB[2015]MSZX156。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文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