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蘭
摘 要:弗洛姆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當時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們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考察和深刻剖析,闡述了逃避自由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等的自由思想。他的這種獨特視角下的自由思想對當前大學生更好地認知自由,走出自由困境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啟迪。
關鍵詞:自由;大學生;生存困境
自古以來自由就是每個人所向往的,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人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應該說是亙古不變的,何來“逃避自由”?埃里?!じヂ迥返摹短颖茏杂伞费杆傥俗x者的眼球,這本書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帶給人們新的啟發(fā)和震撼。
一、《逃避自由》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緣起
《逃避自由》于1941年出版,由出版時間可知本書的創(chuàng)作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國際形勢多變、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法西斯日益猖獗的時代,社會動蕩,政治不穩(wěn),人人自危,苦不堪言,更別說自由了。戰(zhàn)爭的迷惑性讓弗洛姆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開始思索為什么那么多人會對希特勒支持與膜拜,法西斯主義何以產(chǎn)生并給人類帶來如此之大的危害性,這是理性還是非理性因素的影響,他想知道人性的結構和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于是他從心理學的角度開始探究這些問題。
二、弗洛姆的自由思想
1.權威主義抑或極權主義。通俗講,權威主義抑或極權主義就是通過尋求一種新的約束來替代已失去的原有的束縛。而這就讓我們極易理解法西斯戰(zhàn)爭中那些放棄掉自由的追隨者和膜拜者,他們的內(nèi)心實則就是逃避自由以求安全。
2.攻擊破壞。簡單講,攻擊破壞就是消滅外在的東西或自我,以此來消除無力感。
3.機械趨同。所謂的機械趨同是一種舍己的自動適應,就是放棄自我,主動順從迎合,把自己塑造成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人。其實質是一種我和別人無異,大家都像機器人一樣,當然就不會感到孤獨。
三、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生存困境
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已經(jīng)將傳統(tǒng)人和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進行了對比,并得出傳統(tǒng)人安全但不自由,現(xiàn)代人自由但不安全。大學生這一群體是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已經(jīng)遠離孩童時期,逐漸完成了“個體化”的過程,人格日益完備,“三觀”趨于成熟,從父母那里脫穎而出,步入社會(大學類似一個小社會)。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再沒有父母的全權做主與包辦,他們開始走向獨立,擁有較多的私人空間與選擇權利。但正是這一自由讓他們變得茫然,沒有了之前束縛,生活需要自理,自己需要處理各種事情,他們并沒有完全享受這份自由,而是一直伴隨著隱隱的不安。
若傾聽當代大學生的內(nèi)心獨白,無一不是在自由與孤獨的掙扎之中,隨之陷入追求自由的悖論。大學生中會出現(xiàn)很多從眾跟風現(xiàn)象,學習從眾、戀愛從眾、著裝從眾和就業(yè)從眾等。這一從眾現(xiàn)象就是逃避自由的表現(xiàn)。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看,潛意識被壓抑在意識之下,支配著人的心理和行為,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有時候的從眾是意識支配下顯性的從眾,有時候的從眾卻是潛意識的隱性力量指使的從眾。
四、弗洛姆自由思想對當代大學生走出自由困境的啟示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孤獨。人的本質屬性是其社會屬性,人不可能脫離社會,不可能切斷他的社會關系。在筆者看來,長時間的孤獨絕對是生命不能承受的。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給了筆者啟發(fā),若是不能承受這份孤獨,多數(shù)人就會走向消極自由不能自拔。特別是大學生,他們從“原始關系”剛出來,又面臨復雜的社會,他們實際上還沒有足夠的閱歷和經(jīng)驗來應對一切,需要一個緩沖期和適應期。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正好可以讓大學生明白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
2.人生必經(jīng)之途——消極自由。由于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欣喜于可以享受生產(chǎn)發(fā)展帶來的豐碩成果,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同時又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知不覺發(fā)生了異化。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讓人們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思維。不難得出,消極自由是每個人必經(jīng)之路,而大學生正在路上。
3.終將迎來曙光——積極自由。在弗洛姆看來,從消極自由跨越到積極自由是從心理學的層面上分析的。他試圖將自我的力量轉移到愛與社會的健全制度上,這一途徑?jīng)]有觸及根本,所以在現(xiàn)實社會中略顯單薄,有些理想化,但是給予了人們尋求積極自由的力量和勇氣。大學生要以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不要整日沉迷于網(wǎng)絡的虛擬空間中,那只是自由的假象。在當下,大學生要積極尋求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找到平衡點,回歸自由的本性。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終將會迎來明媚的曙光,擺脫社會的束縛,與自然、他人和世界和諧相處,實現(xiàn)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學明.西方馬克思主義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埃里?!じヂ迥?逃避自由[M].劉林海,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