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德育教育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來說,具有重要的啟蒙引導作用。想要實現(xiàn)小學德育教育的高效性,使得德育教育真正深入小學生內心并發(fā)揮其對于小學生行為實踐的引導作用,就需要深入認知當前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小學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實效性的提升提供助力。
【關鍵詞】小學 德育教育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69-02
隨著新課程教學標準的不斷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突出,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德育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雖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體現(xiàn),但是德育教育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其實效性的突出展現(xiàn),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德育觀念落后、教育模式單一、評價體系不完善以及德育教育脫離生活實際。因此,小學德育教育要想實現(xiàn)高效性,就必須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下面,筆者將從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而提出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策略,希望能為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一、小學德育教育現(xiàn)存的主要問題
1.德育觀念落后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應試教育,習慣將考試成績作為判定學生的標準,因此在很長時間內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落實,學校與老師也逐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也更加深入地意識到了德育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教育教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雖然德育教育已經(jīng)在許多小學實現(xiàn)了課程設置,但是由于教師以及家長受到的應試教育影響深遠,在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實過程中,還是將德育教育放在了次為重要的位置,學習成績仍作為判定學生的最重要標準,也在無形中使得德育教育成為了學生不予重視的一門教學。
2.教育模式單一
小學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與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常見的德育教育模式主要為說教式教學或者借助榜樣的形象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教學,這種單一性的教育模式顯然無法對學生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效果。這與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有很大關聯(lián),作為愛好玩樂的小學生,其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只能夠獲得一些單調式的說教教學,教學內容缺乏生動形象性,很難吸引小學生的關注,而且若德育教育一直延續(xù)此種教學模式,還會引起小學生的厭倦情緒,最終使得德育教育無法真正得到落實。
3.缺乏評價體系
由于當前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的體系尚未健全,也使得有關德育教育的評價體系的建設工作尚未得到真正的完善,不僅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學習評價時缺乏合理完善的體系,而且針對教師德育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也尚不完善。多數(shù)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學習評價時,多采用書面考核的方式,而且設置的答案較為單一,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學生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言論,但是為了達到標準答案的要求,許多學生在回答問題之時,往往不會真正將自我真實認知表達出來,只是為了迎合標準答案而進行缺乏真實性的表達,這樣雖然小學生能夠獲得老師期望中的考核分數(shù),但是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也使得德育教學成為了一種流于形式的無意義教學。
4.脫離生活實際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認知尚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因此對于相對抽象的德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對德育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轉換,轉變成小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讓小學生理解到其中所宣揚的主流的價值理念,使得小學德育教育獲得較高的實效性。但是,當前許多小學德育教育課堂在推進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拘泥于口號性的德育教育內容,使得小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呈現(xiàn)出“假大空”的特點,表面看來學生似乎對德育教育內容熟讀成誦,但是究其本質,學生并不知曉為什么要以口號中所標榜的理念為行為標準,也不知曉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夠達到口號的標準。而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中存在著多維度的價值理念,學生在運用德育教育課堂所傳授的價值觀解決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時,會發(fā)現(xiàn)在一些狀況下其價值觀念與當今社會新的價值觀念是沖突的,比如學生們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是“在公交車要為老人讓座”,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大學生為老人讓座反被老人打”的事跡,在面對這系列事情時,學生內心其實是充滿疑惑的,其在德育教育課堂中所學到的理念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社會,這種脫離實際的德育教育并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合理的價值觀念引導。
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的策略
1.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德育教育只有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參與感與主人翁意識,才能夠真正深入學生內心,得到學生的理解。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其自身行為實踐所發(fā)揮的引導作用,能夠幫助其更好地成長。比如,在進行有關禮貌用語的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使用禮貌用語所產(chǎn)生的效果告知給學生,讓學生知曉在使用了禮貌用語之后,不僅會拉近與別人間的距離感,而且還會獲得別人的贊賞與喜愛。小學生都想要被人喜愛,都希望得到贊揚,因此,其會深刻認識到使用禮貌用語的重要性,并且主動學習禮貌用語,并且使用禮貌用語。只有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被激發(fā),德育教育才能夠真正得到有效落實。
2.課堂教學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德育教學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行為,其與其他學科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與不同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存在著重要的互動關系。在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將德育教育發(fā)展為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讓學生意識到德育學習是一個長期且廣泛的學習任務。比如,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為其提供一種語言工具,不能為了學習英語而忽視對漢語的學習,不能看輕語文的重要性;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在讓學生了解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之后,還應該讓學生懂得寬容友好的重要性,讓其知曉體育競技除了成績之外,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才是更應該獲得贊賞的部分。比如在短跑比賽結束后,老師要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進行相關德育教育,告訴他們跑步比賽是為了鍛煉身體,與同學建立友好關系,成績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結果,并不能決定他們的體育水平。
3.全面提高教師自身修養(yǎng)
教師的修養(yǎng)也會對學生的觀念與行為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在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只有老師以身作則,才能夠使得德育教育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老師要不斷進行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不僅需要通過讀書等渠道實現(xiàn)自身智力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且還應該以身作則,通過參加社會志愿活動,為學生建立學習的榜樣。學生只有對老師實現(xiàn)了認可,才能夠接受其宣揚的理念與價值觀。
4.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
德育教育只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才能夠獲得學生的理解,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比如,老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知曉,當遇到老人摔倒這種狀況時,除了要愛老敬老外,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真想幫助老人,可以叫上過路的路人一起幫忙,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三、結語
小學德育教育要做到形式與內容貼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接受習慣,才能夠使得德育教學能夠獲得學生的關注與支持,最終使得德育教育實現(xiàn)實效性的提升,這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到提升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吳志強.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德育教育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年11期
[2]劉成偉.淺談“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困惑”[J].科技展望 2014年23期
[3]寧宏.農(nóng)村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策略探討[J].赤子(上中旬) 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