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識字斷句的重要課程,在呼聲高漲的改革聲中,合作學習因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而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合作學習在實際操作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也同樣呈現(xiàn)了出來,本文對小學語文課程中合作學習出現(xiàn)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萬清蘭(1972—),女,南昌市進賢縣民和鎮(zhèn)第三小學,小學高級,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法。(江西南昌 33170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被谛W生自身特點,越來越多學者、一線教師感覺到,以往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已經(jīng)不適合語文教學。
合作學習指的是基于小組活動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基礎實施的小組成員互助性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與鼓勵,以此激發(fā)小組的主動性,圓滿完成教學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的采用,開啟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不僅取得了個人的進步,更實現(xiàn)了互幫互助,取長補短;融洽了學生之間感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從長遠來說,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健全人格的形成的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語文教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組建不科學,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小學教學中一般是大班教學,課堂中,教師最常采用的合作小組是按照座位排序自然分組,座位的編排一般是按照高矮次序、成績好壞、男女搭配等分配的。這樣分組可以節(jié)約時間、也可以使小組活動方便易行。但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分組會導致分組固定化,達不到合作學習的優(yōu)劣互補、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在合作開始后,教室里雖然會呈現(xiàn)一片熱鬧的討論場面,但實際上對于后排成績較差的學生討論的是與內容無關的話題,教師又難以監(jiān)控,合作的效果無法保證。
(二)學生對合作的規(guī)則不明,參與不均衡
在小組中,小組長一般都由優(yōu)等生擔任,他們在合作中起著主要作用,主宰著小組方向,但同時小組中的一些差等生則會因為不受重視、基礎薄弱、缺乏興趣等原因,失去了參與、思考、表現(xiàn)的機會,合作的結果變成了“一言堂”、“隨大流”,實際上失去了合作的本身意義。
(三)教師組織和調控力有限,無法掌控局面
合作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調控是合作是否有效的關鍵,在實際中,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隨意性較大。有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學生個體就能掌握,根本無需合作交流,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只能造成時間的白白浪費。而有的教師設制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任務過高,以學生能力無法達到,這樣的小組合作也沒有意義。
事實上,很多教師自身對什么是合作教育、如何開展合作教育、如何提高合作教育的效率等問題不了解,在組織合作教育時,他們往往只是簡單地說:“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吧?!庇谑怯械慕處熅驼驹谥v臺上,自己做其他的事;有的是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甚至還有的教師覺得自己任務完成了,無所事事,教師的不作為,往往容易造成混亂課堂局面,達不到教學目的,并且浪費了大量時間,預定的教學計劃無法完成。
(四)小組評價方式單一,教學評價機制單調
一方面,小組評價方式單一,借助回答幾個問題、舉了幾次手等對教學進行評估,不能從全方位、在德智體美上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二是只針對整個小組評價,或是對個別學習好的和特別調皮的學生評價較多,而對小組其他成員不進行評價。
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評價語言比較缺乏。容易出現(xiàn)單一的評價語,也不會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適當?shù)淖兓u價語,他們常常用“好”對學生評價,但對“好”卻不進行區(qū)分,很好,非常好,很聰明等的運用較少,使得學生繼續(xù)關注的興趣降低。
二、語文教學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傳統(tǒng)思想制約,應試教育桎梏
傳統(tǒng)教育中老師講學生聽,課堂保持安靜,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教育模式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在家長及學生心中,甚至于教師本人,也是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成長,要一時改變這種既有的模式比較困難。
另外,升學的壓力、高考的壓力,應試教育仍然在影響著今天的小學課堂,比起學生身心成長,學校更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合作學習這種教育模式很難在短時間收到成效,許多學校和教師仍抱著固有的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作教學的開展實施。
(二)“拿來主義”多,“消化吸收”少
合作學習進入中國時間不長,國內目前對合作教育的研究比較多,但總結來看理論層面的宏觀研究更多,有針對性的結合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師組織與調控的教學實踐研究較少。許多理論還存在照搬照抄上,但實際上,中美教育存在著很大分歧,中國大班級教育、中國兒童特殊成長經(jīng)歷、中國傳統(tǒng)教室、課桌的布置等等,都是影響中美之間在合作教育上應區(qū)別對待的地方。
(三)教師培訓體系不健全,缺乏實際傳播的典型案例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培訓,只是介紹過一些,但是不系統(tǒng),合作技能缺乏,導致合作學習時的無序無效。由于缺乏合作技能,有的小組各行其事;有的小組合作為學生玩耍提供了機會,學生根本不知道合作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根本不能有序進行,更不要說完成學習目標。
環(huán)顧目前中小學培訓體系,合作教育在其中是缺失的,培訓體系不健全。合作教育沒有操作性強、可供傳播的典型案例,很多教師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評價標準單一、評估體系未建立
小組合作結束后的評價比較單一,沒有建立與相匹配的評價模式,很多教師還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認為小組成績好的,集體成績更高;小組成績一般的,小組合作的水平也更低。操作的隨意性較大,缺乏理論支撐。
而學校對合作學習進入課堂也沒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導致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價也不完善,用學生的成績來考核教師的工作成果,教學評價機制比較單一。
三、改進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對合作教育研究,加強對教師培訓
加強對合作教育引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重視合作教育的良好氛圍,對語文教學迫切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實踐;同時,針對目前相當數(shù)量教師合作能力水平低等問題,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學習,聘請有經(jīng)驗的教師現(xiàn)場講學。
(二)改變單一評價機制,多方位全面考核教師
首先,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式必須多元化。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將教師課堂教學、家長反饋、學生評價等融入教師評估中,全方位考核教師。
其次,課堂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過程必須平行,評價要及時,要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能在學生中起到及時督促、改進的作用,可及時將各組同學課堂學習、作業(yè)完成、書寫等情況在黑板上進行小組評價,再一步步到周考評、月考評、學期考評,提高學生積極性。
最后,評價體系宜簡單、易操作,分類不能太細,抄寫生字、造句、聽寫、寫話、日記、課堂交流的認真積極程度等都可以采用加分的形式,達到一定分數(shù)進行相應獎勵。每月、期中、期末都實行獎勵。可以評選出:書寫漂亮星、聽寫小能手、小小作家、口語表達星等獎項,頒發(fā)給優(yōu)秀個人及優(yōu)秀小組。
(三)教師要加強自我監(jiān)控,轉變觀念
合作學習中諸多問題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歸于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本質理解,教師要對原本固有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以多重角色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在:一要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避免簡單的座位分組,可以采用“馬蹄形”或“四方形”等多種形式;二要明確小組討論目的和分工,小組互相依賴,共同進步;三是有針對性選擇合作學習內容,語文教學中漢語拼音、聽說讀寫能力,這些能力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就可以達到,沒有必要進行合作學習,只有那些重點難點目標,高層次目標或不適合學生個體完成的內容,才需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四、加強過程監(jiān)控,保證合作效果,明確合作獎懲。
(四)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尊重學生思想
一是在合作前要與學生取得溝通,明確合作目的、合作結果、評價方式,使學生學會合作;二是在合作中要明確每個成員多要參與其中,不以個人的優(yōu)劣評價小組,確保人人參與;三是培養(yǎng)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尊重,尊重別人的意見,聆聽別人的觀念,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參考文獻]
[1]陳樹洪,呂紅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1,(9).[2]曹恩堯.把握語文教育特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04,(1).[3]崔榮佳.合作學習法在課外學習中的應用[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12).
[4]葛乃宏.關于開展語文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學刊,2002,(5).[5]李潤琴.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