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梅蘭
摘 要:在義務教育的現(xiàn)階段,地理教師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剛從小學轉入初中的懵懂青少年。學生在新階段的學習中,對地理這一新學科還是有比較高的期待和好奇心,可是在地理學習一開始,主要的內容是學習自然地理知識,而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和讀圖識圖能力。學生剛剛接觸這一塊的知識是比較難理解的,很多學生在面臨一些挫折之后便產生畏難情緒;又加上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所占的分值較低,課時也不多,學生自身不太重視小學科,導致學生在之后的地理學習中熱情不高,聽課效果也不太理想。那么在當今中考環(huán)境下,怎樣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呢?
關鍵詞:初中地理 學習興趣 課堂活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中學地理教師,筆者對于如何讓地理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下面根據(jù)這兩年教學的一些親身體會,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在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設地理課堂導入,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成長
一堂課的成功,精彩的導入是第一個關鍵。在上課一開始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識的渴望,因此導入的方法一定要恰當、貼切。例如在剛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筆者沒有急于給學生上課,而是讓學生談談對地理的理解,以及認為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和現(xiàn)象屬于地理知識的范圍。這樣的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筆者在學生對某一現(xiàn)象產生疑惑時加以解釋說明,讓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原先一些他們不能解釋或者是有疑問的現(xiàn)象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一學期的開始,筆者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以后地理教學作了一個較好的鋪墊。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也十分重視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多變的天氣”這堂課中,筆者是以同學們熟悉的動畫《海爾兄弟》的片頭曲“下雨又打雷了哦,下雨要打傘了哦……”導入,再請同學們從歌詞中找出描述天氣的詞語,從而導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用學生熟悉的動畫、歌曲作為一節(jié)課的導入,激發(fā)他們探索興趣的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當然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就是精彩課堂的開始。
二、生活融入課堂,從生活中來,感受地理樂趣;回到生活中去,應用地理知識
生活處處有地理。在講解地理知識的時候,能夠用課堂知識來解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化抽象為具體,再進行形象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對于身邊的地理環(huán)境更感興趣;同時,這也與中考考綱中學生應了解一定的鄉(xiāng)土地理知識的要求相符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穿插鄉(xiāng)土地理知識,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例如在講解“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時,筆者會展示學校一年四季不同景觀的照片來幫助學生理解“氣候”與“天氣”的差異,學生看見的是自己熟悉的景觀,會更想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知識,同時熱愛學校的情感油然而生;在講解“中國的河流”這一課時,筆者帶領大家一同了解了經(jīng)過我們學校的河流——贛江。通過查找資料,學生一起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他們對贛江的長度、水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都有了了解。這樣學生既能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母親河有所了解,在調查當中又學會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認識河流,寓學于樂,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為有趣的實地考察。在講解“水資源”的時候,筆者讓學生了解自家的水費單,從而樹立節(jié)水意識。將平時的生活融入地理學習當中,可以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
三、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萌發(fā)“主角”意識
新課程下的教師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角”作用。例如在講解“澳大利亞”這一課時,筆者在上課之前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資料,把你認為澳大利亞最有特色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出來,以此來談談你印象中的澳大利亞。作業(yè)布置下去后,有的同學寫的是澳大利亞的旅游景點,有的是古老的動物,有的是大批的羊群和大量的礦產。結合學生所介紹的地理知識,老師加以點評補充,這樣澳大利亞大部分需要掌握的內容,學生在自己的精心準備和課上講解之中已經(jīng)得到了內化,知識內容也能深深記憶在腦海中。在課堂中變被動灌輸知識為主動尋求知識,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
四、優(yōu)化教學方式,各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升課堂活力
要想讓課堂活躍起來,只是好的導入還不夠,精彩的講解和學生的互動也十分重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掌握一些基本教學輔助的方法是必要的。由于地理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對于地圖的定位要求非常高,單純地運用傳統(tǒng)教學無法滿足我們教學的需要,有時候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或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見過的地理現(xiàn)象,我們都需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加以解釋說明。教學手段有很多種,筆者在這里列舉一二。
1.實驗演示
在教學“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時,筆者自己制作模型,用手電筒當太陽,照射地球儀,讓一位學生拿著地球儀朝一個方向繞著太陽運動,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地球是如何繞著太陽運動的。在其運動的過程中,我們又可以觀察白天和黑夜是怎么變化的。通過實驗演示,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
2.使用多媒體輔助
播放地理圖片和視頻,用形象的感官視圖代替抽象的知識。比如講解“海陸變遷”這一課,筆者通過視頻播放地球發(fā)展過程中海陸的變遷,讓學生深刻體會海陸變遷帶來的巨大變化。
3.通過地理圖表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靈魂。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地圖給我們提供的信息,特別是講解區(qū)域地理知識時,我們更需要地圖的輔助。通過地圖圖表的信息,我們能快速地找出地理規(guī)律。
五、巧用課堂收尾,回顧所學知識,升華主題,體味地理余香
新課的導入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巧妙的收尾將使整節(jié)課的活躍氣氛推向高潮。一節(jié)課45分鐘,學生要是沒有接受頻繁的刺激,往往很難一節(jié)課都集中注意力;而在課堂的最后階段,往往是學生最為疲憊的時候,注意力分散,學習興趣下降,且容易分心。那怎樣的收尾才能再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學生拉回課堂呢?課堂的收尾要彰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而單調地重復知識點又顯得枯燥無味,在收尾中假如我們既能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升華主題,又能顧及學生的興趣,那收尾就一定要像導入一樣有亮點而不能虎頭蛇尾。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最后結束的時候,筆者請幾位學生做一回天氣預報主持人,來預報天氣,學生們積極參與。預報的形式可以創(chuàng)新,用幽默的小品方式,用不同的語言方式,也可以模仿央視天氣預報主持人來個正規(guī)的預報等等。這節(jié)課的收尾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回顧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學生思想得到了升華。
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一堂高質量的課,關鍵要把握好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又回到生活中去應用。在新時期,由于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教師不再是學術的權威,學生開闊的眼界對于現(xiàn)代教師而言,也需要更多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在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更要做好功課,對于課堂要有更加細致的推敲研究。我們既要做到導入的巧妙性,更要注重課堂本身的質量,因此精彩的導入和清晰明了的講解都非常重要。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