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利
摘 要:童話是孩子從成長開始最早接觸到的能夠發(fā)揮其想象力的一種工具。但是現(xiàn)在很多童話故事都不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內心需求出發(fā),將童話與知識技能的提升掛鉤,過分地在童話故事中強調教育理念和道德理念,偏離了童話最原始的定位,使得童話越來越趨于空洞化,沒有過多的想象空間和幻想空間,只是一種過早給孩子灌輸知識的手段,而沒有從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出發(fā)。主要陳述在低年級的小學教學中運用童話進行語文教學的研究概況。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反思
何謂童話?想必這個問題對于每個人來說并不陌生,童話其實就是能夠真實地運用具有幻想、神奇、敘事等特性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對兒童所看到的外界環(huán)境進行劇情化和戲劇化表達孩子內心世界童真、單純、稚嫩、勇敢、正義、朝氣、向上、積極等精神特質的一種符合兒童內心世界特殊感受及真實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
一、學生應多朗讀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具有自然、明快、優(yōu)美和富有音律等特征,對于剛接觸語文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值得他們進行朗讀的題材。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譬如說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朗讀,讓學生飾演童話故事中的某個角色;可以進行配音朗讀,一學生在臺上表演,另一個學生在臺下配音;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朗讀。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童話故事的含義及內容等,能夠對故事有一定的領悟。比方說,小學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學習《小白兔與大灰狼》的故事,讓學生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朗讀課文,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將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對話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再由老師詳細講解及幫助,可使學生對童話有更深的體會。
二、實踐化形式
由于童話教學過程中實踐性很強,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對童話的理解和領悟。在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也應進行相應的改變,尤其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多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語文個性化教學中可以多運用實踐性的教學方式,以實際聯(lián)系課本的形式進行教學。實踐性語文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表演中,可以彌補單純學習語言文字的不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只是實踐表演在使用不當時就會演變成一種只為實踐而實踐的教學,若無正確的引導,學生容易產生只為熱鬧和有意思而進行表演,并沒有真正地明白童話中的深刻內涵。所以,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表演實踐之前先讓學生朗讀和感受童話故事的內容,帶領他們進入一個想象的空間,當他們有所感悟時,再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的實踐教學,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童話內容的理解和領悟,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只為演而演的實踐教學方式。同時,也要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扮演的機會,并且對角色的選擇要公平,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表演的積極性及主動性,避免學生產生不良的情緒。
三、“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
如今的教育觀大力提倡“以學生為本”。在運用童話教學時更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將童話內容強硬地讓學生熟記和掌握,而是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在學習童話時走入其中,進行符合自身特性的探索和求知。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對童話的感悟和見解,做到寬容和接納學生的個性思維。
四、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
語文教學中對議論文、記敘文的教學方法主要從文章本身的文字信息入手,通過文章字面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從中心內容中領悟作者的主要思想。而童話教學是讓學生保持“幻想”的狀態(tài)去學習童話,使學生通過發(fā)揮自身想象力理解童話故事的內在含義,引領他們走向更加開拓自由的思維領域。
童話大多是運用反復和重現(xiàn)的細微變化對情節(jié)進行描述,從而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以此來發(fā)展整個劇情。
如何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童話教學是語文教師需要抓住的一個重點。童話教學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緊緊圍繞著童話自身的特點來開展教學,保持并突出童話固有的特性,若是脫離了童話本身的特性,則有可能導致童話教學偏離原本的初衷,則不能很好地進行童話教學。
總的來說,童話就是孩子走近世界了解世界的一個風向標,是引領學生智慧發(fā)展的錦旗,是孕育美好生活向往的搖籃。因此,小學生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遨游于童話世界中時,應該適當?shù)嘏囵B(yǎng)他們辨別故事中的真、善、美,讓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思維想法逐漸被強化。不過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多享受童話故事中的樂趣,增加他們的自由度,給他們一個自由幻想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東凱.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林區(qū)教學,2011(9).
[2]烏彥博.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誤區(qū)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