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雪寧
摘要: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首先應該培養(yǎng)獨特的英語思維方式,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英漢語思維方式之間也有所不同,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直接關系著大學生英語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對比;英語思維;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11-01
我們在學習英語時通常會暗自把英語和漢語進行比較,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漢語思維方式與英語思維方式也略有不同,比方說,西方國家比我們國家的時間觀念更強;西方國家與領導交流時把領導當朋友,中國人對領導更加尊重;在人際關系上,前者較為單一,而后者錯綜復雜;在對待自我問題上,前者強調個人主義,突出個人在群體中的作用,而后者則淡化個體作用,強調群體本位。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使用體現(xiàn)思維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
1.引發(fā)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因素
1.1 地理環(huán)境引發(fā)的文化差異。地理環(huán)境影響著人們的生存模式,生存模式又影響著文化發(fā)展。西方文化大都是海洋文化,這主要是因為西方的大部分國家都是被大海包圍,耕地面積較小,農業(yè)發(fā)展較緩慢,只能發(fā)展航海貿易,以向外擴張空間。所以,西方文化從源頭開始,逐漸形成喜歡探索、武力征服的外向型文化。
相比之下,中華民族的廣大人民長期依靠長江、黃河流域生活,中國文化以農耕文化為主,人們的生活比較愜意、沒有大風大浪,逐漸養(yǎng)成其好靜的內向型文化特質。
1.2 政治、經濟制度引發(fā)的文化差異。西方國家主要采用的是城邦制度,也就是分為貴族制度與民主制度,管理方式也較為民主。經濟來源主要以開放性的莊園收入為主,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深入,外邦人的大量遷入,導致社會中血緣性的親族組織瓦解。逐漸形成外向型的斗爭精神和強烈的維權意識。
我們國家的早期政治制度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人們比較重視血緣親族關系,長時間的自給自足生活模式,培養(yǎng)了人們謙讓、求和的處事方式。
1.3 宗教信仰引發(fā)的文化差異。西方文化是由多種文化融合、演變而來的,隨著歷史的不斷進步,不同國家的哲學、法律以及倫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文化體系。基督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滲透于西方社會各個方面,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且培養(yǎng)了西方人的心理習慣。基督教是一種哲學化的宗教,它的核心是對神的本質的論述和對神人關系的思考,持"性惡論",犯罪感與懺悔成為永恒的主題。
我們國家自古就有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與西方文化相比,我們國家的文化更注重人們的身心修養(yǎng),突出自身價值,最終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目標。
2.英漢思維差異比較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語言,語言能夠較為真實的呈現(xiàn)一個人的思維,思維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心理活動,思維發(fā)展直接關系著語言的發(fā)展,二者共同發(fā)展才能更好的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中西方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上形成語言、文化上的各種差異,因而產生了操兩種語言的民族不同的思維模式。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文化注重抽象思維、感性思維、歸納思維,強調集體主義、群體本位;西方文化注重邏輯思維、理性思維、演繹思維,強調個人主義、個體本位。
2.1 客觀思維與主觀思維差異。
例如:The thick eal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聽不到我的腳步聲。
It occurs to that it must he a tame horse.
我想到了:這也許是一匹馴服的馬。
在英語語言表達中經常會用到一些非人稱的表達句式,這時表達的是一種客觀、理性的思維方式。而漢語語言則更強調主觀思維,重視說話人的主觀意愿,往往從自我出發(fā)來敘述客觀事物或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為或狀態(tài)。
2.2 靜態(tài)與動態(tài)表達差異。
例如:他總是說謊。He is a great liar
她打開抽屜拿出鋼筆。Opening the drawer, he took out a pen
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表述中偏向靜態(tài)模式,大都采用名詞或者名詞化的表達方式,但是漢語更偏向動態(tài)的表述方式,語言表述中大多是動態(tài)模式。
2.3 英語常用被動句,漢語常用主動句。
如:"I have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nnonwealth through most of its eiistenee."(英國女王2009年圣誕致辭)
"在英聯(lián)邦成立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我都同它聯(lián)系緊密。"
3.英語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方式
3.1 大量模仿。學好語言的基礎就是多聽,然后模仿聽到的語言,并逐漸變成自己的語言,這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因此培養(yǎng)英語思維方式的首要方法就是模仿聽到的語言,然后刻苦練習。
3.2 盡量減少漢語對英語思維方式培養(yǎng)的負面影響。 我們從小已經習慣使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意愿,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摒棄漢語思維的負面影響,不能把漢語思維用到英語翻譯工作中。
3.3 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語感。語感對語言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感越好的人語言學習能力越強,我們可以不斷積累英語文章、多看、多聽、多思考,欣賞英文電影等,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到英語學習中。此外,參加各種英語.活動,多與英美人士交流,使自己身臨其境,逐漸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同,所以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漢語思維模式與英語思維模式之間自然也有所不同。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三步,首先認識到英語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其次應該知道,學好英語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最后應該知道,英語能夠更好的呈現(xiàn)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要在了解英語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分析比較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西方文化入手提升英語學習水平,實現(xiàn)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當然還要比較不同語言的思維模式差異,才能使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承華.中西宗教精神的不同及其文化內涵[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2(3).
[2]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3] 賀毅.中西方文化比較[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
[4] 趙艾.從《詩經》和《荷馬史詩》看中西方文化差異[J].作家雜志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