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曉進?
摘 要:“互聯(lián)網+”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新媒體技術哺育長大的孩子們已經能夠迅速熟練操作和掌握這些技術,作為老師如果不能很好利用這些現(xiàn)代技術,則是非常難以達成和學生的互動溝通與交流。“互聯(lián)網+”背景下獨立學院如何使用新興媒體,如微信公眾平臺,與學生建立有效溝通方式,也是目前獨立學院應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微信公眾平臺;現(xiàn)狀;運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1-0019-02
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廣泛搭建,從數量、覆蓋面的深度及廣度都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加上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滲透,微信公眾平臺正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對高校的信息管理和功能服務產生著巨大的作用。微信粉絲與其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受眾,不如說是信息消費的“用戶”,而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消費用戶就是大學生——一個特殊的群體。
校園微信公眾號主要分為官微、校園媒體、學生組織、社團組織、校園自媒體等幾大類。除了校園自媒體,大部分由學校團委、宣傳部門掌管,文章發(fā)布大都是由老師掌控,內容需要經過重重審核,但微信公眾平臺由于其自己的媒體屬性也呈現(xiàn)出靈活性。本文以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的官微 “津沽院報”談一下校園微信號的運營。
“津沽院報”是學院黨委領導下由宣傳辦公室直接管理的學院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一、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定位模糊。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展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獨立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更應該如此,目前各個地區(qū)的獨立學院都在探索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而作為獨立學院的新媒體更應該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偏向應用型還是理論型,相比較而言應用型更有發(fā)展優(yōu)勢。目前獨立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內容涉及各個方面,沒有統(tǒng)一的定位,有內容就發(fā)布沒有內容就不發(fā)布,沒有規(guī)律。
2.娛樂化嚴重。微信公眾平臺可以發(fā)布明星娛樂、球賽等信息,這也是同學們的興趣點之一,但這應該是占很小的比例,但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娛樂信息充斥,顯得嘩眾取寵[1]。應該引導同學多關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引導同學多關注科學技術前沿,鼓勵大家多參加體育鍛煉。娛樂化信息過多,表現(xiàn)出來的微信公眾平臺是不夠嚴肅。作為一個官方組織的發(fā)言人一字一句代表著整個組織,嚴肅代表的是一種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組織的作風。形式、語言可以活潑,但是在傳播的內容上、思想上一定做到傳播主流價值觀。
3.發(fā)布的信息欠準確。目前獨立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大多數是由學生經營,學生的新聞素養(yǎng)不夠高,造成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布的一些消息是道聽途說來的,沒有核實,或者未確認消息來源,亦或者是夸大事實,主觀臆測造成的。如津沽學院某學生組織錯將其他學校“本學年放假安排”,發(fā)布成本校放假安排,被轉發(fā)很多,雖然澄清,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給同學們帶來了不便。管理人員要秉承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確認消息來源的準確。
4.原創(chuàng)信息比例少,僅僅是信息的搬運工,第一手原創(chuàng)信息才最能吸引人[2]。原創(chuàng)信息是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下去的關鍵。目前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出現(xiàn)同質化現(xiàn)象,都是相互之間的模仿,模仿要有度,適當的模仿是可取的。如隨著《南山南》這首歌的爆紅,各大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推出各自高校版本的《南山南》,也引起各自高校學生的追棒。
二、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自身推廣
1.利用現(xiàn)有媒體對推廣微信公眾平臺。對于校園微信號而言,其受眾就是學校的師生,拿官微來講,推廣非常容易。利用校訊通、校內用于宣傳的顯示屏等直接推廣。迎新季的時候,新生最先主動關注的也是它們,配套發(fā)布一些新生服務類的訊息,關注量自然會有提升。
對于校園媒體等其他類型的微信號而言,如果微信名稱上包含學校的全稱,推廣起來也不算太難。例如新生搜索“津沽學院”可以檢索到。如果微信名稱上不包含學校的全稱,或者找不到任何自己學校的痕跡,推廣起來就要復雜的多,需要及時的校園訊息、優(yōu)質的圖文,更多線上線下活動的互動。
最易吸粉的是大型投票類活動,津沽院報微信號推出過師大男神系列投票。
2.開發(fā)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利用開發(fā)者模式或第三方平臺開發(fā)微信功能,微信教務(考試成績查詢、四六級、課表等)會在短時間內積聚一大批校內粉絲,目前津沽院報已開通此類服務,倍受學生青睞。
此外,運營者可以將自己的微信號名片在微信群里推廣,邀請好友來關注,通過QQ群、貼吧等社交平臺,聯(lián)動推廣。例如,2015年暑假新生答疑期間,每當新生加群的時候,管理員就會提示,新生關注微信號,這是粉絲量飆升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好的答疑態(tài)度,給新生溫暖關懷,做微信,要有情懷。
3.線下的推廣。定期開展活躍粉絲氣氛的小活動,掃碼關注,大型晚會運用微信墻等,給粉絲送些小禮物。
三、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展策略
1.找準定位。每所高校都有許多家校園媒體,找準定位對平臺建設很關鍵。定位應該是積極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及時準確的發(fā)布學校新聞,帶領大家了解學校的方針政策。做到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傳播好人好事,引導同學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來,引導同學們把注意力放在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綜合素質上來。
“津沽院報”的平臺宗旨是“與院報攜手 為津沽加油”。運營初期更多是依靠推送學?;顒觼砝P注量,原創(chuàng)的一些版塊反應平平,稿件也不多?,F(xiàn)在,除了新媒體部負責運營之外,專題部、攝影部、新聞部還會制作些原創(chuàng)專題欄目,一起建設微信號。
2.原創(chuàng)為王,內容為王。受眾關心與自己有關而有趣的內容,校園微信號需要發(fā)布學校的相關通知等與學生利益相關的內容。網絡新聞的語言要求更加生動活潑,吸引粉絲。事實上,學生團隊的內容生產力雖然有限,但個性的原創(chuàng)內容閱讀和點贊量頗高。做和學校接近性很強一些話題,例如校園里堆起的雪人遍地雪人,專訪校園里有影響力的校園男神女神等。
校園信息的延展,比如四六級報名,很多組織直接學校校內網怎么發(fā)我就復制粘貼。把它進行延展,四六級報名流程細解,推薦教輔等分門別類的匯總;選課的話,有意思的通識課程推薦,并且可以在評論區(qū)開啟微話題。微信號,不是我說你聽,而是我有平臺,讓你來說。抓住實時熱門話題,比如2015年的葉良辰莫名就火了起來,津沽學院的一個微信公眾平臺曾推送過一條《十一國慶 | 聽說有人在圖書館遇到了葉良辰……》,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3.編排要美觀大方。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需要通過手機來觀看,手機的預覽效果會因手機不同呈現(xiàn)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微信公眾平臺在編輯上排版借助135編輯器、秀米等,H5專題有MAKA、兔展和易企秀,做圖學PS、AI等,在玩好校園消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這些第三方軟件。
以處女座一樣的態(tài)度悉心雕琢每一條推送[3]。你所學習到的新知,盡可能地用于即將到來的內容。對標題的撰寫技巧,對版式和字體的領悟,都是一點一點磨出來的。每一篇推送,初期自己會幾次修改,后期起5~10個標題扔進運營團隊群讓大家判斷,然后自己總結。
4.依靠團隊建設平臺。大多數高校微信公眾平臺都有一個運營團隊,團隊負責稿件、攝影、編輯發(fā)布、功能開發(fā)等,“津沽院報”運營團隊20個人左右,平均每天都有3個人編輯發(fā)布,而學院記者團100人會為平臺提供內容來源。
四、校園微信公眾平臺的盈利模式
關于微信公眾平臺最大的盈利來源于廣告,其中微信團隊在微信生態(tài)中從一開始認證號開通“廣告主”,未認證號粉絲量超過5萬給開通“流量主”[4],到現(xiàn)在原創(chuàng)優(yōu)質號內測開放的“贊賞”功能,粉絲1萬即可開通“流量主”。越來越多粉絲也開始習慣為自己贊同的優(yōu)質內容買賬,不像之前那么被動。
但是校園微信號等顯然明顯還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受眾的限制,粉絲更多的是學生群體,學生群體里面是很少會因為自己讀到一篇優(yōu)質的內容而去贊賞幾元錢的。所以校園微信號現(xiàn)在賺錢的方式就是接廣告商的廣告。
這其中有掌上大學、微之家等高校平臺廣告活動推送系統(tǒng),還有一部分是廣告商通過微信加運營者好友私底下彼此商議后發(fā)送的。至于投放廣告的頻次和內容,自媒體號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由運營者自己定的。但是官微等大部分校園媒體,屬于非盈利的服務組織,投放廣告的內容會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自媒體運營者應該控制一下廣告投放次數,每個月不要超過一次。非特殊情況,不要接“硬廣”,因為推送一次廣告對用戶的打開公告號和圖文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畢竟粉絲關注你的賬號不是來看廣告的,因為是推送,所以他們更多的是相當于“被欺騙”的,切勿失去了粉絲的信任,這對平臺而言至關重要[5]。
“津沽院報”做過幾次“軟廣”,更多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試試在圖文里植入廣告后圖文轉化率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后來發(fā)現(xiàn)只要運營者們稍微花點心思把想推送的廣告植入自己的原創(chuàng)圖文里,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隨著微信平臺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能力強者加入微信運營的隊伍,優(yōu)質推送內容越來越多,競爭也日益變得愈來愈激烈,越來越多的微信平臺出現(xiàn)內容同質化的現(xiàn)象,并伴隨著微信團隊對各種微信平臺營銷違規(guī)處罰力度加大。校園微信號運營起來的難度也日益加大。當然現(xiàn)在是拼個人能力的時候了,想做好一個微信號必然要做好“粉絲服務+圖文”的優(yōu)質推送。而且,微信團隊對“原創(chuàng)圖文”的保護也日益加大,照搬別人文章的其實已經很難。我們應該做出自己的平臺校園特色來,推出更多差異化的內容和服務才能讓用戶喜歡,提高用戶粘性和公眾平臺打開率,才能吸引更多人關注。
參考文獻:
[1] 歐陽世芬,蔡雨娟.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現(xiàn)狀和運營策略探析[J].視聽,2015(7).
[2] 彭麗娟.關于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新聞知識,2015(7).
[3] 邸燕茹,殷晶晶.高校微信公眾平臺該如何運營[J].新聞與寫作,2015(7).
[4] 葉予清,段洪濤.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調查和思考——以上海高校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5(11).
[5] 劉韜,趙辰瑋.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結構研究[J].新聞知識,2015(10).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