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
摘 要:針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闡述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時還分析了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教學上的缺失以及學生學習上的缺失。結合這些內容,總結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內容主要有:注重語言教學和應用,了解詩性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總結鑒賞感悟,提高審美能力等,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能夠我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高中古詩詞 語言教學應用 思維方式
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寶貴財富,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促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在初中階段,古詩詞教學主要是注重背誦和默寫,高中階段,更加注重對古詩詞含義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通過古詩詞的學習,了解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從中獲得一些人生感悟。
1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當中,人們要重點關注學生基本技能、基本經驗以及基本知識等,幫助學生成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當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逐漸從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當中形成的,在真實的語言應用情境當中,能夠表現(xiàn)出個體語言經驗以及語言品質,這一內容也是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過程中所收獲的語言知識以及語言能力,是以正確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基礎的語言能力綜合體現(xiàn)[1]。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結合新課標,提升學生關鍵能力,如自主他那就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等。
2 高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2.1 古詩詞教學上的缺失。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較為落后,單純對知識進行傳授,不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講解詩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順著正確的額思路來鑒賞古詩詞。
2.2 古詩詞學習缺失。因為古詩詞和現(xiàn)代漢語表達方式不同,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多數學生對古詩詞缺乏學習興趣。加上高中古詩詞比較難懂,不像小學古詩詞那樣輕快,涉及的內容也較為廣泛,知識深度更深,教師的授課方式僵硬,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的。
3 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古詩詞教學方法
3.1 注重語言教學和應用。第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古詩詞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高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均能夠說出自己認為讀起來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而對于為什么覺得美,學生們卻不得而知,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一些語言知識。教師適當增加音韻、詩律和節(jié)奏等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適當介紹一些關于詩律方面的知識,分析詩律構成要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詩詞的特點,方便學生對詩律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作。
第二方面,帶領學生研究古詩詞語言技巧,故人對詩詞進行具體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應用較多語言技巧,如修辭方法、雙聲疊韻技巧和陌生化手法等,這樣能夠促使詩詞呈現(xiàn)出一定層次性和多義性。例如在學習《錦瑟》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運用較多典故和象征的方法,從而形成一種朦朧多意的藝術效果,再如《聲聲慢》中反復使用雙聲疊韻,就形成了一種較為纏綿的情感,這些語言技巧值得同學們多學習[2]。對語言技巧進行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古詩詞語言進行反復推敲,從而認真細致的品位詩人選擇句式的巧妙所在。
3.2 了解詩性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地古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從先秦到明清,以詩言志的傳統(tǒng)始終沿襲。在詩詞的立意上看,多數是表達了救世濟民、兼濟天下的崇高理想,也有對美好生活以及愛情的追求,或者對就家國的熱愛,官場黑暗的抨擊等。從上述內容進行分析,找到不同古詩詞之間存在的差異,從而對古詩詞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古詩詞的詩性還體現(xiàn)在詩詞結構和形式上,要想對詩詞進行理解,就需要對古詩詞結構思維進行清晰了解。此外,修辭方法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手段,如學習《詩經》過程中,就需要以賦、比、興等創(chuàng)作方法進行分析。而《楚辭》也是這樣。類比聯(lián)想方式促使詩歌取向范圍被進一步擴充,促使詩性思維發(fā)展得到推動。同時,情境交融、虛實相生、東京結合的修辭方式,也充分體現(xiàn)出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高度重視修辭方式。
3.3 總結鑒賞感悟,提高審美能力。古詩詞屬于一種既包含情感,又包含意向的內容。古詩詞愿意通過意象對情感進行傳達,與此同時,也起到審美教育的目的,作者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對事物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引導學生結合古詩詞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充分體現(xiàn)出意向的豐富意義所帶來的審美。形成一定意境,不但源自于情境交融,同時也來自于相間結構和語言當中。例如在學習《雨霖鈴》過程中,柳樹代表著分離,殘缺的明月加上清冷的風,形成了一副凄冷慘淡的畫面。詩詞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給讀者帶來一副清冷立的意境。針對這一詩詞,教師引導學生對情感和景色進行分析,將兩者進行綜合考慮,從而昂學生從中感受到詩人的心情,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3]。
同時古詩詞當中還蘊含著很多人文價值觀,如屈原、陸游等愛國情懷,李白的桀驁不馴等,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古詩詞,也可以從人文教育角度進行,來提高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的自我形象,將這一內容作為古詩詞鑒賞的重要目標。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古詩詞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價值觀。教師進行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注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順著正確的方向了解古詩詞詩性和情感,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最后引導學生學會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和感悟,有效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古詩詞當中不但蘊含著豐富的文學知識,同時也有豐富的人道主義內容,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崔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作文中的古詩詞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91.
[2] 周蘭蘭.將文化節(jié)目融入語文教學內容——以《經典詠流傳》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貴州教育,2018(15):27-28.
[3] 紀秋香.基于素養(yǎng)測試的高中古詩詞復習[J].中學語文教學,2017(0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