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秀
摘要:國際漢語教育的目的是教授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傳播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的傳播所針對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本文從文化差異入手,試圖從文化差異中揭示現(xiàn)有跨文化交際理論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漢語教學;理論;實踐;影響
在21世紀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都有著碰撞、摩擦乃至對立、沖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逐步深入,與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交往與日俱增,外來文化元素與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差異明顯,在跨文化交際中難免會出現(xiàn)文化沖突。在跨文化交際中如何客觀看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文化差異,克服交際中的潛在問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日趨重要??缥幕浑H研究的主要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文化差異,而常出現(xiàn)的文化差異主要在于時間觀念、客套語、餐飲習俗、隱私問題、稱謂用語等方面。
一、時間觀念差異對漢語國際教育課堂管理的影響
西方人以及學習西方文明的人們對時間的觀念和概念很精確,守時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比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此類差異,在西方無論是拜訪朋友或是趕赴約會,都會提前安排并計劃,事先通知和約定,并按時赴約。而且會在拜訪見面之前說明目的,商定好準確的會見時間、地點。而中國是屬于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對時間觀念并不明確,具有隨意性的特點。拜訪朋友或者趕赴約會等等事項的約見時間并不是固定在某時某分,而是準備了時間提前量,赴約的時間是一個時間段,而不是時間點。在這方面,雙方都認為互不適應,西方人認為中國人不守時,不信守承諾;中國人認為西方人做事太死板,缺乏靈活性。
課堂管理是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管理需要時間的規(guī)約。不同的時間觀念可能導致課堂管理的無序,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我們需要與學生達成一致的時間規(guī)約,以便更好地管理課堂,把握課時節(jié)奏。
二、中國式客套話對中國文化教學的影響
受中國傳統(tǒng)封建制度和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的中國人注重謙虛,視謙虛為一種美德,推崇“貶自己尊人”的為人處世準則,遵循“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序”的原則。因此,在漢語中有大量的敬語和謙詞,在與交往時,對待長輩或上級時要用敬語,如:“您”,“先生”,“部長”等敬語,否則會被認為失禮;談及自己時要用謙語,否則會被視為有失禮節(jié)、沒有禮貌。當收到別人的贊美或夸獎時,中國人往往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常使用謙虛的話來回答,有時還會加以適當?shù)淖再H意義,比如說:“哪里,哪里……”,“我做得還不夠好”,“過獎,過獎……”,“不敢當”等客套話。
在餐飲習俗方面,熱情好客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點在餐飲習俗上盡顯無疑,中國人宴客吃飯,菜式豐富、待客熱情。主人會提前預備豐盛的佳肴招待客人,但還會謙虛地說“沒準備什么好菜”,“招待不周” 之類的客套話;席間,主人會主動給客人夾菜、敬酒敬煙,整個飯桌一直熱熱鬧鬧,飯后,會詢問客人是否吃飽、吃好,還會自貶地說“招待不周,沒讓您吃好”。傳統(tǒng)習俗中甚至還有“忍嘴待客”的說法,寧愿主人少吃一些也要招待好客人,唯恐怠慢了客人,盡顯主人好客熱情之道。
語言文化差異提醒我們必須重視漢語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尤其是要增加交際性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體會漢語日常交際用語中所蘊含的謙虛的文化心理,從而避免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誤解。
三、隱私問題對維護師生關系的影響
在隱私問上,中國文化是群體主義取向,所以強調人的社會的一面超過了個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個人主義取向,強調人的個人一面超過社會的一面。中國人認為個人要歸屬于集體,講求相互關心,因此常常愿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樂于共同分擔,替別人排憂解難,使人感到溫暖、寬慰,人情味十足。而西方人堅持獨立的自我觀,在交際中比較注重個人空間、個人權力和個人隱私。年齡、家庭出身、工作單位、收入情況、婚姻狀況、家庭關系、宗教信仰、私人友誼等方面都是個人的隱私范疇,既不愿意向別人提及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受到別人的評價和干涉。在中國人看來不去主動關心朋友所發(fā)生的事情,不去共同分擔的朋友太過冷漠和冷淡,沒有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來主動了解朋友的事情,探聽隱私共同討論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侵犯了他人的獨立空間。
在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需要處理好與教學對象之間的關系。其中尊重他人的隱私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缥幕浑H的這些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際關系是發(fā)展?jié)h語國際教育事業(yè)的所必須的。
小結
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差異必然造成跨文化交際的沖突,國際漢語教育的發(fā)展與跨文化交際密不可分。不論是時間觀念的差異對課堂管理的影響,還是中國式客套話對漢語言教學的影響,歸根結底都是跨文化差異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運用好現(xiàn)有的跨文化交際理論更好地指導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只是從現(xiàn)有的跨文化交際的幾個方面的理論展開了初步地探討,系統(tǒng)的指導方法仍需不斷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7.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2.
[3]李慶明 尹丕安,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