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富
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漸入人心,在高效課堂改革的過程中,對"效"的要求很突出。這個"效"字,既指教師指導學生高效率的學習,又指學生自身在課堂高效益的收獲。課堂展示無疑成為高效課堂的一大亮點。語文課堂展示該如何把握住一個度?如何在不同課型中充分利用好展示這張王牌,是值得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展示;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24-02
1.課堂提問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讀書,往往一讀而過,不留"痕跡",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讀書不會生疑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因而他們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真諦,體會不到文章的"妙處"。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藝術,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把握提問的"度"和時機、對象,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那么,怎樣優(yōu)化課堂提問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課堂提問的問題需要進行精心設計;熱情鼓勵,提供線索,引發(fā)學生思維;捕捉信息,延伸疏導,拓展學生思維;積極評價,觀點明確,提高學生思維。
2.靈活處理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講解,不應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講精練,突出重點,形成系列。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地根據教案,追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為此,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
(2)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和教學實際,特別是學生的思維實際和學習能力實際,靈活處理已經預設好卻不適應課堂教學實際的教學步驟。
(3)恰當取舍,把那些不適合學生學習實際,甚至是超出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3. 自由學習,快樂參加,自主學習擴大化
當今社會的大部分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教育者要抓住青年人的特點,充分相信他們,活躍他們的思維,放手讓他們去做,留給他們時間,把"課堂"變?yōu)?學堂",讓他們自主地學。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幸福的。比如戲劇單元《雷雨》,教師可把課文內容告知學生,印發(fā)大量相關資料,鼓勵學生自由學習,可大聲朗讀,可細細品讀,可扮演角色,設計一個個話劇片段,這樣,學生對人物形象自然印記于心。戲劇相關文學常識水到渠成得到鞏固,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的古板、生硬之弊端。
4.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對知識只是被動的接受,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課堂效率低下。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歸還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圍,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蘭亭集序》一課時,學生一般會覺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對作者王羲之的軼事卻有很大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為開端,讓學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點,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文,讓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5.開展合作學習,完善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新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討論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對小組合作學習來說,分組和學習目標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應該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有各個階段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組內任務,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設置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比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提出問題"文章中的人物分為哪幾類?""貫穿文章的感情線索是什么?"讓學生進行討論,繼而細致的提出問題,比如作者思路突然轉向"庸人"一面的原因,能否把第二節(jié)去掉等問題。
6.教師導航,面向高考,主體地位導演化
"自主""合作"學習之后,教師一定要在"混沌"狀態(tài)中"撥亂為正、力挽狂瀾",把難點問題找出來,把重點問題說出來,叮囑考點。學生自己不能說明白的地方,教師一定要講明白,說清楚。講方法、說經驗、談考試。也就是說,教師是導演,是拍板人,學生是主體,是課堂的主宰。
在讀、寫、說、聽、觀之后,學生要進行實踐。這就要求教師精選典型,將偏、怪、難、刁等題統(tǒng)統(tǒng)刪去,大膽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維。精講精練期間也要把握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火候,最后規(guī)范一下答題的技巧思路。
總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頭腦,解放了課堂,教師盡量不再橫加干擾,把大部分語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生活處處有語文,走進大語文思維,鼓勵學生去讀書、讀報、讀雜志……只有走進生活才能最終走出生活,走進考點。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我們要進一步解放學生、解放課堂、解放思維。把語文還給學生,但必須時時情系高考,不離考點,讓它成為一條似無實有的風箏線,牽動著多彩的課堂在藍天上自由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