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義
摘 要: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于物理感興趣,學習的興趣就濃,學習積極性就強,在學習中也能感到快樂,學習成績就不言而喻了。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對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策略,以便為更好地實施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物理課程;學習興趣
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高中生對物理學習感到很困惑:他們覺得物理知識多、內容繁瑣,不知怎么學、從何學起,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因此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興趣不高,造成怠學、厭學現(xiàn)象。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高中物理呢?
一、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能使學生抓住重點、排除難點,從繁瑣的內容中找出線索,突出中心和精華,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內容多且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必修2“平拋運動”這一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教給學生實驗探究的思路,即弄清實驗裝置的設計思想;其次引導學生對頻閃照片進行認真、仔細、全面的觀察,主動獲得對平拋運動兩個分運動的認識;最后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分析推導出平拋運動的位移和速度公式,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死記硬背公式。本節(jié)闡述的內容雖多,但通過老師的講解、分析,以及學生的參與,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先把運動分解為兩個分運動,再運用直線運動的知識解題,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提高。
二、學思結合法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是說只顧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蒙蔽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陷入空泛的危險境地。孔子對學與思這一辯證關系的精避論述,體現(xiàn)了他對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重視,強調了學與思二者不能偏廢,必須緊密有機地結合,才能使學習不斷向更深的領域發(fā)展。在學習中,學思結合,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才能提出問題。把所學知識向深、向廣擴展,避免把知識學得過死,實現(xiàn)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用一個知識點把相關內容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起來,把知識穿成線、織成網(wǎng)。
三、模糊學習法
所謂“模糊學習法”,就是先整個吞下去,然后再慢慢消化。我們在學習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書本上或教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使你不夠清楚,感覺模模糊糊的,總不能真正理解。通過后面知識的學習和相關學科的學習,隨著知識的豐富,再回頭看這個問題,就豁然開朗、不解自明了。因此,在學習中遇到類似問題,不必負擔太重,也不要過于深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暫且放下,以免打擊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例如高一物理圖像的斜率,并未講解曲線的斜率,學生對斜率很難理解,即使教師講解了,因為知識的欠缺,學生可能還是模模糊糊的,不能真正理解,但通過后面知識的學習,就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模糊的疑點就迎刃而解了。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
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是人類通過長期生活、生產(chǎn)實踐,包括大量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我們將它看成呆板的條條框框而死記硬背,這種學習必然索然無味,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反之,一旦我們將日常生活、生產(chǎn)中豐富多彩的現(xiàn)象與我們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能夠用我們學到的物理知識認識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大千世界,進一步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踐中的重要作用,體味到應用所學知識認識未知世界的喜悅,這種從理論到實踐,再用實踐的豐富理論學習的方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如講穩(wěn)定時,可聯(lián)系裝運貨物時,總把重的物品放在下面,輕的物品放在上面;還可聯(lián)系雜技團的“走鋼絲”表演。這樣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五、類比法
類比法是指由一類事物具有的某種屬性,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其結論必須由實驗來檢驗,類比對象間共有的屬性越多,則類比結論的可靠性越大。類比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起到重大作用:1.運用類比法教學,能溝通新舊知識,深化、豐富教學內容。2.運用類比教學,建立知識網(wǎng)絡,能使知識條理化。3.通過類比,介紹知識的新領域,提出新問題,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引向科學的前沿。如在“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這一節(jié)中,通過重力場與電場的類比,找出共同點――電場力和重力做功都與路徑無關。為此,首先引入重力勢能的概念,再用類比法引入電勢能,得出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掌握學習這節(jié)課的方法。
六、歸納總結法
歸納總結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條理分明。用一線索把一節(jié)或一章或相關、相近的知識串起來,便于溫習,易于記憶。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或運用圖表式,或概括成條理式,完成重點知識的深化和再現(xiàn)。如高一物理“相互作用”這一章,可把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產(chǎn)生原因、大小、方向等列入表格,經(jīng)過加工、整理,把整章內容歸納在一起,一目了然,實現(xiàn)知識的有序化、系統(tǒng)化。找出共性問題,分析差異,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效果,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和更好地運用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有效運用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索知識和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