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霞
【摘要】 新課程改革后,許多一線高中數學教師開始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嘗試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希望學生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并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習慣、考試制度和教師自身觀念的影響,高中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形式化、無效化的合作學習不在少數.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職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實情和學情,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策略,為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數學;小組合作;策略;新課程改革
受高考選拔制度和升學壓力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中占據了長久的課堂教學.灌輸式教學和題海戰(zhàn)術成了高中數學教師的兩大法寶,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失去了對學習的主動探究性,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不利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后,高中數學課堂也面臨著改革的需求.抓住新課改的機遇,在數學課堂中適當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一、高中數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一)順應新課改的需求
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自主動手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學習習慣,也就是說,新課改對小組合作學習是提出了要求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較好效果的,這也是基于我國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情現狀所提出的一個改革策略,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個自主學習能力強的人總能夠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突破.一直以來,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在高考的選拔制度下盛行多年,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缺乏將會導致其今后從事工作時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不利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chuàng)造和變通,影響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方式,具有長遠的價值和意義.
二、當前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小組合而不作,流于形式
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中,小組合而不作、流于形式的情況比較明顯,參與課堂互動和小組討論的都是學生當中個別的活躍分子,其他學生處于游離的狀態(tài),使得小組合作成為一個擺設.有的學生甚至把小組合作當成一種“享受”,認為這是一個自由的時間,可以開小差或者進行其他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
(二)小組劃分缺乏科學性
小組的劃分是小組合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很多教師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在進行小組劃分時僅僅是根據他們的學號、空間位置、男女比例、成績來劃分.這樣的小組劃分容易出現成員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分配不均勻的情況,出現搭配失衡,使得小組之間的可比性和競爭性薄弱,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不夠,達不到原先的目的.
(三)學生參與不夠全面
高中數學課堂推行小組合作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在互相的溝通交流中學會分析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并最終解決問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學生的全程參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他們只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這一系列的活動,在小組合作中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在實際的課堂中,一些內向或者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在小組中處于沉默的狀態(tài),小組合作的結果往往代表著個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意見.
(四)評價體系不健全
小組合作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對小組的討論結果和合作過程的表現做一個評價.當前,很多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缺乏一個健全的評價體系,在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針對小組,忽略了小組中個人的存在.同時,還會以回答的對錯作為評價的依據,對于落后的小組或者進步緩慢的小組沒有起到較好的鼓勵作用,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師的引導性不夠充分
在高中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代表著教師的角色就會弱化、就不需要承擔更多的任務.相反,教師要充分表現出自己的主導角色,在小組合作中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小組探究.在部分課堂中,教師在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沒有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而是在一旁低頭批改作業(yè)或者忙其他的事情,使得小組合作失去了原有的調控,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
三、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整策略
(一)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情,并對教材進行細致、到位的分析,制訂符合學生情況的三維教學目標.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提前充分考慮小組合作的內容和意義,對于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要進行預設,并提前準備預案.在實際課堂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學生存在的疑惑或者小組合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引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合作情況要進行跟蹤,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有所獲.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高中數學知識內容繁多、難度大、題目形式多樣且創(chuàng)新性強,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高中學生處于思維的形成時期,思維體系和能力結構還不夠成熟,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多樣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雖然小組合作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在小組合作前的教學引導以及后面的評價總結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采用灌輸式教學,讓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否則,學生在長期的被動思維習慣下很難在擁有自主權的合作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出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評價體系要健全
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多進行評價方式的變通,改變單純的“好”“很好”此類無效的評價語言,力爭讓評價環(huán)節(jié)成為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契機,促使學生投入學習,在小組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此外,教師還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建立一個健全的評價體系,不僅僅要評價學生的回答情況,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能力和方法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要在評價的環(huán)節(jié)給予一個自然的、恰到好處的鼓勵,促使他們對學習和自己充滿信心,得到重視,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
(四)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要注重科學性
小組合作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一個手段,但是并不代表著合作學習就是每節(jié)課的必選動作.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有的教師對于課改的理念并沒有理解透徹,出現為了小組探究而探究的現象,致使小組探究缺乏存在的必要性.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學習方式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必然手段.學生遇到問題第一步要做的應該是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如果這些步驟還不能解決問題,再向他人請求幫助,也就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一般都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或者難點,那些學生完全有能力解決,或者不是重、難點的學習內容,是不應該放在合作學習中的.有的內容即使是重、難點,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可以自行消化或者經過教師的點撥可以領悟,那這部分內容同樣沒有必要放在小組合作中進行.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一課的學習中,有的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畫出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實際上,簡單幾何體三視圖的畫法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應該放在空間幾何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上.總的來說,在小組合作的設置上,教師要遵循需求原則而不是必然原則.
四、結 語
在新課程改革和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對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并改進,是有利于新課改的推行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思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學習方法中的一種,它有著適用的背景,需要教師把握好方法和使用的尺度,并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發(fā)展,適時點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真正有收獲、有提高,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學習的任務和課程目標得到有效的落實.
【參考文獻】
[1]廖曉鋒.淺談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6(05):92-93.
[2]魏上茗.試論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J].新課程(中學),2014(14):158.
[3]王玉峰.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20.
[4]沈琴.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