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蓉
【摘 要】早期閱讀活動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形式是小組閱讀活動。那么怎樣在小組閱讀活動中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進而做到悅讀、悅心呢?文章介紹了小組閱讀活動所采取的三種辦法,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從學習閱讀開始,形成參與閱讀,喜歡閱讀,最后讓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像做游戲一樣快樂。
【關鍵詞】幼兒 閱讀能力 繪畫 表演游戲
一、問題的提出
(一)基于幼兒園實際
2010年5月,我園被確定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重點課題——“學前兒童早期閱讀分級標準研制與應用研究”廈門試驗區(qū)課題基地園及子課題單位。承擔子課題“小組以及個別分級閱讀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的研討。在此基礎上,我園經(jīng)過認真的總結思考,于2012年6月又進一步提出了“‘讀、繪、演三部曲對提升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應用研究”這一區(qū)級課題,旨在對小組閱讀活動中的指導策略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
(二)基于閱讀共同體的構建
與我園毗鄰而居的小學以“書香校園”的創(chuàng)建為辦學特色。我園畢業(yè)的孩子90%都就讀于這所小學。在與小學校長的溝通中,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園要如何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我們覺得閱讀就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通過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不斷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對幼兒上小學后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是大有幫助的。同時隨著“閱讀”這個課題的深入,可以把小學和幼兒園的資源有效地進行整合、利用。如小學生到幼兒園給孩子們講故事,幼兒園的孩子們到小學去參觀、感受,甚至還可以讓小學老師與幼兒園的老師一起做專題沙龍,構建閱讀研究共同體,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
(三)基于幼兒未來的發(fā)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閱讀與書寫”準備中提出了三個目標:“1.喜歡聽故事,看圖書;2.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3.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圍繞著這三個目標,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具體、有效的措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學前閱讀習慣,為幼兒一生的閱讀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倡導英國閱讀年的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曾指出:“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于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于學習閱讀?!遍喿x能力需要從小培養(yǎng)。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2~6歲是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閱讀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就很容易導致兒童有學習障礙。因此,早期閱讀受到國內(nèi)外教育學界的普遍重視,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
二、研究方法
在此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種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通過多渠道獲取課題研究的有關信息,搜集有關早期閱讀的大量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從中汲取并融合有效的小組活動指導策略篩進行實踐研究。
(二)行動研究法
在研究過程中,注意收集反饋信息,及時調(diào)整計劃與策略,不斷地將教科研工作引向深入。
(三)記錄分析法
通過多種觀察方式,真實記錄教師與幼兒的表現(xiàn),獲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分析,為教師對系列閱讀活動的反思和調(diào)整奠定基礎。
(四)經(jīng)驗總結法
通過對教育經(jīng)驗進行認真總結,及時調(diào)整,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使經(jīng)驗在更大范圍內(nèi)得到推廣,發(fā)揮經(jīng)驗應有的作用。
三、幼兒早期閱讀小組活動指導策略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早期閱讀活動因其重要性被教育界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它對預防兒童入學后閱讀困難,促進幼兒語言水平及思維理解能力的發(fā)展有極大的作用。近年來,早期閱讀得到了社會的重視,更得到了幼兒園的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2012年制定并發(fā)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明確地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jīng)驗。”由此可見,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的社會現(xiàn)狀是孩子多、幼兒園少,因此造成了大班化的辦園現(xiàn)狀,人數(shù)超編的弊端不利于教師們更好地開展早期閱讀活動,不利于針對性地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小組閱讀活動就成了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的主要活動形式。在一個40人左右的班級里,根據(jù)孩子的能力或興趣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組開展閱讀活動,有利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充分的交流和相互的學習,順應幼兒自身興趣和發(fā)展的需要。幼兒期是人的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兒童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的閱讀興趣和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因此,如何將閱讀這一形式根植于幼兒幼小的心靈之內(nèi),讓他們養(yǎng)成愿意閱讀、喜歡閱讀并產(chǎn)生參與閱讀像做游戲一樣快樂的情緒呢?通過課題研討,我們總結出以下三個指導策略,使孩子們的閱讀活動不僅會悅讀,而且能悅心。
策略一:深閱讀與淺閱讀的相互交替,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學會閱讀
何謂深閱讀與淺閱讀呢?在早期閱讀的層次里,我們所說的閱讀的深淺指的是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對所閱讀圖書的深入性而言的。淺閱讀主要培養(yǎng)的是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通過閱讀了解圖書的內(nèi)容,獲得閱讀的快樂;深閱讀則是在同一本圖畫書中通過教師與幼兒不斷地挖掘和發(fā)現(xiàn),深入地理解所閱讀的圖書要帶給讀者的各種寓意和內(nèi)涵,甚至可以通過幼兒自己的理解進行衍伸和拓展,使讀者與作者之間產(chǎn)生某種共鳴。而小組閱讀活動的優(yōu)勢在于孩子的數(shù)量減少了,教師的關注度增加了。因此,對于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度,教師們在指導的過程中會慢慢地熟記于心。
有句成語叫作拔苗助長。孩子們的能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總是有些孩子很愿意參加閱讀活動,在閱讀活動中表現(xiàn)得很積極和很活躍,而有些孩子則是對閱讀活動興趣不大或持續(xù)性不強,也缺乏強烈的好奇心。這時候教師在組織小組閱讀活動時就應該根據(jù)不同幼兒的閱讀興趣度進行分組,對閱讀興趣度高的一組幼兒采取深閱讀指導方式,對一本讀本通過多個課時的閱讀活動,不斷地挖深,尋找閱讀線索,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涵,發(fā)現(xiàn)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等等;而對閱讀興趣度低的幼兒采取淺閱讀的指導方式,在這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培養(yǎng)一種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在生動的畫面中接觸書本,感受精彩的故事對幼兒心靈的熏陶,從而慢慢地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漸漸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
這樣的方式可以在閱讀同一本讀本時同時分成深閱讀組和淺閱讀組進行,也可以在同一組幼兒閱讀活動中根據(jù)幼兒對不同的讀本的興趣度變化進行深淺閱讀的調(diào)整。而這樣的指導策略不是一成不變地應用于兩組幼兒身上,而是要靈活地掌握每個孩子每個階段對同一個繪本所反映出來的閱讀興趣是否濃厚,隨時靈活地將孩子進行換組,淺閱讀與深閱讀相互交替讓幼兒減少閱讀的疲勞感,增加閱讀的愉悅性,從而愛上閱讀。
策略二:從幼兒對讀本的興趣點切入,引導孩子們從內(nèi)心深處愛上閱讀
閱讀能力是幼兒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然而從閱讀的心理過程來看,一些學者認為閱讀基本上是一個解碼過程,也就是說在書寫符號及口頭語音之間建立聯(lián)結。一旦學會這種聯(lián)結的人就可成為讀者。而另一些學者雖然同意成功的閱讀初學者必須學會字音聯(lián)結,但同時也認為閱讀過程比解碼過程更復雜??梢婇喿x在幼兒期的困難度是很高的,這勢必對幼兒參與閱讀的積極性產(chǎn)生影響和沖擊。因此建立幼兒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別對于幼兒而言,一切活動都源于興趣,延于興趣。我們對3~6歲幼兒的閱讀活動定位不注重于幼兒對書寫符號與口頭語音之間建立聯(lián)結,而注重于幼兒對畫面符號與生活經(jīng)驗之間建立聯(lián)結。通過這樣的聯(lián)結能讓幼兒從生動的圖畫中理解讀本,不僅降低早期閱讀的難度,還能激發(fā)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一本讀本中有一面的畫面內(nèi)容或者有某一個繪畫符號吸引了孩子,那么閱讀活動就能順利開展。而每個孩子被吸引和感興趣的點是不同的,這些不同的興趣點又會對同一組的幼兒產(chǎn)生感染和共鳴。因此,只要順應孩子的興趣點展開閱讀,孩子們就會“閱在其中”,樂在其中,而我們的閱讀活動就能夠順利深入地開展。孩子們的不斷發(fā)問、互答、探索的過程在無形中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能力。如在閱讀《鳥窩里的樹》這本圖畫書時,感興趣的孩子們所看到的細節(jié)是不同的,他們有的對鳥窩周圍的那些昆蟲朋友們感興趣,有的對小樹長大的過程感興趣,有的對小鳥到底有幾只感興趣,隨著孩子將自己不同的興趣點提出來進行討論,漸漸地一整本圖畫書也就在孩子們尋找答案和討論中讀完了,孩子們領會了畫家關于小樹長大和小雞出殼的動態(tài)畫法,理解了鳥媽媽對小樹愛的付出,理解了周圍的昆蟲鄰居們的互幫互助,和諧相處的意境……挖掘出了許多內(nèi)在的教育價值。
策略三:繪畫與表演游戲在閱讀中的應用,使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像游戲一樣快樂
研究表明,即使幼兒最簡單的閱讀過程仍包含大范圍的直覺、聯(lián)想及認知等要素。雖然這些要素有不同的含義,但是他們是互相關聯(lián)的。3~6歲幼兒期的孩子書面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繪畫,繪畫是他們最接近于書面語言的一種形式。這個階段的幼兒繪畫正處于象征期,他們善于用象征性的符號表現(xiàn)物體的特征。他們的繪畫大部分都是擬人化的表現(xiàn),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像人一樣有感情、有思想。我們所選擇的早期閱讀讀本的作者也是依據(jù)幼兒的這些特征運用生動的象征性符號進行繪本的創(chuàng)作。因此,在幼兒對讀本進行深閱讀后,我們也鼓勵幼兒運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讀本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甚至拓展出更新更有趣的故事線索和內(nèi)容。
通過繪畫,幼兒在理解讀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閱讀時所獲得的信息以及自己產(chǎn)生的想法得到充分的釋放,幼兒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快樂。而表演游戲也是如此。從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來說,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基本活動,也是最主要的學習活動。表演游戲在閱讀中的應用,則是基于表演游戲的特性。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jù)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運用動作、表情、語言扮演角色而進行的游戲。它的教育作用在于可以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并通過游戲時的想象與再創(chuàng)造,將閱讀內(nèi)容進行延伸。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愉悅孩子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游戲中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對讀本的理解能力。
因此,在幼兒對讀本進行深閱讀后,我們也會應用表演游戲的形式來延伸幼兒的閱讀活動。繪畫與表演游戲的運用使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從靜態(tài)方式的閱讀擴展到動態(tài)方式的閱讀,更順應幼兒期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能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們沉浸于圖畫書中,與圖畫書產(chǎn)生共鳴。如閱讀《杜里和莎里》,孩子們對迷宮感興趣,于是,他們自己設計了許多不一樣的迷宮,自己和伙伴扮演杜里和莎里,在游戲中體驗探險的樂趣;又如《年》帶給孩子們一個過年的傳奇故事,激發(fā)了幼兒尋找傳統(tǒng)年文化的熱情,他們通過回家和父母討論,上網(wǎng)尋找,再把自己了解到的過年的傳統(tǒng)形式用畫筆表現(xiàn)出來;他們根據(jù)老爺爺趕走“年”這一情節(jié),進行了“年”的表演故事,想出了更多的方法來對付怪獸“年”。這一個過程無形中讓孩子們沉浸到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中,提升了幼兒對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識和感知,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就像做游戲一樣快樂無比。
我們開展閱讀活動除了要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從小愛閱讀的品質(zhì)的同時,我們還要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價值。從學習閱讀到學會閱讀、喜歡閱讀、快樂閱讀,我們致力于將復雜的解碼過程簡單化,趣味化,讓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像做游戲一樣快樂!
【參考文獻】
[1]林劍萍.早期閱讀研究與實踐[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虞永平.早期閱讀與幼兒教育[Z].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
[4]顏曉燕.早期閱讀的整合教育[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5]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林泳海.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7]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