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瑾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總體方針指引下,要求應該更加重視課程的整體評價,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突出綜合實踐課程的應用目標,使其與其他課程共同構成學校的基本課程。該文主要通過研究實踐活動課程的產(chǎn)生背景、活動的意義及原則,深入探討綜合實踐課程核心素養(yǎng)及在實施過程中的課程評價。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核心素養(yǎng) 評價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205-02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續(xù)加快,素質教育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學生在學習好文化課的同時,要認真學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新課標的要求范圍之內搭建屬于自己的目標平臺。這也是在我國課程改革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是課程發(fā)展的一個轉折點。同時,加強和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課程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提升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它的成功開展是我國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手段。近些年,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它的改革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學習的改革,更是教育教學在體制上的重大進步,將會引領課程體系的深層轉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一方面?zhèn)鞒辛嘶A教育的良好模式,另一方面又顯現(xiàn)了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我國的相關教育法律就明確規(guī)定,凡是能夠適應義務教育階段要求的基礎課程體系,都應該積極實施開展活動課程體系建設,為課程的成功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積累眾多的典型經(jīng)驗,為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因為沒有更為全面的課程體系指導,單獨依靠地方學校的摸索積累來開展實踐活動,就如同大海撈針,可容易造成教學的失敗。同時,我們能夠看出在活動課程開展的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比較棘手的困難。因此,在開展改革的初期,就對此次課程的改革做好程序上的安排,合理制定相關的措施和意見安排,加強對活動課程的指導、安排。
2 課程安排的核心指導思想
2.1 把握正確方向
運用正確的方向引領,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定位在科學合理的范圍之內,通過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制定合理的目標作為課程教學體系的大綱進行開展教學工作,教師要認真把握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和相關標準,同時安排科學合理的評價工作,通過課堂的正確引導和積極的評價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信念,能夠推動學生更新傳統(tǒng)思想,轉變學習態(tài)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2.2 提倡鼓勵教育
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鍛煉學生正確評價自己的作用,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開展積極向上的活動,在活動中應該本著激勵的形式,做到多鼓勵學生的優(yōu)點,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健康向上的活動,讓學生多動手,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3 運用不同方法教育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評價。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教師對具有不同學習習慣和特點的學生進行有差異化的指導學習。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并且取得一定的突破。要更加注重對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評價,對于新增加的實踐活動課程,應該讓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合作學習等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理念,并且能夠積極地在新課改過程中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在核心問題上得到深度轉化。
2.4 多角度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應該得益于正確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采取現(xiàn)代化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應該廣泛邀請相關的教育專家和一線名師聯(lián)合對活動的開展進行過程性評價總結,最終得出可行的研究評價標準。
3 實施的過程
3.1 核心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是本著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本著因材施教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基的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培養(yǎng)全面復合型人才的戰(zhàn)略,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大批合格人才。同時要積極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因為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是整個體系的關鍵,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認真根據(jù)教學思想的引領,科學組織,精心謀劃,積極做好帶頭示范作用,發(fā)揮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服務。
3.2 核心目標制定
制定科學合理符合現(xiàn)實教學需要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體系應該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維度組成。教學目標要以國家教育方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為依據(jù),結合教學對象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實際情況而科學設定,努力體現(xiàn)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3 核心內容
教學的核心內容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內容要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定位和課堂教學目標,突出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時代性等特征,要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在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課題、開展研究。將理論講解與實踐體驗結合起來,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4 教學步驟
教學的過程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實踐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該要符合教學的思路走向,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思路和辦法的過程中,應該緊緊把握教學的實際,掌握學生學習的思想變化,理清層次變化,同時又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特殊化。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方法,掌握重點教學步驟,讓學生能夠聽得懂,聽得會。把教師的教學時間與學生能夠學會的時間進行科學分配,保證教學質量。
3.5 保證效果
良好的教學效果才是教學的核心因素。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重點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一是要分析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水平的程度如何,對知識的學習程度明白了多少,這主要體現(xiàn)出學生對知識量的增長、對學習方法的感受、對智力發(fā)展和情感的變化;二是要正確看待學生對獲得知識的滿足情況。這主要是體現(xiàn)在學生對學習熱情的培養(yǎng)方面。
3.6 教師的要求
要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的綜合課程就是要求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素質和禮貌的語言,同時能夠熟練地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施。
4 結語
該文就是在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開展探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問題,這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加快改革的重要組成,希望通過以上的研究,能夠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志,等.普通中小學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南(實驗)[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 田慧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 徐燕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表現(xiàn)性評價的教育哲學定位與操作實施建議[J].上海教育科研,2013(3):55-56,24.
[4] 萬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多樣化課型結構及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