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京言
摘要: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大學生在課堂注意力也逐漸被與課堂外更廣闊的世界所吸引。上課聊微信、追劇、玩游戲等現象層出不窮。本文通過對高職英語課堂危機的分析,對教學進行反思,并利用有效教學理論模型,分析課堂危機的解決方案。分析指出只有改變教師思維方式,重新看待英語學習、課堂的作用,改進教學設計和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從而解決課堂危機問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課堂危機;思維方式;課堂效率
當下,大學生課堂危機日益凸顯,逃課、上課玩手機等現象蔚然成風。原本幾十人的大教室坐得滿滿當當,現如今只有十幾個學生到場,然而睡覺的睡覺、聊天的聊天、看電視劇的帶著耳機低著頭,真正聽課的學生少之又少。雖然,不少學校采取了上課手機入袋,并嚴格清查到課率等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課堂效率依然令人擔憂。
筆者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認為危機產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教學方法陳舊老套,對課堂的作用理解不深。傳統(tǒng)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細致的講解,傳授大量的知識,其形式單一,枯燥乏味,教師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學生占次要地位。現如今,課堂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已經不足以吸引信息爆炸時代的大學生。
二是英語無用論。筆者的學生是高職院校大一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也不感興趣。如果不是學校對到課率有要求,亦或有通過考試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并不想繼續(xù)學習英語,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都很難有用到英語的機會。正如黃國君、夏紀梅所說,學生和教師雙方都缺乏可持續(xù)的英語學習的動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危機的產生,直接導致課堂效率降低。Kyriacou提出了課堂有效教學三層面分析理論模式,分別從淺表、心理和教學層面分析課堂有效教學。其中,表層分析揭示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時間的關系,即學生實際投入學習時間越多,越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越合理,就越有利于保證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實際投入。心理分析認為,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有: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學習活動的回應、學習活動符合學生現有知識與認知水平的程度。
因此,筆者認為想要解決課堂危機,關鍵是教師需要轉變思維方式。
第一,教師應該重新看待學習英語的作用。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英語沒有用。實際上,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學習詞匯、語法等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學習英語當成提高自身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方式,綜合能力的提升將使學生受益終生。根據Kyriacou的心理分析,教師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對教學的深刻影響。筆者認為,教師除了將課程知識傳授給學生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明白學了這門課程對他們的未來有何幫助,這樣,學生才能重拾對英語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轉變思維方式,將英語學習提升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高度,并通過改進教學活動設計和方法,巧妙地創(chuàng)造性地將學習英語與提高綜合能力相結合。
第二,教師應當重新認識課堂的作用。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不斷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能夠讓他們在課堂上增長真正需要的能力,課后才能更自覺、更深入的學習。因此,筆者認為高職英語課堂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等可轉化的綜合能力,這才能滿足學生對今后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課堂帶來的益處。
第三,教師應該改進教學設計和方法。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跟著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Kyriacou課堂有效教學理論模式,教師應該改進教學設計,要讓英語成為思維的載體,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同時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由教師的“一言堂”轉變?yōu)閷W生和教師的“多言堂”。
任慶梅在《構建師生協(xié)同發(fā)展的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理論模式》中闡述了師生合作輸出活動原則,其中包括:教學活動有學生合作完成;活動符合實踐要求;以多種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策劃;借助所需材料及技術促進合作;正面監(jiān)控并支持學生合作。
因此,筆者認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和任務型教學法適合當今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師應當設計和布置真實的任務,而不是書本上假設型的任務。例如,教師應該在課前布置問題或者任務,如講解某個知識點、某篇課文,讓學生在課堂上來完成任務。于是,學生就必須在課后花時間學習,并完成相應的任務,以便在課堂上展示成果,而教師則需要專心聽學生講,對任務完成情況做點評,并啟發(fā)學生思考任務完成情況。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既引導了學生主動花時間學習英語,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夏紀梅提到教師設計好訓練哪種思維技能之后,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做什么”,然后讓學生匯報“做了什么”,并在學生之間做比較,讓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行動、成果和收獲,最后需要讓學生得到認可。在這樣的教學設計當中,學生能通過有競爭、合作和交流的團隊任務,反思自己對任務的理解、充當了團隊的什么角色、實施的過程中有無經歷檢索、查閱、比較、應用(語法知識、文化知識、思維技能、交際技能等)。顯然,通過團隊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英語,要比通過相對死記硬背、講解題目等方式有趣得多,課堂效果也要好得多。
總的來說,解決高職英語課堂危機的出路在于教師需要轉變思維方式,除了重新看待學生學習英語的作用、重新認識課堂的作用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改進教學設計和方法,這樣才能將學習英語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解決課堂危機。
【參考文獻】
[1]黃國君,夏紀梅.大學英語課堂危機引發(fā)的思考及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03):17-20.
[2]任慶梅.構建師生協(xié)同發(fā)展的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理論模式[J],外語界,2014(03):20-28.
[3]夏紀梅. 對基礎英語課程助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展問題的審辯與建設性思考[J],英語學習,2015(07):17-20.
[4] Kyriacou C.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M]. Cheltenham: Nelson Thorne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