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蘭
摘 要:對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基礎內(nèi)容。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積累。學生只靠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是不夠的,要全方面的發(fā)展,不斷的對知識提高新的認識,為未來學好語文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是教師工作的重點,也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自主識字;能力培養(yǎng)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教育事業(yè)的不斷創(chuàng)新,使教師更加能夠認識到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關鍵階段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極為重要的。學生在老師啟發(fā)、引導、扶持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始終處于自覺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fā)展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個性。對于小學語文,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能為其他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教師對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
當前我國的教育形勢通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尤其是語文知識的教學形勢比較單一枯燥,很難進行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播,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和提高。識字能力是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技能。而通常情況下,教師認為完成了課堂上的知識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的教學任務,沒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識字的意識,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2.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的言傳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經(jīng)常想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大量的信息知識的灌輸,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最終導致了他們被動的學習,并且對大部分知識點沒有理解和消化。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沒有辦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生字的學習過程是枯燥的,對于心智發(fā)育不完全的小學生來說,他們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思維活躍,對于生字記憶是有很大難度的,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生性活潑好動的特點來進行興趣的開發(fā),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為最終目的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1.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求知欲。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源泉,有興趣才能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興趣濃厚,帶動情緒高漲,學生會更深入的探索學習內(nèi)容。小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事情抱有三分鐘熱度。根據(jù)這些特點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導學生生字認識過程中講述一些相關小故事,做一些卡片和模型,多媒體等方法更生動的達到教學目的,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開拓了學生思維,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主識字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實際,從學生自身的能力出發(fā)
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程度。在對生字課程教學時,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記憶能力較為短暫,教師要以足夠的耐心不斷的使小學生對新內(nèi)容新知識進行鞏固,加深記憶,幫助學生尋找到有效的方法來記憶。一切以實際出發(f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對身邊事物進行記憶和運用的意識,把知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中積累知識,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
3.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fā)興趣就是點燃知識的導火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興趣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中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就會使課堂充滿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更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更高,就能在活動中學到更多知識、本領。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來演一演。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總希望老師給予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華。如:我在教學《一片樹葉》的教學過程中,請幾位小朋友上臺表演小黃牛栽樹,立木牌,小兔子、小猴子、小熊、小豬等動物采摘樹葉的過程。同學們的注意力,積極性一下就調(diào)動起來了,課堂氣氛非?;钴S。很快就明白保護樹木不光停留在口頭上,要言行一致。這樣就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活動的方式很多,應不拘一格,活動應突出開放性、主體性、挑戰(zhàn)性,活動目標應注重于能力的培養(yǎng)。
4.結合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學生自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前預習,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生字的造字方法和組成結構,互相交流生字的記憶方法。同時還可以在小組之間展開生字記憶的比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打破學生對知識學習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印象,最終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學習。通過“合作”可以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識字能力是基礎性技能,在日常教學中占相當大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對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生字進行學習和積累,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3.
[2]謝艷霞.論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教學方法[J].教師,2014(3):30-31.
[3]張艷,熊代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3):104.
[4]井建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探析[J].學周刊,201l(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