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摘 要】“課堂上教師讓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講問過多,學生讀說議思不足導致閱讀教學耗時多,收效微,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構建一種培養(yǎng)教師讓位、學生自主學習的語文研學模式很有必要。下面,談談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研學中的做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63-0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把讀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主動閱讀,多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要提高閱讀質量,語文教師應該從有效、高效方面去探究。
一、培養(yǎng)閱讀思考的能力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層次。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fā)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培養(yǎng)學生錘詞煉句的能力。
二、進行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會根據(jù)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1.抓題眼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fā)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巧用多元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并茂。于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后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并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薄霸谧x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痹捯粑绰?,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xiàn)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于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xiàn)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注重基本功訓練,落實閱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必須把培養(yǎng)能力作為主要目的,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強調多讀、熟讀,讀懂課文中的詞語、句子及表達方法。②強調帶著問題讀書,讀后進行充分地議論,并加強指導,注意學法的指導。③強調自學和練習,提高課堂效率。④簡化程序,合理組織教學過程。特別提出的一點是課堂教學要注重全體訓練,克服問答法,要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加強詞、句、段及全文的閱讀訓練。
突出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通過語言理解內容,對學生加強詞句訓練。如學習《詹天佑》一文,教師圍繞訓練點,提出思考問題:“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張鐵路時的情況如何?”學生認真默讀,找出重點詞語——阻撓、爭奪、控制、要挾、輕蔑等,并結合課文內容比較深刻地理解這些詞語,從而使學生得出當時國內的情況是技術落后、人才缺乏、國外干涉,從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膽識的愛國工程師。
五、讀與練同行,提高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比绻麑W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yǎng)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實踐表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讓閱讀伴隨課堂左右。
參考文獻:
[1]丁洪梅.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對策[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3(27).
[2]陳星亮.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