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彧
摘 要:當堂練習是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文章所指的當堂練習特指隨堂練習本這一書面練習,結(jié)合當前隨堂練習本的使用情況,從練習本設計、錯題處理、評價方法三方面提出小學數(shù)學有效當堂練習的策略。
關鍵詞:隨堂練習本設計;糾錯;評價方法
當堂練習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自己教學效果、及時調(diào)控教學的有效手段。課堂上學生能當堂完成練習,教師當堂批改完,可以說是理想中的課堂教學,但現(xiàn)實中,沒時間面批當堂練習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因此,設計高效實用的隨堂練習本,對學生的當堂練習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從而提高當堂練習的實效性至關重要。
一、小學數(shù)學隨堂練習本使用情況分析
現(xiàn)象一:書寫潦草、格式不規(guī)范。
同一學生對待隨堂練習本和需要上交批改的家庭作業(yè)本的態(tài)度大不一樣:在家庭作業(yè)本上字跡工整、格式規(guī)范;而隨堂練習本上書寫潦草、隨意性大。有些做的快、算的準的同學會迫不及待地報出解題方法和結(jié)果,為一部分學生照抄答案提供了方便。無形中培養(yǎng)了一批“混水摸魚”的學生,不但不能有效地鞏固課堂知識,還使他們養(yǎng)成了懶于思考的不良習慣。有些本來自覺性較好的同學,也會受到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漸漸地,隨堂練習變成了“隨便練習”。
現(xiàn)象二:同類型題目常做常錯。
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題目學生做過很多遍后的錯誤率仍然很高。如“2米長的繩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占整條繩子的幾分之幾?每段長幾分之幾米?”這類常見習題,不但課堂、課后經(jīng)常做,測試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可是每次碰到都有不少學生又會出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只是埋頭苦做,老師就錯題講錯題,缺乏方法指導,學生對錯誤沒有認真地歸因,糾錯,缺少理性分析。這種學習,只是一種淺層次的識記,不是深刻的理解,時間一長,就會遺忘。
現(xiàn)象三:隨堂練習本“虎頭蛇尾”。
隨堂練習本的前幾頁學生能認真對待,卻不能持久。這是因為課堂練習本缺少及時的、階段性的評價和反饋,很難讓學生及時獲得成功體驗、激發(fā)求知欲,學生的“動力系統(tǒng)”就無法打開,即使暫時打開也難以持久。
二、提高小學數(shù)學當堂練習有效性的策略
(一)設計隨堂練習本
隨堂練習本與課后練習本合二為一。對于要上交的練習本,學生往往比較重視,在書寫、計算方面會比較仔細。學生上交練習本后,教師不僅可以批改課后作業(yè),還可以同時檢查當堂練習情況。教師批改時,可以對兩次作業(yè)作出整體的評價。教師的關注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強化物。能有效地防止學生不認真對待課堂練習。另外還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詳寫過程和草稿。要求學生把解題過程、計算過程(包括草稿)工整地寫本題的下方,這樣就能清晰展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有效防止學生照抄答案。
(二)錯題分析、整理歸納
隨堂練習本有錯誤的地方要求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及時在錯題旁邊寫出錯誤的原因,這會是不錯的個性化的復習資源。學生在主動找錯、辨錯、改錯中,自我反思、歸納總結(jié)等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如解決問題:某電視機廠下半年創(chuàng)產(chǎn)值220萬元,比上半年增產(chǎn)10%,電視機廠上半年創(chuàng)產(chǎn)值多少萬元?
生1:220×(1+10%)=242(萬元)
本題中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應該用除法計算。也可以從學生的算式出發(fā),“220×(1+10%)”表示比下半年增產(chǎn)的10%量,求出的不是上半年的產(chǎn)值。還可以從結(jié)果分析,下半年比上半年增產(chǎn)10%,那么上半年的產(chǎn)值要比220萬元低,242萬元顯然不是正確答案。
本題求的是上半年的產(chǎn)值,也就是單位“1”的量,根據(jù)“下半年比上半年增產(chǎn)10%”,能得出數(shù)量關系:下半年的產(chǎn)值=上半年的產(chǎn)值×(1+10%)
那么,上半年的產(chǎn)值=下半年的產(chǎn)值÷(1+10%)
所以,正確的解法應該是:220÷(1+10%)=200(萬元)
分析完錯誤原因和本題的正確解法后,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類題目的特征,歸納出正確解題方法:求單位“1”的量用除法計算,用具體的量除以相對應的分率。
(三)完善評價方法
評價不只是有激勵和診斷作用,更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面對一個個不同特點的學生,我們的評價不應該是一種形式,一個標準,而要建立多種具體化、準確化的評價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等級+五角星”的評價結(jié)果
評價結(jié)果用“等級+五角星”。A、B、C三個等級評價學生作業(yè)的正確率;五角星從一顆到三顆評價學生的字跡是否工整、態(tài)度是否認真。這種評價方式教師操作起來比較簡單,還可以比較全面地評價學生作業(yè)。而對于一些特別的學生或特別的作業(yè),要在批改后,給他們寫一句有針對性的話,有鼓勵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例如有位學生的練習中出現(xiàn):
76×28+72×76
=76×(28+72)
=76×100
=760
我并沒有直接打一個叉,而是把最后一步錯誤的答案圈出來,并在旁邊寫到:“很高興你已經(jīng)會用乘法分配律了,很可惜最后一步算錯了,下次要更仔細哦!”這樣做的目的是把作業(yè)當作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的一個平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
2.分階段評價
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決定他們較難確定長遠的目標。因此,課堂練習本每日、每周、每月分階段各評價一次。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每日、每周、每月有一個新的開始,都有機會重新站在起跑線上。獲得“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同學可以自己制作精美的名字卡片,然后把名字卡片貼到教室里“爭做小明星”的墻上。讓任何水平的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與自己評比和客觀評價相結(jié)合
學生作業(yè)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要想改變現(xiàn)狀,取得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不僅要客觀評價,給達到標準的同學給予肯定(每周、每月獲得A和星星的數(shù)量是班級前二十名就可以獲得“每周之星”、“每月之星”),還要與學生自身情況相比較。當他的作業(yè)在某些方面進步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適當抬高評價的等級。如:學生與自己相比每星期獲得比前星期多得兩個A和6顆星,每月比前個月多得6個A和18顆星,就可以獲得“每周之星”、“每月之星”。
隨堂練習本與課后練習本合二為一后,不僅便于教師的正確評價和因材施教,更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羅伯特.斯萊文. 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第7版)[M]. 第7版.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2 :107-110
[2]嚴育洪.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