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佳慧
【摘要】所謂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即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恰當提問手段的應用,調(diào)動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更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進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主要可以采取抓住目標提出問題、找準提問的時機、合理設計有效問題、有效生成評價、營造和諧的提問環(huán)境以及針對學情開展課堂提問等措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固有的師生角色,同時也重塑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但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而且還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提問,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時也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溝通的有效方式。對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提問的形式與效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有效的課堂提問,更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因此,注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提高,是一項值得研究也有必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抓住目標提出問題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要首先吃透教材、認真分析教學內(nèi)容,圍繞教學目標提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熟悉教學內(nèi)容,并且有利于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再別康橋》這一課之前,教師就應當明確該文的教學目標。針對《再別康橋》一文中“欣賞獨具特色的意象”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在你以前學習過的詩句中,是否有提及過柳樹這個意向?”“柳樹這一意向有什么寓意?”學生們很有可能會想到“柳”與“留”諧音,寓別離意象,古人折柳送別表惜別。因此,學生對于“金柳”這一意象的理解也就能夠順理成章了。通過這些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問題,就能夠幫助學生達到欣賞意象這個教學目標。
二、找準提問的時機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需要找準時機,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首先,把握發(fā)問時機。在關鍵時刻提出高水準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是不可或缺的,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一方面,教師要進行精心的備課,在重點之處、難點所在做好“預設”。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文時,可以預設如下問題:“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母親為她殘疾的兒子都做了哪些事情?”“此外,在文中還描寫了哪些設想情景?”“母親的行為對于兒子的生存都有哪些啟示?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預設,能夠令學生理解母親的偉大,并體會母親給作者生存所帶來的啟示。在教學中,再向?qū)W生發(fā)問這些實現(xiàn)預設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抓住教學重難點所在。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能夠做到恰當?shù)摹⑹辗抛杂傻呐R場發(fā)揮。在課堂上,教師應調(diào)動氣氛、觀察情勢,分析學生的思維與狀態(tài),適時提問。
其次,留下等候時間。在提問后,教師還應當保有適當?shù)耐nD,如果沒有合理的等候時間,則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思維長期壓抑而造成焦慮和自卑,甚至會對學科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中,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需要給學生留下適當?shù)墓┢浠貞?、?lián)想以及組織語言的時間。在等候時間的具體設置即長短方面,要基于學生的客觀水平及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靈活掌握,以達到效果最優(yōu)化。
再次,提問后再教學生回答。教師提問后再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是做到有效提問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先提出問題,能夠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然后學生再回答問題,有利于照顧到班級整體的教學效果,并且還有利于絕大部分學生思考積極性的調(diào)動和注意力的集中。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先指定學生回答問題,然后再提出問題,很容易導致學生因為思考時間不足而無法作答,使其感到緊張、焦慮,而其他同學也可能會因為教師事先指定了問題的回答者,而不專心聽課,分散注意力。
三、合理設計有效問題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最終的檢驗方是學生而非教師,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的檢驗,同樣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依據(jù)。有效提問,需要設計好提的問題,多而碎、大而多、難易無度的問題只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設計問題,以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基礎性準備。
首先,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在設計時應當融入課程對學生關于知識點、能力點以及情感點的要求,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目標有機地整合到設計的問題之中。
其次,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應當與學生實際語文水平相匹配,高于學生學習階段語文水平的問題或者低于學生學習階段語文水平的問題,都是不合適的。這意味著,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當是經(jīng)過學生認真思考后能夠回答出內(nèi)容的問題,其目的并不是要將學生為難住。
再次,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統(tǒng)的問題,并不能夠達到提問的預期效果,例如“你對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這首詩歌有哪些特點”等,都是指向性明顯不足的。從問題思考角度方面而言,要力求做到盡可能地相對清晰,使學生的思考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而不是茫然、無從下手。
四、有效生成評價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提問評價的有效生成,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這在教學實踐中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明確評價的方向指引。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對學生更多的是懲戒式教育,而對學生的賞識與鼓勵則存在明顯缺失,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應當倡導鼓勵性的對學生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并且在鼓勵和寬容的同時,仍堅持對問題回答本身的正確性、深刻性的客觀評價,兩者均不可偏廢。
其次,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明白自己差在哪里,還應當在哪些地方多加思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進步,才能幫助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再次,推進師生互相評價。師生互評能夠解決評價不公問題。學生的評價能夠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通過師生互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不僅是問題的回答者,同時也充當對回答的評價者的角色。這樣的評價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判斷能力,還讓被評價的學生在師生互評中感受到平等。
五、營造和諧的提問環(huán)境
和諧的提問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在和諧的提問環(huán)境中,教師尊重并承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在提問時考慮到最廣泛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生同樣回答問題的權利。高中生已經(jīng)接近成年,其心理特點渴望被認同和認可,因此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相當于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問題回答之中,也能夠給各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帶來鼓勵,使不同類型的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并且增強其學習的信心。
營造和諧的環(huán)境,還要求教師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當?shù)姆答仯膭顚W生回答問題,尊重學生提出的建議。這樣能夠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恐懼和焦慮,破除其心理障礙,也能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樂于發(fā)言,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其在學習中實現(xiàn)進步。
六、針對學情開展課堂提問
問題教學更能夠搞清楚教學中所要研究的問題,這也是教學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應當有意識地細化學生群體,并將所要提出的問題融合到學生的發(fā)展實際中。學生間存在差異性,在思維模式、知識結(jié)構等多個方面都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提問時有意識地增強問題的開放性與可選擇性。
所謂的開放性,即問題的事先預設同課堂隨機提問相結(jié)合。在問題預設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同時對學生本身的接受程度與理解程度進行充分考慮,并且通過有層次的提問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態(tài)度。
所謂的層次性,即教師要關注語文課文中內(nèi)容上的層次性、學生思維的層次性以及學生的個人差異性,注重上面三個層次的區(qū)分,并在此過程中盡可能地將隨機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適當?shù)姆绞綀A滿解決,避免出現(xiàn)教師問而學生不答的尷尬局面。
教無定法,學無成規(guī),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結(jié)合實際情況,摸索有效提問的經(jīng)驗,這也是新課程下構建健康、科學、有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金小汶.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淺探[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12).
[2]閆鶴.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5).
[3]師恩強.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1(17).
[4]林怡靜.語文教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