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際博
【摘要】《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與孫少平一家人在改革開放前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生活現(xiàn)狀與個人命運發(fā)展為主線,展現(xiàn)了平凡人物在生活的艱苦磨難面前頑強生存,對生活保持信念與希望,不斷地突破困難阻礙,擁抱新生活的畫面。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物;掙扎;人性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平凡的世界》主要講述了我國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西北農村在土地政策與時代經(jīng)濟變革背景下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故事主要以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在時代中尋求自身發(fā)展的故事,深刻地表現(xiàn)了時代背景下不同社會階層人物形象。
一、《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物的掙扎
該作品集中在孫少平一家的人物描述,由其為中心展開相關平凡人物形象的展現(xiàn)。孫少平的掙扎是希望走出農村,走向更廣闊的城市,不愿意再像老一輩一樣扎根農村做農民,希望闖出自己的新天地。孫少安的掙扎是希望通過讀書出人頭地,但是面對現(xiàn)實的無奈只有放棄,更多的愿意扎根農村做好一個農民的角色,帶領家庭與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他們在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上都遭遇了自己的困難。孫少平與戀人田曉霞經(jīng)過重重誤會與阻礙,最終卻因為田曉霞一次采訪意外兩人陰陽兩隔。孫少安明明與同村田潤葉青梅竹馬、情意相投,但是卻因為長輩的阻隔,潤葉嫁給了城里的干部子弟,少安與山西姑娘賀秀蓮結合,在兩人日子越過越好的情況下,秀蓮又身患絕癥。因此,兩人在情感上都沒有如愿,背負了較大的情感創(chuàng)傷。在物質生活上,他們經(jīng)歷了中國極度貧乏的改革開放前期。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盼著能頓頓吃上白面饅頭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孫少平經(jīng)歷了求學、求工等艱辛路程,最終成為一名在危險環(huán)境下工作的礦工;孫少安也歷經(jīng)了土地改革前艱辛的農民生活,同時也經(jīng)歷了土改后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失敗。但是在艱難的生活面前,他們都沒有放棄過生活,反而更加積極地朝著希望方向不斷尋求機遇去開創(chuàng)。包括他們的父親孫玉厚,一個樸實的老農民,雖然日子辛苦。但是卻本分地做自己的農民,帶著母親、弟弟與三個兒女生活。為了讓弟弟結婚,讓出自己的房子,并且甘愿背負大量債務。而同村出身的田福軍,作為其中典型的政府官員形象,面對著政治上的壓制與官場的多種亂象,并沒有放棄自身做人的原則,堅持帶領大家奔向好生活的從政理念。自己的女兒為了工作丟掉性命也沒有由此產(chǎn)生抱怨情緒,其人身也面臨著不斷的波折與考驗,但是仍舊不忘初心地做好本職工作,向著新生活不斷奮斗,屬于典型的為民辦辦事的好官形象。
相比與當下的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當代人,大量的年輕人生活迷茫甚至產(chǎn)生厭世情緒。而孫少平一家人積極樂觀的抱有生活希望與生活動力顯得尤為可貴。
二、《平凡的世界》中展現(xiàn)的傳統(tǒng)人性美
作品中所描述的西北農村生活,雖然當時已經(jīng)屬于全國解放,但是由于國家內憂外患的局勢,導致老百姓并沒有過上較為富裕的生活。同時由于人們在社會變革下的自我求生與世俗理念,導致主人翁的命運并沒有十分的順遂。面對著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沖擊,甚至命運變革面前,他們仍舊保持了中國民眾最為樸實傳統(tǒng)的信念與原則,認真第解決困境與遵守承諾。孫少安在面對失學問題,原本想讀書的他還是堅持到考場去證明自己,即便知道自己不能繼續(xù)讀書。面對輟學他沒有抱怨,而是投入到人生的轉變中,安心且奮發(fā)圖強地提升自身作為不計其數(shù)農民中一員的價值。相對而言,孫少安最初的選擇較為傳統(tǒng)與安守本分,在認命中卻有著一種不認命的倔強。他為家人的付出心甘情愿,不計回報,傳統(tǒng)樸實。他們面對著生活的困苦坦然且具有勇氣。孫少安面對潤葉家人對他們結合的阻擾沒有過多的怨恨,而是保持祝福的態(tài)度接受命運的安排,并沒有因為情感與生活的困難而悲觀厭世,沒有在困難面前產(chǎn)生絕望感。他們更多的時候對于生活保持了較為堅毅的承受,踏實地扛起生活的重負。從孫少安的身上可以發(fā)現(xiàn),即便雙水村很小,但是人心其實是很寬廣的。他們有較為獨立的精神世界,沒有因為外界的物質喧囂而改變對生活與對人的初衷。
從孫少平身上可以看到,他屬于直接與命運抗爭。他失去了村里教師的工作,毅然地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去開創(chuàng)自己新天地,雖然遭受挫折,但是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保持做人的原則,抓住了一次次機會,獲得了城市戶口,同時也獲得了在他看來相對而言比農民更理想的工作——礦工。同時在礦工工作中,并沒有隨波逐流地與其他員工一樣偷懶,而是更為專注地工作,從而得到自身職位的提升。他人生的轉變是靠他自我努力所得到,其中也有其戀人田曉霞的幫助。正是由于他一身正氣的正直人生態(tài)度,才能有效地吸引眾好人來幫助他。他的命運雖然遭受了眾多的挫折與出身的限制,但是卻因為個人綜合魅力而獲得了人生變革的機會。
在某種程度上,孫少安身上背負了更大的家庭壓力感,所以他無法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更多的默默接受。孫少平相對而言有更強的沖破命運的信念,敢于去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兄弟兩人的命運代表了那個時代基層農民命運變革的樣板。一種是通過努力當上工人,獲得穩(wěn)定的工作;另一種是自行創(chuàng)業(yè)獲得財富的增值,兩人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記。他們兩人的結局雖然有一些悲涼在其中,但是也獲得了在當時時代下的個人成就。他們獲得個人命運的突破后并沒有驕縱,仍然保持了樸實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他人倍加關愛。孫少平不記礦工師父的恩情,師傅去世后承擔起了照料他妻兒的責任,同時也更好地在礦工團隊中照顧工友的利益,讓工友在時代的變革中獲取收益。孫少安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自己扛,但是在有成果的時候卻總是想著與大家分享,更是希望創(chuàng)業(yè)成果能夠讓村民與親友共享。他們身上都閃耀著人性的大愛光芒。
三、結語
作品在描述生活重重磨難的狀況時也極大地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國老百姓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生活態(tài)度,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農民的人性美,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沉痛中給予人內心的撫慰。
參考文獻
陳麗.從接受美學角度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J].電影文學,2015(14).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