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鋒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充分挖掘課程中豐富的德育資源,并有意識有目的地抓住每一個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廣泛含義上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德育、智育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
關鍵詞:德育教育;數(shù)學;策略;滲透;素材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xiàn)象,一堂課只是很好的解決了知識上的傳授而忽略了育人的功能,浪費了蘊含在學科中的豐富的德育資源。
一、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數(shù)學史,充實德育素材
豐富的數(shù)學史料散見于數(shù)學教材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要適時地自然地針對教學內容引用有關的史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教材中的例、習題適當?shù)剡M行加工改造,賦予教育意義,不僅能起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而且將更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雖然在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的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但教師只要做有心人,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善于利用潛在的德育資源,就可以使德育之汁伴隨學科之果流入學生心田。
案例1:初一年級教學“世界新生兒圖”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老師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數(shù)據(jù),還可以延伸學生的思路,如我國的領土面積世界第三,我國一年的新生兒世界第二,而我國的人均森林面積卻少的驚人,那么我們國家實施了計劃生育,那么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用我們的知識來振興祖國,科技興國。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長大后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的雄心壯志。教學中教師注重數(shù)據(jù)引發(fā)的思考,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通過課堂上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討論,達到了自我教育和群體氛圍教育的效果。
2.注重課堂的即時評價,發(fā)揮育人功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某些思想教育契機,如果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德育生成點,巧妙而又不失時機地給予教育,就能產(chǎn)生極好的德育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結果,更多地應是影響和觸動。教師在不經(jīng)意中對學生的教育,其效益勝出師生的一次長談,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案例2: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練習課上,執(zhí)教老師出示了這樣一個個問題:實數(shù)a,b滿足a^2-3a=1,b^2-3b=1且a≠b,求代數(shù)式a+b的值。一般同學有慣性思維,一直在想求a,b的值,而有一位同學反應很快,換個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的兩個解,將復雜問題一下子解決了。不少同學非常羨慕,這時教師作如下評語:“你能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善于活學活用知識,尋求捷徑,很快有了答案,說明你對概念有很好地掌握。長時間下去,你的思維一定會更加活躍,將來你仍有希望取得類似的成功!”對于一個學生而言,適當?shù)馁澝篮凸膭顣ぐl(fā)他們的積極性,即使一個平庸的孩子,在鼓勵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
3.用心設計作業(yè)批語,深化德育功能
按照傳統(tǒng)的作業(yè)評價方法,依照“優(yōu)、良、及格和差”等幾個評價標準,長久下來,很容易傷害部分學困生的情感、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批改作業(yè)時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練習態(tài)度,錯誤見解,個性特點等,在學生的作業(yè)后面寫下一句或幾句感情色彩鮮明的評語,如“喜歡你深刻的見解,喜歡你愛思考!”“不可以對自己降低要求!因為你能做到更好!”“如果像上次的作業(yè)那樣寫,我會更欣賞你的韌性!”把老師的關愛、期待蘊含在批語中,從而喚起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有時短短的一句話,其“效益”也許勝過和學生的一次長談,甚至影響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
二、在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要注意的問題
1.滲透德育的過程中要做到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最忌生搬硬套,為滲透而滲透,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及其要求,適時地、恰當?shù)貙⒌掠凉B透在學科的知識載體中,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唯有這樣,才能收到“點滴滲融,潤物無聲”的效果。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2.滲透德育的過程中要做到適度要求
有的教師由于對學科德育本身的內涵理解不盡全面,失之偏頗,把“文化課”上成“德育課”。我們說德育無處不在,是就學科整體而言,并不是要求在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具體內容上都要扯上幾句思想教育的話,更不能拋開載體,額外來一段政治說教。
3.滲透德育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
教師平時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善于體察和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只有選準德育要求與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增強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效果,使學生在學好知識同時提高思想素質。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要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