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摘 要: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強調“做”和“學”相結合的模式,這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這很符合中職院校的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的目標。文章主要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析,并分析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各項問題,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英語;英語教學;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共同確立學習的計劃和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在實踐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在課堂上勇于表現(xiàn)自己的所學知識,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班級團體合作的精神。近幾年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院校中被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是中職院校學習的必修課程,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初中畢業(yè)生,認知水平有限,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在面對枯燥難懂的英語時,學生總是很難提起學習的積極性。行動導向教學法恰恰能夠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在課堂上極大地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帶動課堂效率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發(fā)展。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學習失去興趣
近幾年,我國普通高中都在擴大招生,中職院校的生源減少,所以導致一些職業(yè)院校降低了招生標準,只要學生報考便會錄用。所以,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下降,學生的文化知識都較差,特別是英語這門學科。
2.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英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上日益普及,但是中職院校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導。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生硬地進行課堂教學和知識的傳授。英語是一門靈活的語言,要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行綜合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的知識,而沒有更深層次地掌握英語這項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以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1.“頭腦風暴”法的應用
近幾年,“頭腦風暴”法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它是一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思想和觀點的方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頭腦風暴”法能夠很快地讓學生的精神得以集中,并能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動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Shopping”中的“Warming up”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If I can save 100 yuan per month ...”讓學生思考過后提出他們的想法,從開始簡單的“buy shoes”到“I want to buy a gift for my mother.”在這樣的活動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基礎優(yōu)差的學生都能說出一定的單詞,成績較好的學生還能說出完整的語句。將這些單詞語句同步記錄在黑板上,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2.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
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角色扮演法是行為導向教學法中運用最多的教學方法。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口語練習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提升英語溝通表達能力。
比如,在“Shopping”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扮演商場里的工作人員,如收銀員、售貨員、顧客等。在課前可以制作一些道具,使對話更有情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印象深刻。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讓每位學生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總結,給學生更大、更多的鼓勵。
3.項目教學方法在英文寫作中的運用
項目教學的方法就是教師將一個獨立的項目給學生單獨去處理,從開始的信息搜集到項目的實施再到最后的評價,全由學生自己去負責。這樣是為了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
比如,要起草一份銷售合同,讓小組的學生分工合作。前期讓學生進行信息的搜索,找尋更多合適的材料。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一起討論,點評合同條款中的不足之處,看所有的條款是否嚴格規(guī)范了。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英語教學中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的成績不斷提升,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 靜.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3):47.
[2]陳 櫻.以“導”促“學”以“動”帶“學”——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7):106-107.
(作者單位:梅縣第一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