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濤
摘 要: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但是開展學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而且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對教學活動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展開都有重大影響。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成長氛圍的構成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師生關系;健康發(fā)展;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35-1
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與教師形成朋友式的和諧關系?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尊重、平等、自由、信任、理解?才能讓學生形成自主自覺的學習意識,并激起學習知識、探索知識的欲望?筆者現(xiàn)就此問題談談個人具體的做法。
一、多渠道師生溝通,了解學生內(nèi)心世界
多數(shù)老師對學生雖然不一定了如指掌,但總能了解基本情況。但是,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來說會發(fā)現(xiàn)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在校的一般表現(xiàn)都不難,再細心一點也能基本了解學生在家庭或社會的表現(xiàn)。但對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有了心事和情緒是怎樣排遣的,對學校、家庭、社會問題的評價,對各種“流行”的喜惡及原因等等,可能并非每個老師都那么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教育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活動。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要想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每一個老師都必須了解學生,細致入微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精神世界。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增進彼此的了解。
1.周記溝通,促進師生關系。書面語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更容易進行心靈的交流。周記就是一種可靠的師生交流溝通的形式。所謂“周記溝通”就是指教師讓學生把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家庭、心理等方面碰到的疑難問題在周記中提出來,然后根據(jù)問題的不同性質(zhì)通過筆談、面談等形式給予解答的一種工作形式。實踐證明,周記可以有效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時較內(nèi)向,不善言語的學生,周記可以使他們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但周記一定要注意幾個原則:一是要定方向。讓學生針對具體情況和實際問題來談,而不能不著邊際地泛泛而談。二是要細分析。對每一篇周記都要仔細分析,從學生的字里行間來了解他們的動態(tài)信息,做好與學生交流的準備。三是要寫評語。每一篇盡量都要寫評語,評語盡量采用商量、建議語氣。四是要守秘密,對學生隱私要保密,尊重學生的隱私權,不張揚、不曝光。
2.談話溝通,加強情感交流。談話是一種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著筆談無法企及的表情、動作,容易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師生關系的發(fā)展,也容易為雙方所接受。但聊天時也應注意幾點:一是要語言親切和順。親近的話語總是讓人百聽不厭,在與學生交流時盡童以朋友的口吻去交流,切忌以師道尊嚴自居。二是要講究策略。在談話前最好能備一備課,找好談話時機,理清思路,不能言語含糊,表達不清;對有些重要問題應該有的放矢,一針見血,以免避重就輕。對某些敏感的話題不宜直人主題,要以其它適當?shù)脑掝}人手。要把握分寸,爭取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多的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基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導向,才能在幫助學生的時候不走彎路,長此以往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賴。
二、轉(zhuǎn)變觀念,尊重并賞識學生
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師道尊嚴、不可侵犯的觀念,將“生本”思想貫穿其中,學會尊重學生并理解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而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性格,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1.放下“架子”對待學生。在老師眼里,學生之所以“小”,是因為老師站著看他們。老師居高臨下“站”著看學生,學生當然就顯得很小——他們做事幼稚,想法單純。要做到師生間關系平等、和諧,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知識基礎、愛好特長、心理特點等,然后在尊重學生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學生的具體特點加以積極引導。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尊心,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同。教師在評價或教育一個學生時,應注意言辭和方法。此外,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尊重學生的思想,不可硬性地要求懲罰或進行。
2.改變教師用語,營造和諧課堂。文明的、鼓勵性、啟發(fā)性的教師用語就像一汪清泉可以滋潤學生的心田、孕育知識的種子,培植茁壯的幼苗。我們要求教師規(guī)范自己的課堂用語,如:請你把話說完好嗎?你還有什么想法,能說給大家聽聽嗎?你真棒!你進步真快等等,課堂用語的改變表面上看只是一種形式,但其實質(zhì)卻是教師尊重學生,賞識學生行為的升華,是師生間和諧、平等關系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它能讓學生找到自尊,時時感到“我能行”,從而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發(fā)揚他們的才能。對于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回答,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教師課堂上的鼓勵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去討論,更有助于形成師生間親密平等、和諧的關系。
羅丹曾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育中也不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好信息的心靈。賞識學生,就是要求教育者去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以滿足學生“我能行”的心理需求,從而讓學生在獲得自信的同時,使師生關系中貫穿一種平等的主體意識,從而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長期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構建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墓礎和前提,是我們目前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如何構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