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摘要:演講稿是一種被大眾所熟悉的文本形式。其為演講者的具體交際活動提供了明晰的大綱和規(guī)范,且具備相當?shù)恼f服性和感染色彩,因而成為一種特定的文本并在不同范圍和程度下翻譯成各國文字,為人類的文明進步與反思提供富有價值的具體參考。而本文首先就將對這一常見文本類型的定義進行整合,接著對其五個方面的特性,即針對性、鮮明性、條理性、通俗性和適當?shù)母星樯室灰魂U釋,并給出分別體現(xiàn)這些特性的例句加以分析,以便給讀者提供一些演講稿翻譯過程中的思考與提示。
關鍵詞:演講稿特性;文本翻譯;翻譯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40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4-0138-04
一、引言
作為以聲音語言為主要手段,肢體語言為輔助形式的人類交際活動,演講(或稱演說、講演),對人們在各方面遇到的不同問題進行主觀闡述,發(fā)表主張,進而抒發(fā)感情產(chǎn)生共鳴。早在中國進入新世紀前,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使其吸收引進國外科技文明的同時,迫切需要將本國獨特思想與文化傳遞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共同搭建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紀元。在眾多國內(nèi)外交際活動中,演講作為一種概括性強、富時代感且極具感染力的形式,在諸多領域場合被人們接納認可?!叭魏挝谋镜慕浑H功能都不是絕對單一的,往往是一個文本兼具幾種不同、側重點各異的功能,形成常見的重疊現(xiàn)象。
本文就將針對演講這一語體形式在實際英漢文本翻譯中的策略進行探討,結合具體語篇加以分析,旨在給讀者的文本翻譯實踐提供參考。
二、演講稿的定義及其特性
演講稿,亦稱為演說辭,是一種正式場合下所發(fā)表的講話文本。作為演講的大綱依據(jù),其內(nèi)容形式有一定規(guī)范提示,展現(xiàn)演講目的、方式手段。演講稿,不僅用于目的和意愿訴求的傾訴表達,更以此進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溝通。它具有宣傳、欣賞、教育、鼓動等方面的作用并把演講人的觀點、主張和情感有效傳達給受眾,讓其信服演講人所言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通常演講稿具有五個典型特性:針對性、鮮明性、條理性、通俗性、適當?shù)母星樯省?/p>
三、演講稿特性之具體文本翻譯例析
(一)針對性
演講詞撰寫,必須結合受眾需要,題目與現(xiàn)實情況緊密聯(lián)系,其中反映的問題應是受聽眾關切且具體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深淺水平也能被受眾理解、接受;同時,演講稿應不與時代脫節(jié),對演講場合和會議級別有明確把握體現(xiàn)。因此,譯者在對文本背景進行了解后,實際翻譯中就應該根據(jù)不同目的和傳達精神進行處理。
例如,在《習近平出席第十五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活動時的講話》中,開篇部分:“中國和越南山水相連,兩國人民長期互相支持,結下了深厚情誼。我曾經(jīng)于2011年12月訪問越南,并會見了參加第十二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的兩國青年代表。幾百名年輕人同唱歌頌兩國傳統(tǒng)友誼的歌曲《越南一中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聽說有部分代表今天也來到了人民大會堂,歡迎你們!”應當體現(xiàn)中越青年友好會見傳統(tǒng)的一脈相承和兩國青年繼往開來的跨時代溝通。且“外宣文本多以信息傳遞,感化勸誘受眾為主要目的,大多屬于信息功能為主或誘導功能(亦稱感染功能)為主的文本?!痹囎g如下:
“China and Viemam are linked by mountainsand rivers.The mutual support Of our two countriespeople has made us forged profound friendship.Ihave ever visited to Vietnam and met with the youthdelegates of the twelfth Friendly Meeting of China-Viemam Youth.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whenhundreds Of young friends sang the traditional friend-1y song Of our two nations,Vietnam-China,all atonce.And I heard that some delegates of that time doalso come to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Welcomeyour attendance!”
需要注意的是,出于文本的政治因素,部分關鍵語句用詞要留心語氣和色彩的處理,如翻譯“And I heard that some delegates ofthat time do alsocome to the Great Hall ofthe People.”一句時,在“al.so come”前加上“do”作強調,則更顯演講稿針對性的特性。
(二)鮮明性
只敘述客觀事實而弱化演講者主張見解,是演講稿文本中需避免的問題。對具體問題的贊成、反對、表揚、批評都應有鮮明態(tài)度和所持立場,給受眾在演講過程中帶來鼓勵和教育。
英國翻譯家泰特勒曾指出好的翻譯應當是把原作的長處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種語言,以使譯人語所屬國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領悟、強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語言的人所領悟、所感受的一樣。在演講稿翻譯過程中,鮮明性的體現(xiàn)是為了能讓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域的人們在多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以最大可能達到如同原作受眾對文本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同樣,“翻譯的過程是信息傳遞和信息再現(xiàn)過程。翻譯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信息源、閱讀原文并了解寫作目的;第二步是對信息的解碼,即理解原文;第三步是用譯人語重組信息并再現(xiàn);第四步是等效信息接受?!?/p>
例如,在《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演講》中:“Telescopes-including thosem space-have revealed more than 100 planets m thelastdecade alone At this very hour.the Mars Explo-ration Rover Spirit is searching for evidence of life be-yond the Earth.Yet for all these successes.much re-mains for us tO explore and tO learn.”
這段一方面清楚表明了美國宇航局在過去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在這些成就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探索學習目標,前后銜接十分貼切,充分體現(xiàn)了演講稿文本的鮮明性特性。故在漢譯過程中要抓好這些明確要素,各個擊破。試譯如下:
“僅在過去的十年里,望遠鏡——包括天文望遠鏡就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百多顆行星……此時此刻,“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正在尋找地球之外其他生命存在的證據(jù)。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我們要去探索學習的事物還有很多?!?/p>
(三)條理性
對于演講稿而言,其條理性就是為使受眾聽明白、弄清楚演講者的講話。不然即使一篇形式再出奇制勝、內(nèi)容再豐富多彩的演講稿,也會因缺少分明的層次和清晰的條理而讓人摸不著頭腦抓不到主次。當然,譯者在翻譯出有條理層次分明的譯作前,對原文本的理解同樣起關鍵作用。
“一切負責的翻譯都是從理解原文人手的。如果說翻譯的過程是在建一幢大廈,那么理解便是地基部分,傳達是大廈本身,校改則是對竣工后的大廈的驗收和裝修。顯然,大廈的堅固與否依賴于地基的扎實,沒有精確的理解,便得不到經(jīng)得起推敲的好譯文?!?/p>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中,原文:“春節(jié)是萬家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這種觀念。”
就其本身而言分別從萬家團圓、共享天倫的春節(jié)開始進一步升華到中華民族重視家庭親情的傳統(tǒng),再者通過故事闡釋家庭作為社會重要核心的重要性并在最后提出由小家匯聚成大家庭的和諧發(fā)展之路。這也是翻譯中條理性不能忽視弱化的要點。試譯如下: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time Of gathering andspending time with your spouse and kids...We Chi-nese nation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mily and itsaffections since ancient time.“Harmony bringswealth”,“Happiness of a family union”,“Respectthe old and cherish the young”.“To be an under-standing wife and loving mother”?!癟o assistant hus-band and bring up children”,“To manage the house-hold industriously and thriftily”and all the traditionalvirtues reflect this concept.
(四)通俗性
演講稿要做到讓受眾易于理解,能夠接受。這就要求無論原文本還是譯作都必須簡潔,避免過多復雜句式,做到口語化、大眾化。但從另一層面講,因為是一種面向大眾的交際活動,故演講稿還應注意保持行文的優(yōu)雅,讓不同層次的聽眾讀者都能有所感悟收獲。“翻譯時將讀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慮讀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與接受習慣等。”
如《楊瀾女士在北京申辦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陳述》一文中,在處理段落:“With a conceptinspired by the famed Silk Road,our torch relay willbreak new ground,traveling from Olympia throughsom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known tO man InChina,the torch will pass through Tibet,cross theYangtze andYellowRivers,travelthe GreatWall andvisit Hong Kong,Macao,Taiwan and the 56 ethniccommunffies who make up our society.On its jour-ney,the flame will be seen by and inspire more hu-man beings than any previous relay”時,鑒于奧運會申辦不僅是國家大事,同時對所有華夏兒女都有重要意義價值,故在翻譯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原文和譯文的政治因素,又要使受眾從中獲取信息和共鳴,體現(xiàn)演講稿的通俗性。試譯如下:
“受著名的絲綢之路所啟發(fā),我們的火炬將會開辟新天地,從奧林匹亞啟程一路穿越大家熟知的……在中國,火炬將會穿過西藏,跨過長江和黃河,走過長城并且到訪香港、澳門和臺灣以及組成我們整個社會的五十六個民族地區(qū)。一路上,火焰將會被更多的接替員所見證,鼓舞更多人?!?/p>
(五)適當?shù)母星樯?/p>
基于冷靜的分析和觀點闡述,演講稿在具備一定說理性后還需有適當感情色彩賦予其中,讓受眾“動之以情”。如果一篇演講稿具備以上兩種元素,其將在具體發(fā)言過程中更具說服力和鼓動性。“實用文體翻譯以傳達信息為目的,同時考慮信息的傳遞效果。它區(qū)別于傳達有較強情感意義和美學意義的文學翻譯,其特性除了信息性之外,還有匿名性、勸導性、功利性等。”
例如莎拉·S.C.·惠教授在2005年大學校長論壇上的演講《邁向學習型社會》一文中,最后兩段:
“As you know.we now l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economic,polff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So the implication ofthis development is that”lifelong learning” will be-come a central feature ofour lives and a necessity foreveryone to keep up with the escalating pace ofchange.
In order for both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oconstantly upgrade themselves with the latest knowl-edge and skills sO as tO adapt,compete and excel inthe hi曲competitive and globalized economy,highereducation therefore should be made more accessibleto the public.”中,其于前文分析闡述全日制教育問題后,轉而總結身處知識性社會中“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且最后一段再次以感情色彩升華全文,總結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勢在必行。翻譯過程中,感情色彩的有效傳遞關乎譯人語讀者獲得共鳴、提取領悟,恰當貼切、富感染力。試譯如下:
“大家都知道,我們?nèi)缃裆钤谝粋€技術、經(jīng)濟、政治以及社會改革正飛速發(fā)展的世界中……因此這一發(fā)展的含義就是“終身學習”將成為我們生命的關鍵要素,讓每個人都跟上前進的步伐……
為使個人和團體不斷用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更新自己,以便學會適應、學會競爭并在高度競爭和全球化的經(jīng)濟中脫穎而出,高等教育因此更應當走向大眾?!?/p>
四、結語
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翻譯實踐需要譯者在面對不同題材和文本的材料時能盡最大努力把握好原文本的方向思維,進行語言的良性轉換。本文就演講稿五方面特性進行了探討例析,針對該類文本常見的細節(jié)問題做了小結歸納?!胺g的文本分析實際上是對語言在某個語境中的使用功能進行分析,并根據(jù)預定的功能采取合適的翻譯策略。”同樣演講稿文本的翻譯工作也需譯者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發(fā)揮,掌握該類交際活動的特性及其文本翻譯方法,創(chuàng)作更多文質兼美的作品,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