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陽
摘 要:高效的教學課堂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對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而言,提問是師生互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從小學生的探究習慣出發(fā)討論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思維培養(yǎng)
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一)思維反射弧周期長短不一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開發(fā)尚處于初期,因此很多學生的思維反射弧較長,教師需要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組織語言來消化教師講解的內容并對教師的講解做出回應。而且由于每個學生先天基礎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在思維上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回答的速度,更要關注大多數(shù)學生的思維進度,做到兼顧整體。
(二)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
小學生對教師有天然的依賴性,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育。走出家門的“小公主”“小皇子”來到陌生的學校環(huán)境之后,心里都會或多或少存在害怕心理,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接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安排問題的難易程度,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教學過程的互動之中,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探究習慣,把數(shù)學的理性思維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二、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問題提問缺乏指導性
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已經(jīng)采用導學案的方式來講學,研讀老師為學生準備的導學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導學案以問題為主,而且問題的設計圍繞課本展開,80%以上的問題答案可以從課本找到原話。而且鑒于導學案設計較為完整,很多老師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導學案問題的重演,所以大部分問題學生都可以對答如流。表面上看課堂進展順利,學生回答流暢,可是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需要動腦的問題很少,課堂問答提問的效果被大大削弱,根本起不到指導性作用。
(二)課堂提問的頻度不好掌控
很多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都有這樣的顧慮,課堂提問的度應該怎么掌控呢?如果提問過于頻繁,就會干預正常的講課思路,將教師的思維集中于怎樣去巧妙設計問題,而且提問的過程過于頻繁,學生回答積極性就會降低,造成問題疲勞;反之,如果提問過少,教師又無法有效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不能合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課堂展開的過程中,提問與講授的頻度需要合理把握,做到既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又不會讓學生感到疲倦為最佳。
三、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完善對策
(一)課前認真準備問題
課堂提問過程中,很多老師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問題難度,及時調整自己的語速,讓學生有時間思考,還有很多老師非常注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搜集反饋信息,可是很多老師都是在講課過程中根據(jù)進度即興提問,做不到在課前認真設計問題。其實在課堂開始之前認真設計問題同樣重要。學習乘法時,很多老師會帶著道具去上課,讓學生自己動手試一下5×2與2×5的區(qū)別,很多學生會意識到這是兩種不同的排布方式,結果是一樣的??墒呛苌儆欣蠋煏龑W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構想,給他們講授一下這兩者還有什么區(qū)別。如果蘋果是2元一斤,我們買5斤該怎么算呢?如果葡萄5元一斤,買兩斤是多少錢呢?它們兩者不止存在前后的位置關系,所代表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
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從別人身上吸取好的建議和經(jīng)驗,自己能力也會不斷提高,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一直保持開放虛心的態(tài)度。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有時是因為努力,有時卻是因為改變了策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未必不是另一種教育。
(二)課堂提問以學生的需要為指導
前面已經(jīng)提到課堂提問的頻度不好掌控,那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妨把導學案的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解答,學生可以自己找課本,也可以小組內部互相討論,最后如果實在解答不了的問題,那就讓學生去問老師,這樣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學生在提出自己疑問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越難,教師就更要耐心解答,不要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現(xiàn)在還用不上就拒絕回答學生的問題,那樣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回答學生問題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過射線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補充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射線的例子呢?”學生就會給出“探照燈的光”“手電筒的光”等答案。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射線特點的理解,而且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將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將生活點滴與數(shù)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
很多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會給予“你好棒、聰明”之類的評價,其實教師的評價方式也可以多樣化,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為一道習題絞盡腦汁之后,還是沒有解出答案而垂頭喪氣時,教師可以表揚學生“你很有耐心,能不能讓我?guī)湍憧匆幌履睦锍鰡栴}了?”接下來,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學生不僅不會反感,還會很充實;看到學生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讓人跟“聰明”掛鉤起來,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聰明”嗎?它應該是創(chuàng)意和思考的積累,是學生在嘗試無數(shù)次可能性方案之后才收獲的腦洞大開!所以這時候教師一定要表揚學生有創(chuàng)意。
高效的課堂提問一定要從學生的能力提升出發(fā),多角度設計問題和思路;以學生的需要為引導,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一定要及時給予反饋,表揚和鼓勵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對癥下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蘭英.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特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盧龍.數(shù)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