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文
摘 要:快樂教育理念作為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普遍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熱烈追捧。小學數學課堂也應當實施快樂教育,重塑精彩。結合小學生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對快樂課堂教育進行了相關分析,以期為達到理想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快樂教育;學習興趣
著名社會學家斯賓塞說:“痛苦的學習會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學習會使知識吸引人。在同等情況下,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從事學習的快樂程度是成正比的?!边@句話揭示的不僅僅是快樂教育的內涵,同時啟示我們一條成功教育的潛規(guī)則,那就是讓學生感到快樂。這和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那么,小學數學課堂究竟應當采取何種教學策略讓學生學得快樂呢?
一、快樂教育的具體內涵
19世紀末,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最早提出了“快樂教育”的理念,他指出: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qū),將教育當做僅僅在教室內進行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自然教育和自主教育。斯賓塞認為,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快樂教育,對兒童的教育更需要強調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自然順序??鞓方逃饕膬热萦校?/p>
(1)興趣是學習的終極動機,用興趣引導孩子學習是快樂學習的一條捷徑。這個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也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和沒有掌握方法的父母。
(2)好奇心是促使學生自愿學習的有力工具,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創(chuàng)造能力一定不會太差,快樂教育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
這一教育理念,對西方教育理論研究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意義和作用,在20世紀普遍流傳。作為教育界的典型課題和經久不衰的課題之一,有關快樂教育的研究一直在繼續(xù),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二、小學數學課堂快樂教育的具體實施途徑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
小學生年紀小,上課時容易注意力分散,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稍有不注意,學生就容易想東想西,心思難以集中到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上。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心理特征出發(f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關注。例如聯系學生游戲經驗,設置相關游戲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教學中,教材設置的是使用小棒擺三角形進行教學。考慮到學生喜歡玩游戲,教者一改教材常態(tài),采用做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正式授課之前,教者告訴學生今天需要做一個游戲,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配合教師。一聽跟游戲有關,學生無比積極,個個躍躍欲試,這樣在本節(jié)課的開頭學生就被帶入了愉快的氛圍中。接下來,教者繼續(xù)請任意四位同學上講臺,請一位同學伸出左手,告訴學生這有五根手指,并在黑板上寫上1×5。第二位同學照做,然后提問學生這一共有幾根手指,學生很容易知道這一共有十根手指,教者又在黑板上寫上2×5。以此類推,第四個同學做完一剎那,教者立馬在黑板上寫上a×5,提問學生a是多少,學生馬上回答a是4。這樣通過游戲,學生不知不覺就明白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內容。
(二)聯系音樂歌曲,體會數學樂趣
音樂具有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的功能,沒有人不喜歡音樂。哪怕是小學生,他們也開始接觸各種音樂歌曲,不自覺地沉浸在音樂的海洋里。長期以來,學生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因此,他們很難學得快樂,背概念、背公式、背口訣時總是無精打采,提不起興趣。為了取得良好的記憶效果,很多教師絞盡腦汁,巧妙將數學知識與音樂歌曲相互聯系,利用流行歌曲瑯瑯上口的特征,將知識點巧妙鑲嵌在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乘法口訣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四只青蛙四張嘴,撲通撲通跳下水。一個數除幾位數兒歌:先看除數最高位,高位不夠多一位,除到被除數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不夠商1就寫0,商中頭尾算數位,余數要比除數小,這樣運算才算對。小數加減法兒歌:計算小數加減法,關鍵對齊小數點,用0補齊末位,便可進行加減。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聯系音樂歌曲進行數學知識滲透的過程中,注意所選擇的歌曲應當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將好好的一節(jié)數學課上成了兒歌大賽,那就貽笑大方了。
(三)借助信息技術,巧妙導入新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數學應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的確,相比較于傳統的“粉筆+黑板”式教育,班班通、PPT、電子書包、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色彩豐富、生動形象的特點,對于學生而言更是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小學數學課堂應當巧妙借助這些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導入,生成快樂課堂。
例如,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新知識導入階段,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教材第一頁李叔叔送菜椒給敬老院的畫面動態(tài)展示出來。借助豐富多彩的動畫展示,學生可以迅速捋清本道應用題所表達的數量關系,此時再讓他們想辦法算出得數,想來不會有學生不愿意配合。
應用信息技術輔導課堂教學有助于營造快樂課堂,但是教師應當清醒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目的。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些教師分不清信息技術導入與正式教學之間的主次關系,制作出了華麗好看的課件,白白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一點知識也沒有講到,教學時間被平白無故浪費。這種教學誤區(qū)必須馬上走出來,出于不影響正式上課考慮,教師如果需要在教學之前展示動畫、圖片,可以在課間休息的十分鐘時間內進行展示。課間展示時間實在不夠用的,課上也要注意控制預算時間,建議不超過5分鐘,多則耽誤教學進度。
(四)合作探究學習,體驗互動樂趣
小學生年紀小,具有明顯的群居意識,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他們都怕孤單,不愿意自己一個人。因此,上課時我們經常發(fā)現,幾個平時要好的學生常常會忍不住湊在一起說悄悄話。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時可以說話,否則課堂死氣沉沉,毫無朝氣與活力,談何快樂教育?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是一種成功體驗,更是一種快樂。一次好的合作探究,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提高集體意識和團隊觀念,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團結友愛精神。小學數學課堂也應當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體驗互動樂趣。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課“分數乘法”一節(ji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學習任務: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回顧分數加法知識,思考分數乘法與分數加法之間的聯系,想一想怎樣求解一個分數與整數相乘?這種問題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兩兩之間或是幾人之間討論,則有很大可能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喚醒沉睡潛能。當學生看到合作探究之后的答案得到肯定之后,內心深處自然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成就感,這對體驗數學學習快樂具有重要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對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另一方面,教師應當認識到,小學生學習經驗和認識水平有限,因此,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應當對合作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充分發(fā)揮課堂引路人的角色,促使合作探究活動朝著高效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意義不用多言。當前有關小學數學快樂教育的研究一直在繼續(xù),本文是教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多提出的幾點粗淺見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滲透快樂教育這一基本理念,依舊有待諸位教學同行的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金一葉.小學數學快樂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3,25(121):56-58.
[2]唐清秀.淺談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愉快教育[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7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