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只注重從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筆畫組合去分析字形,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抄寫,被動接受,效率低小。漢字主要是通過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種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識字教學中,依據(jù)漢字構(gòu)字的原理,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形象地識記漢字,就能有效地解決識字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國漢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識字教學;凸顯字理;構(gòu)字規(guī)律;析形索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59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并學習獨立識字。”然而,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大,加之漢字筆畫繁多,結(jié)構(gòu)復雜,許多形近字容易混淆,難記難寫。傳統(tǒng)教學,我們只是周而復始地讓孩子讀、記、抄寫,這種機械識記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常常費時低效,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個沉重的負擔。要攻下這個識字難關(guān),我們必須要“進一步研究小學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包括學生的漢字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和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實踐證明,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我們能適當?shù)貪B透一些字理知識,讓學生根據(jù)字理分析字形,了解字義,所學的漢字就能記憶深刻。現(xiàn)就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圖文對照,凸顯字理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的獨體字大多是象形字,象形是用描摹物體形狀的方法來造字,它是最早的漢字造字方法。如果學生掌握了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時用于表義的特點,就能形成識字的能力,進而無師自通地學習大量的形聲字以及會意字。教學象形字可以用圖文對照的方法來進行,可先具象再抽象:實物圖——古漢字——楷體字。即先給兒童展示實物圖,接著分析由實物圖到古漢字再到楷體漢字的演變過程,最后將楷體漢字各部位與古漢字,以及實物各重點部位之間進行對應比照,形象地感知實物圖——古漢字——楷體字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理解和識記所學楷體漢字的形義。如教學“火”字,先出示實物圖:架起的柴火及上面躥起的火焰,再出示“火”字的甲骨文:外形像燃燒時火苗躥出的形狀,接著講解楷體“火”字的演變過程:將表示星光閃爍的兩點指事符號寫成了點和撇。這樣的識字教學,把“火”字的演變過程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學生在觀察中一步步感悟從形象生動的圖畫到簡潔而形似的古文字,再到端正而神似的楷體字。祖國漢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自然地融入學生的心里,學生不禁為漢字的構(gòu)形規(guī)律感嘆不已。
二、動作演示,凸顯字理
漢字中有很多是表示人體動作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動作演示再現(xiàn)情景,也讓學生從中領(lǐng)會動詞形義的聯(lián)系,掌握動詞的構(gòu)形特點。如,在教學“掰”字時,我用雙手捏住一支粉筆的兩頭,然后向兩邊折斷,做一個“掰”的動作。教學“拿”字時,我準備了一把豆子,先叫同學單手抓,豆子從指縫中灑落了,再叫同學合攏雙手抓,豆子不灑了,學生頓時明白了把手合起來容易“拿”住的字理。教學“坐”字,我讓兩位學生在地上做席地而坐的姿態(tài)來理解字理。
采用動作演示識字,有助于學生理解字義,記住字形,了解漢字據(jù)形知義的特點,在出其不意中煥發(fā)了孩子們的識字熱情,感受漢語言文字獨特的魅力。
三、故事闡明,凸顯字理
教師運用簡短有趣的故事闡明漢字構(gòu)形原理,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識字方法,這種方法多適合于會意字和形聲字的教學。例如教學“愁”字,就可通過組成“愁”字的三個字“禾、火、心”來編故事:有一戶人家的莊稼被火燒光了,心里著急直發(fā)愁。再如“聞”字,有人聽到門外有聲響,就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
用講故事的方法對構(gòu)成漢字的部件本義進行闡明,讓學生既記住了字的組成結(jié)構(gòu),又理解了字的組成含義,學生的印象就會更深刻,在渾然不知中,沐浴著祖國文化的璀璨陽光。
四、編猜字謎,凸顯字理
教師根據(jù)漢字的構(gòu)形特點或形義聯(lián)系,編字謎讓學生猜想分析,不僅能使識字教學生動活潑,饒有趣味,也有助于學生對漢字形義的識記和文化知識的吸納。突出字理的猜謎古已有之,它是運用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用熟字教生字。如教學“災”字:屋中起火?!坝谩弊郑核Φ襞N舶??!巴帷弊郑鹤徊徽驗橛腥?,孩子們都樂意為之動一番腦筋去猜。
課堂上,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猜謎,或者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自主編字謎,抽象的識字教學就會活起來,動起來,寓教于樂,取得識記漢字和娛樂益智的雙重功效。
五、分解組合,凸顯字理
清代著名文字學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說:“人之不識字也,病在不能分。茍能將一字分為數(shù)字,則易記難忘矣?!睂τ谝恍┖象w字,我們可采用先分解再組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如“取”字用分解組合法記憶就非常輕松?!叭 笨梢苑殖伞岸焙汀坝帧眱蓚€字,表示古人在捕獲野獸或戰(zhàn)俘時,以割取左邊的耳朵用來計功,引申為用手拿。
“分解組合”是合體字教學最重要的方法,這種識字方法既教學生漢字,又授之以識字之法,避免了識字教學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通病,我們應傳承并發(fā)揚光大之。
六、比較分析,凸顯字理
漢字中有許多音同而義形不同的形近字、同音字,辨別區(qū)分這些字是語文識字教學的難點。教學形近字、同音字如果只是一味地機械抄寫,學生就會覺得毫無樂趣。況且很多記字能力弱的學生雖然一時記住了,很快又會忘記,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錯別字連篇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要解決這個困難,在識字教學中,就要將形近字、同音字的字理進行一番比較,使學生正確理解字的形義。如教學“霞、暇”的時候,“霞”是與天文氣象有關(guān)的詞語,組詞“晚霞”;“暇”是與時間有關(guān)的詞語,組詞“目不暇接”。
通過形旁的辨析比較,學生就能抓住形近字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進行形象的分辨和識記,這樣就能規(guī)范學生對漢字的書寫、認讀和使用,從而達到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效果。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識字教學中凸顯字理,讓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變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首首生動的詩歌,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就能令孩子們的識字興味倍增,把字理識字當成是自己識字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金文偉,曾紅,溫莉.漢字教學常用字形義解析[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
[2] 黃亢美.漢字學基礎與字理教學法[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