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欽華
摘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教師應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設計趣味活動或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興趣教學;心得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 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 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 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 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初中英語情趣教育的實質
情趣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yǎng)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本質上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驗,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其功能主要是動力作用,體現在對意向的調節(jié)、維持和定向上,它與認識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施加重大影響。它要求整個英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言、調調、語句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fā),是社會交往能力的早期培養(yǎng)。為此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所蘊含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應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為學生富有情趣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動,營造情感交流的氛圍,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將學生的英語學科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并保持其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作為一個老師,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張揚、最健康、最陽光而最富有獨特激情的東西展現給學生,一個易使人親近的老師是學生產生興趣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學習活動和認知的過程,尋求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給學生自信,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并將這種滿足化為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從而加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課外要多接觸、多關心學生,感染學生,多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要求,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及對課堂的喜好程度等,讓其產生共鳴,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
2、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肢體、插圖、簡筆畫,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開發(fā)其潛能,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四、建立課內外活動小組,加強語言實踐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可建立課內外活動小組。外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要向4 5分鐘要質量。課內活動小組,每四人一組,由前后兩張課桌組成,在課堂上進行問答,對話和表演。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小組可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在課后組織講故事,朗誦,猜謎語,學唱英語歌。英語文藝演出,出英語墻報,英文打字,舉辦英語知識競賽等等。這些活動可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又可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的地培養(yǎng)骨干,開展英語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相結合,相得益彰。
五、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習的效率
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和難點。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對所學學科本身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此教學了注入了新的內容,正體現出教學相長的特點。尤其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找規(guī)律,自己做總結,通過獨立思考、開發(fā)智力,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情緒讓學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對話,講故事,當小老師,表演短劇節(jié)目。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fā)學習熱情。時間一久,這些興趣就會轉化為強大內部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張建花,《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教育革新》,2009年12期
[2]劉春蓮,《激發(fā)職教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