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學軍
·病例報告·
酷似DDD型起搏器心室低感知1例
耿學軍
患者男性,68歲,3年前因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植入DDD型起搏器,起搏下限頻率為60次/min,A-V間期160 ms,心室后心房不應期(PVARP)為330 ms。隨訪起搏器心電圖(圖1)示:未見竇性 P波,R1、3、5、6、7、9均為房室順序起搏,起搏頻率60次/min,其中R1、3、7之后均見一個提前出現(xiàn)的P--QRS波群,QRS時間0.09 s,R-P-間期 460 ms,R-R間期0.56 s,每個提前出現(xiàn)的QRS起始部均見心室起搏脈沖信號。心電圖診斷:①房室順序起搏伴反復搏動;②心房感知心室觸發(fā)伴假性室性融合波。
討論竇房結以及竇房結以外的異位起搏點激動心房、心室時若經(jīng)房室交界區(qū)另一路徑再次激動心房或心室稱為反復搏動,心電圖表現(xiàn)為提前出現(xiàn)的QRS與緊臨其前的QRS之間有一逆行P-波,R-R間期通常小于0.50 s。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對自身心房及心室激動的識別能力,不同類型起搏器感知及感知后的反應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DDD型起搏器可根據(jù)患者自身心律及P-R間期轉換成不同起搏方式而使起搏器心電圖更加復雜,如心室感知線路不能感知正常的室內(nèi)信號造成心室起搏按需障礙稱為心室低感知。
假性室性融合波是指無效的心室起搏脈沖信號與體表心電圖的QRS波相重疊,該波群與竇性激動下傳的QRS波形態(tài)相同,假性室性融合波的診斷需要排除心室低感知等情況。當心室起搏脈沖信號出現(xiàn)在QRS波以外通常提示心室感知功能低下[1],圖中R2、4、8的起始部而非QRS以外可見心室起搏脈沖信號,因此R2、4、8可以診斷為假性室性融合波,其形成與DDD起搏伴反復搏動有關。R1、3、7均為房室順序起搏,心室起搏激動經(jīng)室房逆?zhèn)餍姆坎⒔?jīng)房室交界區(qū)再次激動心室形成反復搏動,心房感知線路感知逆?zhèn)餍姆康募有盘柡笥|發(fā)心室起搏,此時心室處于反復搏動后的生理有效不應期內(nèi),當心室起搏脈沖信號到達心室后無法奪獲心室而形成假性室性融合波。
[1] 耿仁義,朱中林.人工心臟起搏心電圖[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256.
圖1 患者的起搏心電圖
10.3877/cma.j.issn.2095-6568.2017.01.019
223300 淮安,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yī)院心電圖室(Email:xuejun_geng@163.com)
耿學軍.酷似DDD型起搏器心室低感知1例[J/CD].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2017,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