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自建語料庫的越南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偏誤分析

      2017-08-13 02:07:36呂桂云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8期
      關鍵詞:偏誤分析

      摘 要:以自建語料庫中越南留學生的漢語作文為語料,對越南留學生使用漢語量詞的情況進行了整理、歸納,總結出他們在使用漢語量詞時最常出現(xiàn)的幾種偏誤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以此為依據(jù)提出對越漢語量詞教學的有益建議。

      關鍵詞:自建語料庫 越南留學生 漢語量詞 偏誤分析

      引言

      量詞是漢語中頗具特色的一類實詞,數(shù)量眾多,用法復雜,一直都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近年來,隨著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越南來華留學生逐漸增多,已成為除韓國、日本之外的最大的一個群體。盡管越語中也存在豐富的量詞,且在數(shù)量、量名搭配、語義、語法功能上都與漢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漢語量詞運用的復雜性,卻也給越南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帶來了不少的困難,致使他們在實際運用中產(chǎn)生了不少的偏誤。因此,加強越南留學生漢語量詞偏誤方面的研究,意義重大。

      本文所選擇的語料均來自自建語料庫中的越南留學生漢語作文,這些作文均為筆者在廣西民族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期間,在國際教育學院擔任兼職對外漢語教師時所收,文章總篇數(shù)為147篇,文章總字數(shù)為127231字。

      為閱讀、寫作和研究方便,本文所引用的偏誤例句,除量詞方面的偏誤外,其他方面的偏誤都進行了修改。

      一、越南留學生使用漢語量詞的偏誤類型

      “外國學生學習漢語語法偏誤的常見類型”研究較早、較全面的要屬魯健驥,他在《外國人漢語語法偏誤分析》(1994)一文中,將語法偏誤分成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類。通過對自建語料庫中越南留學生使用漢語量詞的句子進行整理、分析、統(tǒng)計,共獲得317個漢語量詞偏誤句,其中誤代型偏誤句152句,誤加型偏誤句61句,錯序型偏誤句52句,遺漏型偏誤句52句,百分比分布餅狀圖如下:

      根據(jù)百分比分布餅狀圖所顯示的情況,下面我們將列舉具有代表性的例句來具體探討越南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方面的偏誤類型。

      (一)遺漏偏誤

      魯健驥在《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中對遺漏偏誤的定義為:“遺漏偏誤指由于在詞語或句子中遺漏了某個/幾個成分導致的偏誤?!盵1]本文中的“遺漏”是指該用量詞的地方卻沒有使用量詞。此類偏誤共出現(xiàn)在52個句子當中,占總偏誤的16.4%,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純量詞遺漏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量詞一般無法單獨作句法成分,只有在跟數(shù)詞、指示代詞結合后,形成數(shù)量/指量結構才能作相應的定語、狀語、補語或賓語。純量詞遺漏,即只存在量詞的遺漏,而不存在與量詞相結合的數(shù)詞/指示代詞的共同遺漏。此類偏誤句共38個,占遺漏偏誤總數(shù)的73.1%。如:

      (1)*菩薩給我的第一獎品就是信心和希望。[2]

      (2)*這個農民馬上把那只老虎捆綁到一樹上。

      (3)*他準備用千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買了三年還沒買到。

      (4)*進了客房后他把那兩酒掛在墻上。

      由于越語中,有部分名詞不必與量詞搭配,所以學生很容易將越語的思維帶入漢語學習中,造成量詞的遺漏偏誤。上述例句,根據(jù)句意,應分別在例(1)“第一”后、“獎品”前,例(2)“一”后、“樹”前,例(3)“千”后、“黃金”前,例(4)“兩”后、“酒”前加上量詞“份”“棵”“兩”“瓶”。

      2.量詞結構的遺漏(14句)

      所謂量詞結構遺漏,即數(shù)詞/指示代詞加量詞形成的數(shù)量短語/指量短語整體遺漏。此類偏誤句共14個,其中作定語量詞結構的遺漏9句,作補語量詞結構的遺漏5句。相比于純量詞的遺漏,此類遺漏偏誤數(shù)量不多,僅占遺漏偏誤總數(shù)的26.9%。

      A.作定語量詞結構的遺漏

      (5)*李老頭來過我們家,他有傳染病,是我的病人,他已經(jīng)用過茶杯,所以我們已經(jīng)送給他杯子了。

      (6)*在宿舍里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椅子,一臺電視、一臺電話和飲水機等。

      (7)*現(xiàn)在我才看清楚她的臉,一口白白的牙齒,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像我已經(jīng)見過她了,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來。

      根據(jù)我們對上述偏誤例句的認真考察,發(fā)現(xiàn)例(5)“茶杯”“杯子”前缺少修飾、限制的量詞結構“那個”,例(6)中“椅子”“飲水機”前分別缺少量詞結構“一把”“一臺”,例(7)“亮晶晶的大眼睛”前缺少量詞結構“一雙”。

      B.作補語量詞結構的遺漏

      漢語量詞有名量詞與動量詞之分,其中動量詞與數(shù)詞組合,形成量詞結構之后,常放在動詞之后充當補語,旨在對前面的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次數(shù)和發(fā)生的時間總量作補充說明。若此時遺漏掉量詞結構,便屬于作補語量詞結構的遺漏。如:

      (8)*現(xiàn)在我先做,讓你看看吧。

      (9)*有一次在自習的時候一位同學打瞌睡,被老師發(fā)現(xiàn),罰他第二天把整個校園打掃。

      例(8)在動詞“做”后缺少動詞結構“一下”,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句子表意不完整,而例(9)“第二天把整個校園打掃”屬于“把”字句,“把”字句的一個關鍵性特征便是主要動詞不能是光桿動詞,因此,該句應該在動詞“打掃”之后加上量詞結構“一遍”,

      (二)誤加偏誤

      魯健驥認為:“誤加偏誤多發(fā)生在語法形式上,這些語法形式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必須使用某個成分,但當這些形式發(fā)生了某些變化時,又一定不能使用這個成分,漢語初學者若不了解這種條件的變化,致使某些不該出現(xiàn)的成分出現(xiàn),從而導致出現(xiàn)的偏誤,即為誤加偏誤?!盵4]本文中的“誤加”主要指在不需要使用量詞的地方卻使用了量詞,在只需要使用一個量詞的地方卻使用了兩個或兩個以上量詞而造成量詞冗余形成的偏誤。此類偏誤共出現(xiàn)在61個句子當中,占總偏誤的19.24%。如:

      (10)*我覺得那個句話很有道理。

      (11)*一個極為害羞、少說、少笑的一個小女孩。

      (12)*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個節(jié)課。

      (13)*他把自己的話寫在一條張紙條上。

      以上四個偏誤例句都存在只需要使用一個量詞而出現(xiàn)兩個量詞的情況,唯有刪除一個才能讓句子表達正確的意思,應具體改為:

      (10)*我覺得那句話很有道理。

      (11)*一個極為害羞、不愛說話說、不愛笑的小女孩。

      (12)*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節(jié)課。

      (13)*他把自己的話寫在一張紙條上。

      (三)誤代偏誤

      魯健驥在《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中對誤代偏誤的定義為:“誤代偏誤是指由于從兩個或幾個形式中選取了不適合于特定語言環(huán)境的一個造成的偏誤。這兩個或幾個形式,或者是意義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或者只是形式上有某種共同之處(如字同、音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或者是用法相同,意義相反?!盵5]本文中的“誤代”,主要指在應該用甲量詞的地方學習者卻用了乙字或乙詞(包括量詞)。這類偏誤是越南留學生漢語量詞偏誤中最多的一類,共有偏誤句152句,占總偏誤的43.71%,其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形式:

      1.形近誤代

      形近誤代是就量詞的形體來說的。即本該使用此量詞,但因該量詞與另外一個字或另外一個量詞形體相似,越南留學生因掌握漢字不太熟練,在頭腦中發(fā)生了混淆,從而在書寫上出現(xiàn)了誤代。如:

      (14)*不知自己的夢想能不能實現(xiàn),但我肯定那棵紅豆會永遠留在我心中。

      (15)*突然一陳寒風吹來,把他凍醒了。

      漢字“棵”與“顆”,有一個共同的部件“果”,“陳”與“陣”有一個共同的部件“阝”,形體上相似,很容易發(fā)生混淆。而實際上它們的意思、用法卻存在著很大差別:“棵”與“木”有關,多用于植物;“顆”多用于顆粒狀的東西。“陳”多作名詞、動詞、形容詞來使用,無法作量詞,而“陣”以作量詞為主。

      2.音同或音近誤代

      音同或音近誤代是從量詞的發(fā)音上來說的,即本該使用此量詞,但因該量詞與另外一個字或另外一個詞讀音相同或相似,把此量詞寫成了彼字或彼詞,從而造成誤代。如:

      (16)*我很快擠入賣花區(qū),選買了一雜玫瑰,想過一會兒就送給小蘭,因為今天是她生日。

      (17)*那年我們差不多18歲,個個露出一幅天真可愛的表情。

      根據(jù)馬琳琳《越南學生漢語習得中的語音偏誤及偏誤標記研究》(2005),我們了解到越南學生常存在zh、ch、sh、z、c、s、j、q、x相混淆的情況。[6]“雜”與“扎”作為兩個音節(jié),它們的韻母相同,都為a,聲母一個為平舌音z,一個為翹舌音zh,然而,平翹舌混淆,往往使越南留學生在使用上出現(xiàn)誤代。而實際“雜”與“扎”分屬于兩個不同的詞,用法上區(qū)別較大,“雜”可以作形容詞和動詞,無法做量詞,而“扎”可以作量詞。因此,(16)、(17)句應改為:

      “幅”和“副”這兩個詞,讀音、字形相似。它們都可以用作量詞,在運用時很容易混淆,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特別強調它們的區(qū)別。“幅”作量詞時,與布帛、圖畫有關系,一般修飾布料、絲織品,也用來表示圖畫、布匹等,如“一幅畫”“五幅布”等;“副”作量詞時,它和成套或成組的事物有關系,表示成套的東西,如“一副耳環(huán)”“一副象棋”等,有時也和人物的態(tài)度、表情有關系,如“一副嘴臉”等。根據(jù)上述區(qū)別,例(17)那年我們差不多18歲,個個露出一副天真可愛的)中的“表情”理應由“一副”來修飾、限制。

      3.功能相似誤代

      功能相似誤代是從量詞的語法功能上來說的,即本該使用此量詞,但因該量詞與另外一個量詞的語法功能相似,把此量詞寫成了彼量詞,從而造成誤代。如:

      (18)*他是一位對工作很馬虎的人,所以領導很不喜歡他。

      (19)*有一位視力很差的人,他很喜歡去郊外游玩,也特別喜歡喝酒,所以他經(jīng)常去一個酒店喝酒。

      “個”與“位”是兩個語法功能極為相似的量詞,都可以用來修飾人,若稍不留意,很容易發(fā)生偏誤。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位”的解釋:“位”,量詞,用于人(含敬意),如諸位、各位、家里來了幾位客人等。[7]可知“位”具有很強的褒義色彩,常表示對他人的尊敬,無法用于指稱自己。而“個”相對來說,運用更為廣泛、靈活,常帶有中性色彩。例(18)中的形容詞“馬虎”,例(19)中的主謂短語“視力很差”帶有很明顯的貶義色彩,無法用“位”這個量詞,只能將之改為“個”。4.“個”的泛化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將名量詞“個”置于甲級語法大綱“量詞”這一語法點中的第一個,由此可見“個”是最早進入外國學生學習范圍并進行使用的一個量詞。再者,由于量詞“個”運用范圍非常廣泛,使用頻率較高,以致外國學生常把它當作學習漢語量詞時的萬能“鑰匙”,結果造成在一些不該使用“個”的地方卻使用了“個”的現(xiàn)象,從而形成大量的泛化偏誤。此類偏誤在誤代偏誤中占據(jù)了極大的比例。如:

      (20)*不管我去哪里他都陪我去。他給我?guī)硪粋€放心的感覺。

      (21)*第三份獎品是一個感情課文。

      (22)*那個記者很想從李老頭的身上寫出一個新聞稿。

      (23)*可能這個生活對我來說缺少了苦味。

      (24)*甚至有時,只要有母親一個鼓勵的話就是幸福了。

      (25)*他變成一個小黃鶯,可以自己找泉水,去找東西。

      例(20)中“感覺”作為客觀事物的個別特征在人腦中引起的反應,是一種心理過程,屬于抽象名詞,應用“種”來進行描述或限制。例(21)、(22)中“課文”“新聞稿”作為首尾完整的兩類文章,其專用量詞理應為“篇”,而非“個”。例(23)中“生活”作為人或生物為了生存、發(fā)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是一種類別性的集合,無法用“個”來拆分說明,應用量詞“種”。例(24)中“話”作為言語的一部分,表達的單位應為“句”。例(25)中黃鶯作為一種鳥,在現(xiàn)代漢語中應使用表動物的量詞“只”。

      (四)錯序偏誤

      魯健驥在《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對錯序給了一個定義:“錯序偏誤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個或某幾個成分放錯了位置造成的偏誤。”[8]本文中的錯序即指學習者在語句中將量詞短語置于不恰當?shù)奈恢脤е碌钠`。此類偏誤與遺漏偏誤一樣共出現(xiàn)在52個句子當中,占總偏誤的16.4%。

      1.作補語數(shù)量短語的錯序

      (26)*他答應跟我到離他很近的一個咖啡館聊天一下兒。

      (27)*我朋友每天都散步一小時。

      “聊天”“散步”均屬于漢語中的離合詞,該類詞非常特殊,都以“動+賓”的形式出現(xiàn),合起來時是詞,拆開后是短語,中間可以插入一定的成分,若該“動+賓”格式需要帶補語時則應將補語放入“動”之后“賓”之前,而并非整個“動+賓”格式之后。由于越南語中并不存在離合詞,因此,他們在漢語學習中一旦碰到離合詞,便把這類詞以普通動詞的身份看待,直接將補語放于整個“動+賓”結構之后造成錯序。例(26)、(27)中的“聊天一下兒”“散步一小時”應改為“聊一下天”“散一小時步”。

      2.作狀語數(shù)量短語的錯序

      (28)*我去一個人還有一點害怕。

      (29)*我媽媽提醒我,去那個地方不能去一個人,因為我是女孩子,不安全。

      漢語“數(shù)量”短語除主要做“定語”之外,還可以作狀語、補語。作狀語時,常放在中心動詞之前。在例(28)、(29)中的“一個人”,均修飾、限制后邊的動詞“去”,應放于“去”之前。

      二、越南留學生漢語量詞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

      綜合上述偏誤類型以及對各種偏誤類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越南留學生漢語量詞偏誤的原因大致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母語的干擾

      在未形成漢語思維習慣之前,越南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往往受到其母語知識和思維習慣的影響。

      1.雖然越語與漢語都屬于有量詞的語言,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彼此之間存在著較多的差異,如:名量詞“cái”作為越南語中適應性最強、使用頻率最高的個體量詞,在越語中用來稱量物體名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通用量詞“個”。然而,它們并不對等,這種不對等既體現(xiàn)在越語量詞“cái”對應于漢語“只、件、支、艘、把、張、個”等多個量詞的情況上,也體現(xiàn)在漢語量詞“個”對應于越語“ng??i、v?、qu?、cái、xiên、chi?c、?oàn”等多個量詞的情況上。如果越南學生在漢語的學習過程,將越語量詞“cái”與漢語量詞“個”看成簡單的對等關系,便會出現(xiàn)“個”的泛化偏誤。

      2.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情況下,數(shù)詞與名詞無法直接組合,其間若要表示人或事物的數(shù)量,必須加上一個量詞。而越語則不同,它除了一部分名詞必須加上量詞進行搭配之外,還存在相當一部分名詞跟數(shù)詞搭配時不能使用量詞的情況,這些名詞以集體組織、軍隊建制、抽象名詞為主,如:一個政黨m?t chính ??ng;兩個師hai trung ?oàn;五種不同的意見n?m ? ki?n khác nhau等。[9]正是由于母語中存在不加量詞的情況,致使越南留學生在使用漢語量詞的時候,常受母語的影響產(chǎn)生“遺漏”偏誤。

      3.離合詞是現(xiàn)代漢語中非常特殊的一類詞,它常以雙音節(jié)動賓式的形式而存在,并在語法功能上體現(xiàn)出較強的特殊性,即合起來是一個詞,分開便是一個短語,中間可以插入一定的成分。而越南語并不存在這類詞,即便在意思上有與之相對應的詞語,但大部分以單音節(jié)形式而存在,無法拆開,也無法插入成分,如睡覺—ng?、洗澡—t?m、游泳—b?i等。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若要在漢語這些離合詞之后增加數(shù)量結構方面的補語,越南學生往往會借助母語中與之對應詞語的特點,來處理這個問題,即常把這些離合詞當作一個整體,數(shù)量補語或時量補語直接置于其后。此種借助母語特點來進行處理的方法,易讓越南學生造成錯序偏誤。如:偏誤句(26)、(27)。

      4.在越南語中,名量結構無法充當狀語成分,此時,若要表達漢語狀語的語義內容,越南學生常會根據(jù)母語的特點,把名量結構置于中心動詞之后造成錯序偏誤。如偏誤句(28)、(29)。

      根據(jù)我們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越南留學生使用漢語量詞“誤代”(包括“個”的泛化)、“遺漏”“錯序”三方面的偏誤占整個量詞偏誤的76.51%。由此可見,母語干擾是造成越南留學生量詞偏誤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或過度泛化學習策略的影響

      所謂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是指學習者在掌握目的語知識不足的情況下,把他們所學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語知識,用類推的辦法不適當?shù)靥子迷谛碌恼Z言現(xiàn)象上,結果造成偏誤,也稱為過度概括或過度泛化。[10]目的語知識負遷移或過度泛化學習策略大多在學習者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才表現(xiàn)出來。我們語料庫中的漢語作文,多為越南漢語專業(yè)大三交換生所寫,他們學習漢語,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大一、大二至少兩年的時間,對漢語量詞已有一定的了解,并已掌握了不少的量詞知識,此階段,他們使用量詞,容易利用已有的量詞知識去進行推斷或套用。然而,由于所掌握的量詞知識還不完全充分,錯誤類推或套用,容易造成偏誤。如:越南留學生知道:與越語“con”相對應的漢語量詞“只”是表示動物的量詞,可以與動物名詞進行搭配,且搭配廣泛,如可以說“一只貓、一只狗、一只雞、一只鴨、一只黃鶯”,等等,于是他們便認為所有的動物名詞都可以用“只”進行搭配,其實不然,如“?!薄榜R”“駱駝”等,它們雖然都屬于動物,但它們有屬于它們固定搭配的量詞“頭”“匹”“峰”,如果此時類推或套用不當,便會出現(xiàn):“這個太監(jiān),尋找了三個月才找到一個千里馬?!薄案改傅呢敭a(chǎn)不多,只有一只牛,一塊土地?!钡冗@樣的“誤代型”的偏誤句。本文量詞“個”泛化方面的偏誤,也很大程度上由目的語知識的負遷移或過度泛化學習策略使用不當所致。

      (三)教材編寫內容不夠詳實

      教材編寫作為對外漢語教學過程的四大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依據(jù),也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參考。大一、大二的越南留學生當時在國內使用的綜合課教材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教程》,為保證課程的延續(xù)性,來中國后他們繼續(xù)沿用該教材。通過翻看該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量詞,僅做了拼音、詞性標注和注釋處理,未有別的內容,如第三冊中的第六十八課“吃葡萄”,在此篇課文中,共有兩個量詞方面的生詞,一個是“串”,一個是“顆”,針對這兩個量詞,當時教材的處理如下:“串”(量)chuàn(bunch)(xuyên)(chùm,x?u,chu?i);“顆”(量)kē(a quantifier for grapes)(kho?)(trái,qu?)。[11]除上述注釋內容之外,沒有發(fā)現(xiàn)量詞“顆”與“棵”等音同、形近或功能相似方面的辨析及練習內容,這很容易造成學生量詞誤代型的偏誤(包括形近誤代,音同或音近誤代以及語法功能相似誤代),不容小覷。

      三、對越漢語量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越南留學生在學習和使用漢語量詞的過程中,產(chǎn)生偏誤不可避免,關鍵在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糾正偏誤,使他們的漢語水平逐步接近目的語。針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強漢、越量詞的對比研究,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漢語教學

      漢、越量詞在語義、語法結構和語法功能上有很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甚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對外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習者漢語量詞偏誤的具體情況,著重指出漢、越量詞的共同點及不同點,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者母語的正遷移作用,減少母語的干擾。如:我們在教漢語動物量詞“只”的時候,首先說明“只”與“con”大體相當,都可以用來修飾、限制動物名詞,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指出,兩者在使用范圍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越南,幾乎所有的動物名詞都可以用“con”來計量,但在漢語中卻并非如此,漢語量詞“只”多用于鳥類、走獸,不用于“?!薄榜R”“駱駝”等頭比較大的牲畜。因此,“牛”“馬”“駱駝”等頭比較大的牲畜無法用量詞“只”來進行修飾和限制。再如:漢語量詞“個”的教學,我們不單要指出,“個”與越語量詞“Cái、qu?、chi?c”計量事物的共性,同時,還必須借助圖示等形象直觀的手段,給學生展示它們彼此間的差別,詳見表1:

      (二)加強漢語音近、形近、功能相似類量詞的辨析,著重突出學生量詞搭配及用法方面的講練,避免誤代型偏誤

      漢語中音近、形近或功能相似的量詞數(shù)量眾多,易讓學生發(fā)生混淆。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各相似量詞的關鍵性特征,以及它們與名詞搭配的適用范圍,減少偏誤,我們認為量詞辨析極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做到“三步走”:1.介紹量詞的來源。從來源上解釋詞義,加深學生對量詞的理解;如“棵”,從木果聲,與“木(樹)”有關,后來通過引申,用以表示植物的量詞;“顆”從頁果生,與“頁(頭)有關,原指“小頭”,后來引申為小物一枚之稱,借以表示顆粒狀事物的量詞。2.歸納、概括各近似量詞的共同性特征及區(qū)別性特征,并附以反映搭配和用法的具體實例;如:“棵”[+植物][-顆粒][±小]一棵樹、一棵花、一棵草;“顆”[-植物][+顆粒][+小]一顆心、一顆子彈、一顆黃豆;3.設計練習活動加強練習。提供可以與“棵”“顆”搭配的事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利用圖片說出與這兩個量詞搭配的“數(shù)+量+名”結構,并結合課堂具體情境,讓學生進行句子表達練習。

      (三)靈活處理教材中的內容,視具體情況適當增刪,以減少母語、目的語以外的干擾

      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它不可能對量詞的方方面面進行闡釋或說明。此時,對外漢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可以在研究教材內容,保證前后“量詞”知識連貫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適當進行增刪,以加強學生對漢語量詞知識的理解,提升漢語量詞運用能力。

      如:若教材只有詞性標注和注釋,沒有搭配說明和講練,我們便可以借助“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入量詞的具體搭配,并加以練習;若教材存有詞性標注、注釋、量詞搭配說明和講練,但無近似量詞的分辨,我們便可以在此基礎上,從量詞的來源入手,加入近似量詞的辨析,讓學生了解這些近似量詞的共性特征和區(qū)別性特征,并能在實際的運用中正確地使用各近似量詞,避免偏誤。根據(jù)《漢語教程》目前的情況,我們可以嘗試增加“量詞搭配講練”“近似量詞”辨析的環(huán)節(jié)。

      結語

      越語和漢語都是量詞比較豐富的語言,且兩種語言中的量詞在數(shù)量、量名搭配、語義、語法功能上存在較強的一致性。按拉多的遷移理論,越南留學生在漢語量詞的學習過程中理應不存在太大的干擾,以正遷移為主,然而,事實情況并非如此。自建語料庫中越南留學生遺漏、誤加、誤代、錯序方面的317句量詞偏誤句,說明了越南留學生習得漢語量詞的難點,對外漢語教師應在充分歸納越南留學生漢語量詞偏誤類型,認真分析偏誤成因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多方面來改進對越漢語量詞教學,旨在提高越南留學生漢語水平,竭力避免漢語量詞習得偏誤。

      (基金項目:本文系楚雄師范學院校級學術后備人才資助項目,[項目編號:09YJRC20]。此文為該項目的研究成果。)

      注釋:

      [1]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第49頁。

      [2]*表示偏誤句。

      [3]表示修改后的句子。

      [4]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第53頁。

      [5]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第55頁。

      [6]馬琳琳:《越南學生漢語習得中的語音偏誤及偏誤標記研究》,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7]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315頁。

      [8]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第58頁。

      [9]鄭氏永幸:《漢語、越南語量詞對比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5月,第46頁。

      [10]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頁。

      [11]楊寄洲:《漢語教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年重印版,第83-84頁。

      參考文獻:

      [1]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1).

      [2]馬琳琳.越南學生漢語習得中的語音偏誤及偏誤標記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鄭氏永幸.漢語、越南語量詞對比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5]楊寄洲.漢語教程(第三冊)[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6]曾怡華.越南留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5).

      [7]杜幸原.漢語量詞“個”與越南語“chi?c,cái”對比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8]黎方華.漢語量詞“個”與越南語量詞“cái”的對比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9]黃氏昭鵷.越南學生漢語“數(shù)量名”結構偏誤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0]阮氏秋紅.越南學生漢語常用動量詞習得與偏誤分析 ——以越南東方大學初、中級學生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1]黎河秋.越卷學生漢語量詞偏誤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2]武氏惠.越南學生漢語量詞運用偏誤分析 ——以西南大學越南留學生為例[J].學行堂文史集刊,2014,(1).

      [13]阮文鼎.越南學生學習漢語名量詞的偏誤分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1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呂桂云 云南楚雄 楚雄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675000)

      猜你喜歡
      偏誤分析
      越南留學生使用標點符號的運用偏誤分析
      英漢輔音系統(tǒng)差異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文教資料(2016年32期)2017-02-24 11:07:18
      韓國留學生漢語寫作常見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文教資料(2016年30期)2017-02-23 04:12:37
      外國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文學教育(2017年2期)2017-02-20 19:55:58
      從話題一焦點結構審視連動式中的偏誤問題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54:17
      動態(tài)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對于、關于”的偏誤分析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48:41
      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xiàn)象及成因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22:20:39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偏誤分析的心得
      求知導刊(2016年15期)2016-08-15 12:09:34
      留學生使用成語的偏誤及對策研究
      门源| 马公市| 和林格尔县| 新疆| 旬邑县| 荥阳市| 噶尔县| 莆田市| 龙口市| 巍山| 自贡市| 高邑县| 新田县| 交口县| 井研县| 张家口市| 郁南县| 郑州市| 得荣县| 高州市| 丰宁| 宜城市| 常熟市| 桑日县| 建阳市| 来凤县| 罗定市| 达拉特旗| 将乐县| 济宁市| 郧西县| 青州市| 乐平市| 巨野县| 泌阳县| 垣曲县| 红桥区| 托克逊县| 门头沟区| 格尔木市|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