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
摘 要:小學語文知識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理論知識,而且要教學生聯(lián)系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這樣會讓學生記住所學的知識。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重視課本上的知識,更要注重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可以應用于生活,使學生不僅能解決教材內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課堂教學的源泉。因此,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就務必增強教學與生活的關系,圍繞教學生活理論與實踐,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實現生活化。
一、閱讀教學生活化問題的提出
和生活脫節(jié)是語文課堂教學缺乏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例如,老師靜看語文,將學生框在語文教材中,學生缺少必要的生活積累及常識,這樣就遠離了社會實踐。因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在一個巨大而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下,語文教學不會再是無源之水。依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應該“生活化”。直接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及閱讀能力,對學生審美經驗的積累、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閱讀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根據
“生活化”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和訓練語言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融入生活內容與“時代的活水”。從設計的角度來說,它是閱讀;從碰撞的角度來看,它是生活。在學生的現實生活面前,巧妙地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文字將反映生活或還原生活場景,打通課內外障礙,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生活并提高生活能力。
三、閱讀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實踐
1.以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語文教師的成功與否離不開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有興趣,才會積極地學習,才能實現課程高效教學。巧妙的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對整個班級的管理調節(ji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的引入可以喚起學生沉淀的記憶,使他們有興趣進入閱讀的精彩世界。
如教學《絕版的周莊》,筆者從白居易的《憶江南》導入:《憶江南》描寫的是江南的春色,一個“憶”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懷念之情,并傳達了蓬勃的魅力,使讀者進入美麗的境界。自古江南出美女,自古江南美如畫,讓我們欣賞江南周莊古鎮(zhèn)的詩情畫意。
2.以生活體驗理解難點
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跟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學生不能完全理解主題或人物,甚至有一定的偏差,這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它屬于個體,由于時間的推移,到現在很難讓學生完全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不難理解為什么學生讀小說《一碗清湯蕎麥面》時會竊笑。因此,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營造文本氛圍,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文本產生共鳴。
當然,很多文本中有普通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感悟,理解文本,理解生活。
3.以生活表演再現內容
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故事,讓學生動起來,進行比較。可以把語言直接放在學生面前鮮活地進行展現,從而增強課文的情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過一把癮。如曹禺的《雷雨》,這是更適合改編成課本劇的經典作品,可以發(fā)動學生扮演劇中侍萍和周樸園等人物意象,模擬對話的過程,加深對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發(fā)現兩大對立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總之,“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才能把學生的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用以致學,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成為掌握生活和學習的人。
參考文獻:
[1]溫從虎.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6(15):8-9.
[2]嚴培朝.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甘肅科技,2010,26(12):195-196.
[3]秦俊巧.中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學月刊,2008(3):243.
[4]呂光芬.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3).
[5]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