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冰
【摘要】在英語教育逐漸低齡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幼兒英語的教育問題成為學術界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幼兒英語教學著重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專注力,從而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本文通過對臨汾市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調查,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探討與分析,以期能更好的促進幼兒英語的學習,提高幼兒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幼兒英語 教學方法 興趣 調查
一、引言
當前,英語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英語教育逐漸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家長們的教育意識也逐漸強烈,更傾向于讓孩子接受幼兒階段的英語啟蒙教育。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幼兒英語教育的廣泛開設,雙語幼兒園以及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爭先開辦。幼兒英語教育已逐漸成為趨勢,也日益成為教育界和社會較為關注的問題。但是,對于幼兒英語應該“怎么教”,哪種幼兒英語教學方法效果最好尚無定論,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探討。
二、有關幼兒英語教育的研究
關于幼兒英語教育的問題,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聲音。贊成幼兒英語教育的學者認為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機構所進行的研究表明幼兒早期學習外語有其獨特的生理及心理優(yōu)勢。余強(2003)認為第二語言學習存在著敏感期,在此期間學習第二語言具有不可逆轉的優(yōu)勢,幼兒模仿和接受能力強,記憶力佳,這期間進行第二語言的教育,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對幼兒英語教育的人認為:幼兒期兒童認知水平尚較低,過早地學習外語會加重兒童的負擔,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此外,幼兒學習外語會分散其學習母語的專注力,妨礙母語的獲得。
盡管關于幼兒英語教育的問題始終有著不同的聲音,但幼兒英語教育的逐漸開設已是當下的一種熱潮,應更加著重如何開展幼兒英語教學,可以更貼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促進兒童的語言開發(fā)。趙寄石老師(1994)指出幼兒英語熱不能簡單的贊成或反對,更應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實踐。因此,本文將著重分析兩種調查所得的幼兒英語教學方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筆者調查的幼兒教育機構是一所倡導實景反應式教學理念的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經過4周的課堂觀察及訪談家長,發(fā)現(xiàn)該機構的特色英語課程主要應用了情景教學法及全身反應法,且輔助于多媒體教學。
1.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的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些形象生動的教學場景,為學生提供可以參與其中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獲得,發(fā)展語言技能。
該教育機構創(chuàng)有自己的特色教材,教學卡片及視頻,教學區(qū)設有一輛火車模型,包含超市、餐廳及銀行等區(qū)域,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例如,在教授一些食物名稱時,教師在餐廳中利用所需的食材模型進行點餐場景模擬,首先介紹所要教授的食物名稱,名稱練習后,由教師扮演廚師并詢問學生:What do you want? 并引導學生運用I want+食物的句型來回答。然后讓學生分別嘗試扮演廚師或點餐,在模擬游戲中反復操練句型,最后給予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廚師獎勵。
2.全身反應法。全身反應法是指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該教學法認為兒童習得語言是對輸入的聽力信號做出身體反應的過程。因此,教學法突出語言的核心內容是動詞,認為語言是作為整體被內化,而不是單個的詞匯,動作和語言聯(lián)系起來更容易形成記憶。
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該機構的幼兒英語教學中,全身反應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的指令語,都會有意識的對兒童進行肢體動作訓練。例如,當教師雙手掌心向上抬起并說出“Stand up”時,學生要做出拍手起立的動作并說三遍“Up Up Up”;對于基礎的26個字母,使用肢體操的方式教學,如字母“A”,教師雙臂向上,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指尖相合在頭頂,引導學生一起跟讀并模仿;學習單詞時,教師持相應卡片,先做讀音示范,如eat,教師做出吃東西的動作,讓學生猜測詞義,之后學生進行跟讀模仿;進行歌曲教學時,從詞到句的學習之后,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視頻,教師進行動作教學,學生分句進行模仿學習。再次上課時會有簡單的復習,教師只做動作,學生根據(jù)動作說出相應的詞句。此外,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還有游戲,教師課前會準備多種課堂互動小游戲,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內容的鞏固練習。
在對家長的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家長們更多關注教學內容和方式是否能夠引起兒童的興趣及兒童的課堂參與表現(xiàn),認為兒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過肢體動作與語言教學的相聯(lián)系,可以記憶更深刻。
四、總結
情景教學法和全身反應法的結合可以提高兒童的興趣,優(yōu)化學習效果。但是實際教學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較高。教師要能根據(jù)兒童好動、注意力難以維持等心理特點及教學實況選擇教學方法、調整課堂內容,來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幼兒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了解幼兒階段兒童的心理及思維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將兒童的興趣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記憶,從而增強其外語習得效果,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余強.從第二語言敏感期的特點,看學前雙語教育的重點[J].早期教育.2003(5).
[2]趙寄石.談談幼兒園的“英語熱”[J].幼兒教育.199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