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娟
【摘要】鑒賞一部作品,不僅要對比分析前人的成果,也要掌握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作者自述》是《見聞札記》的首篇,是華盛頓·歐文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幽默夸張,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本篇論文就是在原文的基礎上運用一些翻譯技巧和翻譯方法來對比賞析《作者自述》這篇文章。
【關鍵詞】《作者自述》 翻譯技巧 翻譯策略 賞析
鑒賞一篇文章是非常困難的,要把握好作者想要表達意思,不能曲解原意。在鑒賞這篇散文時可以從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上賞析。
一、從翻譯技巧方面分析
掌握翻譯技巧可以更好地賞析這篇散文。使用曾譯,減譯和分譯等技巧來賞析時這篇散文?!蹲髡咦允觥肥且黄⑽?,在翻譯和賞析它時不可避免的運用到一些翻譯技巧。
在通讀這篇散文后,我們不難看出譯者用到曾譯,減譯的翻譯技巧。使用這些技巧來翻譯文章,可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在夏濟安譯本中,就采用了曾譯的翻譯技巧。如This rambling propensity strengthened with my years.翻譯為“歲月增添,游興更盛”,這句翻譯不僅使用曾譯的翻譯技巧,而且譯文是都是四字,四字格在內容上,言簡意賅;形式上,它整齊勻稱;語音上,它讀起來朗朗上口,使文章充滿了文學的美,即達到了傳意,又達到了傳神的效果。
同時還運用到了重復法的翻譯技巧。這樣能跟忠實與原文,語義更加明確,讀者也能更好地理解和賞析。在在夏濟安譯本中,就很好的運用了重復謂語的翻譯技巧。例如,I visited the neighboring villages,and added greatly to my stock of knowledge. 在這句中就運用了并列謂語。使文章加強了語氣,更好的渲染本片散文的意境。
二、從翻譯策略層面分析
常見的一些翻譯策略有直譯和意譯,歸化和異化等方法。在這篇散文中,“town-crier”的翻譯譯者就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例如夏濟安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翻譯為“鎮(zhèn)上的地?!?,是站在讀者的角度翻譯的,并且采用了意譯的翻譯方法;而李明譯的“街頭公告員”則采取了“異化”策略,異化的翻譯策略更好地表達了原作者的真實想法,更靠近讀者,同時也采用了直譯的翻譯策略。
在這篇散文中,譯者還用到了直譯和意譯的翻譯策略。例如,在高健的譯本中就使用直譯的翻譯策略。在散文的開頭高健就把文章中的visiting new scenes,and observing strange characters and manners.翻譯為“游歷新景點,見識異地的人物和了解他鄉(xiāng)的習俗”,這種翻譯方法就是直譯的翻譯策略。但是在夏濟安的譯本中,他翻譯為“游歷,奇風異俗”,這就是采用意譯的翻譯策略。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翻譯的譯文會有不同的翻譯效果。原文中“observing”是“觀察、考察”的意思。李明譯對該句進行分譯,將observe分別翻譯成了見識異地的人物、了解他鄉(xiāng)的習俗,此處使用兩組動賓結構,既可以使表達準確,又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
This rambling propensity strengthened with my years.夏濟安的譯本翻譯為“歲月增添,游興更盛”也用了意譯的翻譯方法。而高健卻采用了直譯的方法,把習性也翻譯出來了。兩位譯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我更傾向與意譯的翻譯策略來賞析這一句。夏濟安的譯本充滿了美感,更有利于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三、結語
賞析散文是一件繁瑣的事情,因為譯者不僅需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而且需要了解作者是在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寫作的,是以何種心態(tài)寫的。除此之外,還要站在讀者的角度上思考譯本是否可以讓讀者接受。在了解了這些之后,要掌握各種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把這些技巧運用到翻譯作品中去,這可以減輕譯者的壓力,讓譯者能更快更好的理解作品。在翻譯作品時,也可以查閱資料,參考前人的翻譯成果,從中汲取精華,為自己的翻譯工作奠定基礎。在翻譯時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地選擇詞義。
在鑒賞對比這篇散文時,要尊重譯者的勞動成果,正確運用譯者的作品,合理的對比賞析譯本。結合所學的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才能正確合理的賞析這篇散文。在此基礎上充分借鑒其他譯者的作品,再加上作者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正確賞析這篇文章。希望這篇賞析文章能為日后讀者賞析《作者自述》這篇散文帶來幫助,給讀者帶來靈感和啟發(fā)。
參考文獻:
[1]黨爭勝.翻譯批評與賞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
[2]黃秀根.散文神美教學三部曲[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8(11).
[3]李明.翻譯批評與賞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4]劉和平.三位名家對歐文《作者自述》的翻譯[J].上??萍挤g,2002(1).
[5]吳佳.《作者自敘》三個譯本的對比賞析[J].海外英語,2012 (2):160.
[6]楊曉榮.翻譯批評導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5.
[7]張海鷗.唐名家詩導讀[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