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 要:根據(jù)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為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應改變原有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而進行合作學習是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旨在通過探究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介紹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提出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與運用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過程;合作學習;實踐與運用
我國20世紀90年代引進了合作學習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旨在探究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與運用方式,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
合作學習重視的是一種結構化、系統(tǒng)的學習策略。自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興起,發(fā)展迅速。它以合作互助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在提高每個成員學習水平的基礎上,提高整體成績。
由于各國在具體實踐中做法不一,加之代表人物眾多,目前國內(nèi)外還沒有統(tǒng)一合作學習的具體定義。美國斯萊文認為,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是完善的獎勵機制,但他的理論只涉及到課堂教學,未提及課外教學;英國萊特認為,合作學習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注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但忽略了學生個體的作用,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容易被抹殺;加拿大文澤提出,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完成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綜合所有專家的觀點可以看出,合作學習既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活動,也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特征:以學生為主要對象,以成績?yōu)橹饕u判標準,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共同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共同進步。
2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小組之間的共同努力,不僅僅可以使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更好更牢固的接受所學語文知識,并且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此外還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改變教師傳統(tǒng)教育理念。
2.1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語文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授課形式中,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講解課本知識,學生記錄筆記并背誦,不斷重復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然而合作學習讓學生學習更有樂趣: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學生利用工具書、互聯(lián)網(wǎng)等輔助工具自主研究課題,擁有充分自主權。小組成員收集資料后,進行組內(nèi)資料分享、合作分析、共同解決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學習動機被激發(fā),學習興趣高漲。
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文化修養(yǎng)和底蘊的人。在合作學習時,學生自己尋找資料、歸納分析并溝通分享,對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2.2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
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好的知識素養(yǎng),更要懂得溝通和表達。實踐證明,剛剛進行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經(jīng)常會因為課題的討論產(chǎn)生爭執(zhí)。隨著合作學習的深入,學生掌握了合作的真諦和溝通的要領,即使出現(xiàn)看法不一的情況,也能各自闡述自己掌握的知識,通過溝通和交流共同尋找答案。
2.3幫助學生形成美好品德
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每個人都必須完成自己收集資料的任務才能進行整體匯總、分析討論。這幫助學生懂得擔當?shù)闹匾裕瑯淞⒇熑我庾R;此外,合作學習強調(diào)“合作”二字,在討論分析課題時必須要充分考慮每個人的看法,互相討論平等地發(fā)表意見。若有成員在資料收集中遇到困難或對課題有疑問,其他成員能夠積極提供幫助,幫助學生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形成互幫互助的美好品德。
2.4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占主導地位,有很大的權威性,學生很少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問題大都是自己預設,并不能針對學生的疑問。久而久之教師的備課和講課水準會有所下降,學生也因為疑惑不能得到解釋而導致成績下滑。在合作學習中,師生雙方互動加強,學生敢于提出內(nèi)心的疑惑且對問題思考更加深入。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既要準備課本知識,還要針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提前思考。只有教師深刻挖掘鉆研教材、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才能帶領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獲得更多知識。
3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與運用
3.1準備條件
首先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性別、性格等;然后將學生分層,分層要根據(jù)多方面因素,切忌以一方面為標準進行分層;最后進行分組。分組有多種標準,有的為了提高成績,將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分到一組,成績較好的學生能夠幫助別的同學;有的為提升學生能力分組,將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好的學生與表達能力稍差的學生分到一組,讓這方面能力薄弱的學生能夠向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有的以提高成績和能力為目的分組等等。每組人數(shù)盡量控制為5人左右;確定小組長人選且對組長進行培訓,教他們怎樣管理、怎樣安排分配工作、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等,同時要培訓組員,幫助組員學會小組合作的具體做法等等。
3.2語文課前
課前施行互助預習:教師將需要預習的內(nèi)容分配給各小組,并運用獎勵機制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監(jiān)督,保證預習質量。
3.3語文課中
語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方法較多,包括合作表演法、探究問題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問題法,需要注意的首先是,教師需要向學生說明探究的問題及方向。只有問題明確化,學生的討論才不會偏題,保證討論高效和小組合作探究的順利進行。其次,保證時間的合理性。在教師提出問題后,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回答和討論,時間過短會造成學生邏輯思維混亂、討論的內(nèi)容浮于表面不夠深刻。
3.4語文課后
語文課后的合作學習實際上是合作完成作業(yè)和練習。僅靠課堂的時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后的大量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加深思考。若學生的疑問在課堂沒有解決,可以通過課后合作學習與同學討論探究。同時,高中語文需要學生背誦較多的文言文和古詩詞,學生可通過課后小組內(nèi)背誦檢查的方式互相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張斌.論合作學習及其對學生行為和態(tài)度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9.
[2]孫曉光.排除認識與心理障礙——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合作學習[J].山東教育科研,2000,7.
[3]龐國斌,王東凌編著.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開明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