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 要: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機械地讀書、做筆記,死記硬背,課堂沒有語文味,沒有一點情感的交流,更沒有走進書中去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精神萎靡不振。因而要在課堂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與教材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在交流中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學生才會肯學、好學、樂學。文章對借助情感交流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閱讀;有效;情感交流
一、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性的釋放,是心靈的歸宿。在教學中,教師滲透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就從中體會出什么情感。一位處處洋溢著熱情的教師他就會把這種熱情感染給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提問時,面對遲疑不決或緊張拘束的學生,老師就要用鼓勵的眼神、贊賞的話語、平和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激情的場合,使學生敢答、樂答。如《小巷深處》一課的導語,我就用贊美母愛滿懷深情的語言作為導語把學生帶到他們所熟悉的可親可敬的母愛的情感世界中,從而帶領他們走進文中作者的母愛世界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獨特感情,體會作者的“由厭惡—逃避—悔悟的不同階段的情感經(jīng)歷。經(jīng)我的情感撥動,學生已經(jīng)走進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有感而發(fā),再到主動與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鄙楦谢邮侵笇W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課堂中相互評價、相互激勵、相互欣賞、合作與競爭等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之間的交往對學生無論是智力還是個性的發(fā)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我在教《我的母親》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敘事散文時,就注意發(fā)揮生生之間情感交流的互動作用。第一,把全班學生相鄰四位同學分成一組。第二,出示互動問題:①失明的母親收養(yǎng)了我,并用她全部的身心愛著我,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文中尋找母親“愛”我的事例,你能找出幾個例子呢?②在這些例子中,哪些讓你最感動,請找出相關的語段,試著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并述說自己的理由。第四,小組代表發(fā)言,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同學之間通過一次次朗讀嘗試,互相感染,不斷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情產(chǎn)生的變化過程。第五, 朗讀過程中,同學們互相欣賞、共同分享朗讀中的情感。第六,后一組必須對前一組的回答進行評價并說理由。這樣,學生既有自己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又有被評價和評價的機會,他們之間情感交流也在互動中得到加深。
三、師生與教材之間的情感對話
教師在講解前,首先對教材深思熟慮,使自己情感融于課文中,然后再讓這種藝術形象活現(xiàn)于講臺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統(tǒng)觀全局,充當導演角色,同時還要細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當演員角色。如講《最后一課》韓麥爾先生宣布放學的情景時,教師應進入境界,聲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滯,充分顯示出愛祖國、恨敵人的悲憤感情。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本,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
如教學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時,用恢弘豪邁有力的腔調(diào)來表達作者的深情,學生雖然對作者的那段歲月沒有一定感性的認識,在音樂的渲染下一定也能深切體會《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思想感情。學詩時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fā)、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使之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正如羅曼·羅蘭說的“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首先得自己心里充滿陽光?!?/p>
讓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多一些“心靈”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加深師生間的交流關系。因此,借助情感交流,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成淑芹.淺談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育學報,1995(7):8-9.
[2]王 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1):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