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永來
摘 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關注度更是居高不下。眾所周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文學更是歷經(jīng)幾千年不曾間斷,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學之一,因此,就小學古詩文的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希望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到古詩文的意境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情境課堂
眾所周知,經(jīng)典的古詩文的特點就是語言簡練,意境優(yōu)美,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之一。古詩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古人的政治思想,因此,古詩文的教學既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難點,又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點?;诖?,本文就小學古詩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從古詩文中領略到古代漢語的那份神韻。
一、創(chuàng)建情境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結合課本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制定教學方案。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創(chuàng)建情境課堂,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為了學生能夠體驗出古詩文的那份意境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眾所周知,故事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1 ]。例如,在講解《七步詩》的時候,教師首先將曹操、曹植、曹丕的關系告訴學生。因為曹植10歲便能誦讀詩、文、辭賦數(shù)十萬言,出言成論,下筆成章,當時曹操認為,在他諸多兒子中,曹植最能成事,所以幾次都想立他為太子,但是曹植屢犯法禁,所以曹操大怒,遂后立了曹植的哥哥曹丕為太子,但是曹丕嫉妒曹植的才華,所以當曹丕即位后,就迫害曹植,命令曹植在走七步的時間內(nèi)作一首詩,不然就殺了曹植。這種背景環(huán)境下,曹植應聲詠出《七步詩》。講完這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不僅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因為這首詩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講完故事后學生既能夠理解“煮豆燃豆萁”的含義,又能體會出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無奈。教師還能夠通過這首詩教會學生們和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之道,包括同班同學、同窗之誼也難能可貴,所以在相處的時候應該互相幫助,而不是猜忌、傾軋。
2.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他們對于圖畫的印象要強于文字的印象。根據(jù)學生這種特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圖像情境的方法,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 [2 ]。例如,在講解《江上漁者》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課件來觀看捕魚人在風浪中捕魚的畫面。這首古詩文通過來來往往愛吃鱸魚的行人與汪洋大海中的捕魚人和一葉小船進行強烈的對比,這樣的畫面,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印象,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中心思想。
3.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化、網(wǎng)絡化時代,電腦也已經(jīng)進入家家戶戶。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媒體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時候,教師先用PPT播放西湖的美景,長堤臥湖,連接了南山和北山,在給西湖增添風景的同時,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學生只有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才能夠理解蘇軾在古詩文中寫到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贊美之意。
二、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扣題目,解題意
古詩文的特點就是簡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的時候,要緊扣題目,透過題目,可以看出來很多信息。比如,在學習《十五從軍征》時,教師講解完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理解“從軍”和“征”的意思,在學生理解了這兩個詞語之間的關聯(lián),再讓學生進行自主質疑,為什么老兵十五歲就去當兵了。學生通過對題目的層層質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還能夠對古詩文的內(nèi)容有進一步的認識。因此,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扣題目,可以為學生理解題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詩”讀百變,其義自見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朗誦古詩,對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他們互相學習,首先是自己讀,之后進行小組朗讀,在理解了字、詞的意思之后,嘗試著理解整句詩句的意思,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意境美。
綜上所述,古詩詞的教育任務相對嚴峻,這不僅要求小學語文老師有很深的文化功底,還要求老師提高自身素質。課本內(nèi)容畢竟有限,老師不光要熟記課本上的古詩詞,相關作者的作品也要知曉二三,根據(jù)自身特點,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不光熱愛古詩詞,還要讓他們學習到其中的政治理念。
參考文獻:
[1]張媛,宋興斌.探究式教學法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5(8):134-137.
[2]唐瑛.百年來古典詩文今譯的回顧與反思[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6(5):238.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