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斌,占寶華
摘 要:“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李庾南老師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提出來的,李庾南——南通市啟秀中學的一位老教師,她提出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教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白詫W·議論·引導教學法”不僅是一個學科的教學改革,它是教學領域中比較全面、富有意義的一種創(chuàng)新。所以,它適用于每門學科。
關鍵詞:自學;議論;引導;初中化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解決學習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措施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看、問、記、作、議、聽”等等,讓學生開拓思維,提升自身的化學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解決了相應的問題,能突出教師的引導地位,并且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正確思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也能得到一定
提升。
一、在預習中引導學生自學
第一,溝通。在開展自學之前,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具體心理狀況,教師需要進行激勵、督促、啟動和引導。在自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和學生的情感溝通,并且多多了解學生的困難,通過和學生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有效地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和障礙。
第二,指導。教師需要讓學生有效地閱讀化學內容,讓學生進行精讀和細讀以及粗讀。所謂的粗讀就是大概了解化學內容。細讀則是了解化學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且深度了解其中的內涵。精讀則要求學生明確重要知識點,尋找相應的問題,并且在課堂學習中解決。
第三,設計。為了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需要合理設計預習提綱。比如在講解“物質的變化”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綱:(1)從化學的角度觀察,物質的變化分成哪兩種?(2)相應的變化都有什么特點?(3)能不能根據現象來判斷相應的變化?舉例說明。
二、在課堂中讓學生自學議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自學,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爭論、探討和相互溝通,能發(fā)展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思維水平。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并且提出針對性問題,如果學生急需幫助,教師則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通過因勢利導疏通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并且明確合理的思維方法,構建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
比如,在講解“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和探究,并且給出相應的討論提綱:第一,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離子、分子以及原子構成的,那么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是由什么構成的?第二,對于同一類原子來說,具有什么特點?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出碳14原子、碳13原子以及碳12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讓學生進行參考。第三,分析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第四,分析不同種類元素的特征。第五,我們人類到目前為止發(fā)現了多少種元素?是哪個科學家首先編制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想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學生需要進行思考并且查閱教材以及課外的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盡可能避免問答式的語言和指令式的語言,相應的對話要充滿情感并且包含對學生的信任。比如,“誰還有不同的看法”“你的見解比較獨特”“誰還有補充”等等。這些話語能激勵學生。在這種自由、寬松以及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能進行更好的自學。
三、引導在興趣中自學
相關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學生對某個現象的興趣比較強,大腦就會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興趣屬于某種特別的意識傾向,是學生產生動機的主要原因,能讓學生產生探究的動力。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在興趣中自學。
1.讓學生了解社會和化學的聯系
(1)生活和化學的聯系。比如精制食鹽和發(fā)酵粉的鑒定、對真假羊毛衫的鑒定、對真假金銀首飾的鑒定、使用食醋清除水垢等等。
(2)醫(yī)學和化學的聯系。重金屬中毒的原理以及救治措施、喝假酒中毒的原理、煤氣中毒的原理。
(3)農業(yè)和化學的聯系。比如配置波爾多液、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長途運輸魚類以及保存糧食瓜果等等。
(4)環(huán)境和化學的聯系。處理工業(yè)廢氣、處理工業(yè)污水、處理生活用水等等。
2.化學的發(fā)展歷史
人類使用天然橡膠到使用合成橡膠的過程,從使用天然纖維到使用合成纖維的過程。高科技產品中使用的高強度陶瓷、導電塑料、納米碳管都是化學工業(yè)的重要產品。
綜上所述,自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過程和方式,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通過應用自學、議論和引導的方式,學生能進行自主的交流以及探索。同時,教師的教學也能更加靈活,實際的教學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升了自學能力,并且懂得如何在自學中獨立地處理問題,可以說是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我的教學主張和實驗[J].基礎教育課程,2011(6):11-16.
編輯 李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