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合作精神在旅游地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討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以職業(yè)能力為取向的合作精神。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營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圍,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其團隊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較真實的職業(yè)背景下進行“做中學”。
關鍵詞:旅游地理;教學;合作精神;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P90-4
當前社會,合作已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流,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好的合作能力和較強團隊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便成了日常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和個人對集體的責任感是面向未來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旅游地理教學中合作精神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營造合作氛圍,以建立學習小組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參與合作,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使學生盡情敞開心扉、培養(yǎng)情感,同時在激烈地競爭中凝聚團隊合作精神。教師需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科基本素質能力,提高學生合作精神,為其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當今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就可以建立一種和諧、友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一種民主、互助的學習關系,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具體措施
合作學習是一種方式,同時更是一種發(fā)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學習過程。旅游地理學科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的能力,并能做到接受不同意見、學會積極的合作精神。所以旅游地理學科的教師應該在課堂內外,貫穿著各種方法措施去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 創(chuàng)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合作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易引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當學生對旅游地理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積極思考、認識合作、大膽探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和諧的師生關系可從積極的師生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yǎng)。通過交流合作,使課堂氣氛更為融洽,而合作氛圍濃厚的課堂則反過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教師應基于旅游地理的學習,使學生領悟到合作精神在學習發(fā)展以及生活實踐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二) 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交流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始終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出現,在適當的時候加以肯定、引導、啟發(fā),盡量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善于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使同學們能夠自主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對旅游地理的學習進一步的由被動為主動。同時,還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個性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交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 建立學習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合作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合作學習,還需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行成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并積極地展開競賽。小組合作式的學習不僅能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讓學生的個人能力,與人合作協調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而合作配合,群策群力不僅能使知識技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教師的轉變?yōu)閷W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教師的觀念更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變?yōu)椤捌降戎械氖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總是給自己增加“負擔”。把學生該做的事情拿來自己完成,使得很多學生認為上課就是教師講,只有在討論中,才能找到一點點合作精神。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認識到“主導”與“主宰”的不同,不代替學生完成一切事情,在教學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 更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空間
教學方法的選擇在教學中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選擇教法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水平等特點,設計和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合作練習、交流、討論、探究、嘗試、評價的練習與選擇的空間,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練、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學習有關地理旅游資源的時候,可以就山西的地理旅游景觀,組織帶領學生到大寨村生態(tài)農業(yè)園參觀學習。學生到實地參觀,能夠相當大的引起學生的興趣,而積極的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加以指導,及最后需進行總結,保證學生能夠從中有所獲益,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讓激勵性語言走進課堂
教師的課堂用語是否具有激勵性,會給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使用了諷刺或挖苦的語言,有時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打消練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樹立其完成動作的信心。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的“你真棒”,“你很聰明”等,這些語言都缺乏導向性,如果能將它變?yōu)椤澳阏姘?,如果能再完善一點就更好了!”等,在激勵學生的同時,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努力方向,會使學生的每一次練習更有效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將激勵性語言帶進課堂,是滿足了學生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令學生心情愉悅,必將進一步推動學生爭取成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處于一種不甘落后、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tài),不諷刺、挖苦學生,體現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通過教師運用各種類型的激勵性語言,始終讓學生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行為實驗科學證明,如果一個人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fā)揮到80%—90%,甚至更多。這些都充分說明,激勵性語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總之,在合作學習中,要有效的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成功和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探究、解決問題、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 陳剛.地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求知導刊,2015,(5).
[2] 陳健民.中職旅游地理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3] 王麗娟.試論旅游地理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7).
[作者簡介] 韓晶,女,漢族,山西人,山西昔陽縣高級職業(yè)中學校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