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著重敘述了教師在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重點了解文本,對學生進行慢慢地引導,還要提前進行細心地預設,動態(tài)生成,而且教師要在課堂上為生成騰出適當?shù)目臻g。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設;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217-02
預設和生成是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就可以整個語文課堂更為和諧,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整個課堂也更為的開放,課堂也更為有序。教師要在課堂精心預設的基礎之上,根據(jù)教學的實際狀況,讓課堂在預設和生成的不斷融合之中變得更為高效,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
一、了解文本,引導小學語文課堂
教師若想上好一堂課,課上充分的預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教師對于預設也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將新課標的理念充分融入到預設之中,把重點從教師的教課放到學生的學習上去,這樣才能做到在更大的程度上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讓整個課堂的預設為學生的學而設置。教師可以預設學生在課堂上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學生在什么地方的困惑最大,學生對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更感興趣,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生活方面有什么感悟,學生在互相合作的學習當中有什么收獲。教師在這樣的預設中才能讓課堂變得更為精彩。而且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將教材吃透,要在教材當中挖掘更加深層次的內(nèi)容,從多個方面去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nèi)容,要有勇氣深入教材也要從教材中跳出來。文章中蘊含的道理、情義、趣味、意義,這些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所在,也是整篇文章的生命力,也是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時的制高點。以這個為基礎的生成才是更加有意義有深度的。就拿《竊讀記》一課來說,在引導學生品讀“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边@一句時,課前我預設到學生品讀竊讀滋味答案更多的會是“害怕”的滋味,“知趣”一詞如果學生品不出“讀書難”這一種滋味,我就出示林海音的原著中那一段描寫。讓學生在讀原文中理解這個小女孩因為酷愛讀書而變得知趣、敏感,以至于不得不為了讀完一本書往返于幾家書店之間,還要花上幾天時間。因為讀書難,難到有時會丟失了尊嚴。那份辛苦和艱難只有酷愛讀書的人才能承受。所以說,熟悉文章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教師都要研究透徹,要全方位、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將預設和生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細心預設,生成小學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的教學是一個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教師若想在課堂上呈現(xiàn)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在課前進行認真仔細地準備,細心地進行預設。預設,就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面對學生、面對語文課本所要思考的兩大問題:課堂上學生要學什么還有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以達到最有效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認真嚴肅地思考,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一個淺層次的定位以及思考可能的途徑。教師如果能夠較好地引導學生去自主進行學習,主動性地學習,并且引導學生去有意識地思考學習目標的意圖以及達到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效果可以更好。有著名的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人們是無法預料到教學所達到成果的全部范圍的,如果沒有這些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就不會是一種藝術(shù)了。因此,我們可以把生成看做并認為是一種動態(tài)生成。動態(tài)生成,就是教師在細心預設的前提和基礎之上根據(jù)學生的價值,還有教師具有預見性質(zhì)的想法和問題還有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和一些細節(jié)方面適時地改變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改變之前在預設中的計劃,根據(jù)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困惑進行教學,這樣的話教學也會收獲更好的結(jié)果,整個課堂也會更為有效。如教學《燕子媽媽笑了》一課時,有一個學生提出:“為什么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去三次菜園?”面對孩子的提問,我沒有急于給學生確定的答案,而是改變原來的預設,引導學生通過角色表演、品讀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領悟了小燕子觀察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那正是燕子的媽媽的用意所在,這是比任何設定的所謂知識的目標更為可貴的資源,它讓我那么真實地享受到了順水推舟的精彩,感受到了動態(tài)生成的無窮魅力。
三、優(yōu)化生成,開放小學語文課堂
課堂中的教學是不斷變化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意料之外的狀況,但是只要不對課堂產(chǎn)生嚴重不好的影響,都可以認為是有一定的生成價值的。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課堂的情況,對課前作的預設做出一些適當?shù)恼{(diào)整,為生成騰出合適的空間。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對教師預設中的想法和步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如果過分遵循教學預設中的步驟,嚴絲合縫依據(jù)教學中的邏輯性,只是為了在課堂上較好地完成教學的目標,就很有可能會使語文課堂變得不具開放性,喪失了原有的魅力。語文課堂中是有很多的不確定的因素的,這些都是學生思維火花迸濺產(chǎn)生的,教師應該從這些不確定因素中找到可取之處,調(diào)整課前的預設,促進課堂產(chǎn)生一個更好地生成。局部性的預設調(diào)整就是指教師在較短的時間之內(nèi)適當處理好預料之外的情況,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比如說,在魯迅《故鄉(xiāng)》的教學之中,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跳魚為什么會有青蛙一樣的兩只腳。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局部性的調(diào)整,較好地實現(xiàn)生成。而整體性的調(diào)整就是在課堂的中途產(chǎn)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因素,接下來的課堂時間教師不按照原有的計劃,而是根據(jù)產(chǎn)生的情況進行教學,把剩下的課堂時間全部給了生成。這種意料之外狀況的產(chǎn)生就是生成開始的點,教師根據(jù)課堂的情況把剩下的時間全部給它,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實現(xiàn)一個較好的課堂生成。
總而言之,一個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是離不開預設與生成的,只有兩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語文課堂的高效進程。一個好的預設和生成可以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長期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杰.建構(gòu)語文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新型關系[J].上海教育科研,2015,(9):56-58.
[2]李思衡.基于課堂生成的語文教師能力構(gòu)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6,(4):46.
作者簡介:黃淑花,女,1975年9月生,廣東省河源市人,本科學歷,小學語文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