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zhì)教育下的“減負增效”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的課題,如何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的時間,擴大課容量,使教學做到“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這是我們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堵塞了學生的思路,挫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既解放了學生,又解放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嘗試教學法;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嘗試活動;先學后教
一、嘗試教學法的理論和作用
嘗試教學法是著名數(shù)學專家邱學華教授創(chuàng)始于70年代后期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并已升華為嘗試教學理論。嘗試教學理論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客觀認識規(guī)律,重視學生的實踐,充分發(fā)揮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結(jié)合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嘗試教學法理論的實質(zhì)是“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其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它具有鮮明的特征,用八個字概括為“先試后導,先練后講”。
二、語文嘗試教學
語文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雖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但它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語文教學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語文教學的改革更是其前沿陣地。嘗試教學法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脫穎而出,不僅在小學各科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更是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chuàng)新”,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是將流行甚久的“先教后練,以講為主;先教后學,以教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先練后講,以練為主;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這種變革更顯示出其內(nèi)在的合理性。因為傳統(tǒng)的先講析后練習這一模式,始終置學生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不同程度地扼殺了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積極而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舉動;同時由于學生自身對所學知識缺乏主動的切入,學習有時不免惘然無緒。如此一來,要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效率,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但費力不討好反而成為紙上談兵了。
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否執(zhí)行嘗試教學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舉個例子,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我是這樣教學的。步驟一:引導學生想象,讓其嘗試點燃才情,講授前,我說:“同學們,這是一首景色描寫極其鮮艷美麗的古詩。我們應該認真品位,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步驟二:借助多媒體,放飛才情。在學生展開想象翅膀的基礎(chǔ)上,用多媒體展示出一幅和風拂面、柳葉翩翩的春景圖以及如音符般優(yōu)雅的燕子的身影,再配以燕子歡快的啼鳴,使學生更加沉浸于生機盎然的春景圖之中,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間。就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看,相信語文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語文教學仿佛永遠是只見耕耘不見收獲,從最初字的書寫拼讀、詞的組合運用到比較綜合的閱讀與寫作,絕大多數(shù)學生均存在較多的缺漏與不足。其主要來源之一,就是我們多少忽視了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嘗試心理的滿足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們是牽著學生渡過知識這條河,而不是帶學生過河,更不是讓學生自己過河。學生學到的只是零亂、僵化的知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xiàn)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克服知識教學的單向傳遞,提倡多向傳遞,師生積極進行雙邊活動,注意對教學信息的反饋和處理,提高知識的正確率和鞏固率。即把傳統(tǒng)的“教師教給學生”變革成:“教師引導學生?!?/p>
可見,語文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為的。鑒于此,本人學習并參考其他教師的教研成果,嘗試設(shè)計了語文嘗試教學法一般課堂結(jié)構(gòu):①審題并揭示主題,導入新課。②閱讀課文或聽音樂。③課文分析。這是一堂課的中心,分以下五步:a、根據(jù)課文的不同要求,設(shè)計并出示嘗試題。b、自學課文,在嘗試題的引導下,劃、圈、點、評、理解課文。c、嘗試練習。d、學生討論。e、教學講評。④習題解答與鞏固性練習。⑤課堂小結(jié),對重要知識點、思維方法進行梳理與強調(diào)。這種課堂結(jié)構(gòu)主次分明,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教學信息的反饋與處理,體現(xiàn)了教師的引導作用,符合“實踐——認識——提升“的過程。
三、在運用嘗試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個性化。尊重學生的個性,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展現(xiàn)個性的機會,盡可能多的給學生自我表述的機會。鼓勵學生講個性化的生活經(jīng)歷,激發(fā)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引導抒發(fā)個性化的審美情感,愛護體現(xiàn)個性化的說話傾向,提倡使用個性化的表達手法等。
2、開放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想為主的原則。指導者切忌反客為主,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應指導學生成為閱讀過程中的主體,說自己想說的,寫自己想寫的。
3、尊重。小學階段,兒童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和發(fā)展,指導者要充分尊重兒童的思想,激發(fā)學生表達看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兒童對于閱讀的興趣,對于兒童新的觀點和見解,要給予積極的肯定,使兒童樹立大膽發(fā)表的信心,從而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4、平等。指導者和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的,友好的關(guān)系,形成一種良好和諧的情誼環(huán)境,使學生對指導者產(chǎn)生一種信賴感,愿意與其分享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一些自己的新穎的、獨到的見解。
四、結(jié)語
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又是一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教學語文課時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功能。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認真?zhèn)湔n,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學同學生的感悟和體驗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覺到語文課是同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這才是語文教學的靈魂。總之,在語文學習中運用嘗試教學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解放了學生,又解放了教師,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也才會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丁曉良.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J].中學教育,2002.08.
[2] 宋秋彩.“嘗試教學法”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2008(2).
作者簡介:姓名:楊枝助。 1990.08。性別:女。民族:漢。籍貫:云南保山龍陵。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鎮(zhèn)中嶺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郵編:678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