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藝銘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ゑT·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于1770年12月6日誕生于萊茵河畔的伯恩城,于1827年病逝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因此在父親的強迫下貝多芬在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鋼琴和提琴,十一歲起就開始在當?shù)貏≡旱臉逢犂锕ぷ鳌?792年結識海頓后,貝多芬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定居于維也納;故此被稱為維也納三杰之一,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在維也納生活的期間,貝多芬以一位青年鋼琴家的身份出入于貴族門庭,在與他們逐漸交往的過程中,不斷感到自己與他們之間存在的階級差異,同時在與貴族少女的愛情上,屢遭挫折,耳病也愈加嚴重。這時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一種強烈而富有戲劇性的特質,革命的、英雄因素逐漸形成。
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三十二首奏鳴曲,本曲中長篇幅三連音的伴奏織體可以使手指快速跑動得到充分鍛煉;和弦形成的主旋律可以快速提高我們的手指力量;并且其中部分主題材料采用歌唱性的處理方式,可以運動多樣化的觸鍵方法來詮釋音樂。音樂在風格上也從古典樂派中流露出浪漫派的音樂情緒,值得學習者與教學者全方位的學習和研究這部作品,從而提高專業(yè)能力。
本曲呈示部的部分主題材料是由跳音和弦構成,對于和弦的掌控,可以結合指尖、手腕、以及手臂來完成,使得和弦音短小、清晰。由于主題旋律線條在和弦的七音上,因此就需要突出我們的小指來更好的展現(xiàn)主題旋律,小指的指尖力量就需要單獨練習。其次,頻繁出現(xiàn)的強弱轉換需要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出貝多芬獨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
在實際的練習與演奏的過程中無論是p或者f的音響效果都要通過指尖的集中支撐來演奏和弦,充分發(fā)揮手指第一關節(jié)的力量。其次,為了更好的突出小指音,我們可以將小指作為單獨練習。p、f的急劇變換可以運用大臂、小臂、肩膀的使用不同的搭配來完成:例如演奏f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指尖的支撐和集中并快速發(fā)力來完成,擊鍵的手指的各個關節(jié)要保持相當?shù)木o張度,一確保在擊鍵的瞬間不至于折指;甚至可以利用大臂的力量來更好的演奏f的音響效果。演奏p的時候,我們只需要運用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通過力量集中就可以完成,根據(jù)個體差異也可以利用手腕來輔助使聲音聽起來更加輕巧、集中。在很好掌控右手和弦音以后,左手適當做漸強減弱來配合右手,可以展示出更加鮮明的強弱對比。
本曲的左手采用了大部篇幅連續(xù)的三連音,這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音樂聽起來顯得更加急促,也凸顯了貝多芬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個人風格。連續(xù)三連音雖然在節(jié)奏、指法都相對容易,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單手慢速的練習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需要在慢速的過程中,采用多種觸鍵方式來練習與演奏,同時通過耳朵的監(jiān)督功能來感受每個單獨音或連續(xù)音在音色上的變化,來選擇好的聲音。其次,充分運用指尖的支撐來增加每一個音的顆粒性,也可以使每個音都變得更加清晰飽滿,并利用好重拍,將每一組三連音的第一個音作為重拍,通過重音產(chǎn)生的音響效果來展現(xiàn)節(jié)奏特征,以便更好的詮釋古典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本曲除過在強弱上的對比,在樂句情緒表現(xiàn)上也帶有明顯的變化。在34小節(jié)的音樂情緒明顯和之前有所不同,這就讓我們必須在觸鍵,和力量的使用上有所改變,才能更好地突出其歌唱性。首先要利用好小指來突出高音,并盡量保持時值的長度以便更好的展現(xiàn)歌唱性。其次要通過大臂的伸張完成這種歌唱性的樂句,此外更要注意就是漸強漸弱的變化,使得每一樂句都擁有本身的開始和結束。雖然在觸鍵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就是這樣的配合才使得音樂更加生動,在三連音的伴奏織體推動下運用右手的展現(xiàn)來完成這部分主題。
歌唱性音樂主題主要從第59小節(jié)開始,旋律建立在以四分音符重復音程或和弦的背景之上。這一部分的左手的練習重點為以四分音符為主題背景的音程以及和弦,和弦的演奏方式由開始的短并且強轉為長并且弱,因此左手就應當做到清晰而有力量的奏出,又需要弱的表現(xiàn)手法以便突出右手。要做到這一點我想分手練習一定是必不可缺的,在分手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和弦中每一個音所產(chǎn)生的音響效果,這時我們可以運用手指貼鍵的方式來演奏。同時可以采用手腕力量移動的方法,以保持音和音之間的音響效果上下是完全連接的。
難點則在于對于這些音程、和弦在指尖上的掌控,要通過手耳并用才能完成。演奏右手的時候就要注意樂句之間的呼吸,以及每一樂句的歌唱性,放松手臂、手腕運用指尖力量來掛住鍵盤演奏這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dolce,難點在于要盡力通過單音來更好的展現(xiàn)展開部始終甜美的音樂表現(xiàn)。
通過以上對貝多芬《f小調(diào)第一奏鳴曲》的演奏技巧的分析可以得出,貝多芬在奏鳴曲這類題材中,雖繼承了德國從巴赫、亨德爾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大量吸取了當時進步的法國革命音樂的各種成果;但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他本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希望通過本曲一系列相應的訓練,能深入了解貝多芬作品,更好的展現(xiàn)古典音樂風格?!?/p>
[1]張洪島.歐洲音樂通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2]雷娜特·克洛佩爾.演奏藝術的生理心理學津要[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羅曼羅蘭 著,傅雷 譯.貝多芬傳[M].華文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