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哲
摘 要:德語的跨文化教學在實踐中必須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以及測試性,這樣才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生狀況,而在德語的教學過程中作為重要的就是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但是在實踐中并沒有標準的框架與目標,缺乏完善的測試手段,對此文章主要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德語跨文化教學;可操作性;可測試性
在德語的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提升學生的交際與表達能力,提升學使得跨文化交流能力,但是在外語化教學中的跨文化交易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的,其主要就是表現(xiàn)在其缺乏完善的操作性以及測試性之上,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一、影響的與跨文化教學操作性以及可測性的問題
(一)文化背景與差異對跨文化教學的操作性以及可測性帶來的不良影響
因為語言思維以及習慣方式的差異,在進行德語跨文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德語國家的文化、社會背景、習俗以及道德觀念等并不是十分了解,這也就導致了在語言表達上存在了一定的問題與不足,直接的影響了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與操作。例如,在中國的文化中“龍”是一個圖騰性的標志,人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但是在德國的文化背景中“龍”的形象是邪惡的怪物形象。在德國以及中國的語言中也有一些共性之處,如在中文中的“累死了”就是表達自己的疲勞狀態(tài),而在德語中則是通過“Todmuede”表達疲勞的狀態(tài),與漢語語義相同。因為不同國家的文化特征導致其跨文化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所以說在德育的跨文化教學中,不同的文化背景會直接的影響教學的操作性以及可測性。
(二)跨文化教學標準的定義
在進行外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跨文化交際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也是整個教學的重點。而跨文化視角就是對文化的交流基礎之上,進行文化進行理解。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都是在一個開放的語言環(huán)境中開展,而外語教學教材的設計,教學資料與內(nèi)容都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視角。但是在對外語教學以及教材的設計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并不是其是否具有跨文化視角,而是對跨文化教學的界定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可以真正的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
同時,現(xiàn)代的德語教材均有一定的跨文化內(nèi)容,但是在學生完成學習之后并不意味著就具備了一定的跨文化能力,只能說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因為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就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而如何檢測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必須要探究的問題,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對學生學習之后的學習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實際程度等進行測試分析。
跨文化能力涉及到德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學生在進行學習過程中勢必會了解各種知識,對其日常的行為文化進行分析了解,可以說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是相對、有限的,是一種在知識傳授的方式,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對其進行標準化的培養(yǎng)與測試,而如何對這些在思維深度中的德語國家文化底蘊的認知進行了解,就必須要通過測試的方式對其進行了解分析。
二、增強德語跨文化教學的具體可操作性和可測試性建議
語言的特色主要就是來源其自身文化的個性,語言在實踐中有著較為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在不同的狀況之下,其表達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而要想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德語跨文化教學的可操作性以及測試性,可以基于以下幾點開展:
(一)將一些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日常性的跨文化內(nèi)容進行整理,將其作為教學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過程中要測試的內(nèi)容。
強化德語文化中的日常生活特征,對德語國家中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交際的技巧與方式進行重點情調(diào)。
(二)分層測試,提升效果
在一些初級教學以及高級教學過程中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考察。
第一,初級的跨文化教學
首先,在初級的跨文化教學過程中,將其作為教學的模塊進行處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重點教學,加強對學生的教學與培訓。例如,可以在精度課程中對其進行跨文化教學的設置,通過場景對話的方式對其進行訓練,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中德雙方文化的不同以及差異進行了解。通過跨文化場景的創(chuàng)設提升學的跨文化能力。
其次,整合專家意見,編寫教學內(nèi)容,設置專門的訓練內(nèi)容,基于背景知識對其進行傳授講解。通過筆試以及口試的方式進行知識測試,提升測試的全面性以及普遍性。
第二,高年級階段的跨文化教學
多數(shù)的德語專業(yè)課堂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就是通過討論以及項目形式的方式對其進行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深度以及內(nèi)容的不斷拓展,此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滿足跨文化能力訓練的需求。而在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跨文化能力的教學與測試方式,各個院??梢曰谧陨淼膶W科培養(yǎng)重點對其進行訓練,強化鞏固各種德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三、結(jié)束語
跨文化知識在進行講解過程中,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素質(zhì)能力,在實踐中可以在德語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測試,通過德語專家學者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討論與分析,適當?shù)脑黾诱Z言知識教學過程中的跨文化知識內(nèi)容,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通過課堂、教材以及測試的方式對其進行充分的彰顯,全面落實各項工作,進而充分的提升跨文化教學的操作性以及可測試性。
參考文獻:
[1]鞏婕. 德語跨文化教學的具體可操作性和可測試性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4,(25):126-127.
[2]趙宇. 基于中德文化差異的德語跨文化教學的相關問題分析[J]. 今日科苑,2010,(16):194-195.
[3]杜蘅. 跨文化交際與德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導入[J]. 中州大學學報,2010,27(02):172-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