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進
摘 要:古詩詞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瑰寶,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每年都必須學會并掌握至少六十篇優(yōu)秀的古詩文,同時要求學生能夠體會其中賦予的感情。然而古詩詞在被賦予了“詩言志,詩傳情,提升學生閱讀欣賞水平”的能力的同時,還被貼上了“難理解,枯燥,繞口”的標簽,對于小學生來講尤為突出。小學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就有些欠缺,更何論這些對于年齡更大的孩子來說都有些難度的古詩詞閱讀了。因此,如何向小學生就古詩詞閱讀理解的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開展策略
小學語文是學生的啟蒙學科,是學生將來交流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基礎(chǔ),它在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是培養(yǎng)孩子綜合素養(yǎng),形成獨立品格、完美人格的重要學科。如何提高這個階段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掌握一定科學的、合理的方法。本文從分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出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對策,以解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一、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fā)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yīng)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yīng)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shù)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應(yīng)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dǎo)。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dǎo)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學生入“境”。具體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紹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生活的那個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二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搭起入境橋梁。三是運用直觀法。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四是豐富想象,教學時指導(dǎo)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江雪》這首詩,啟發(fā)學生的思索和聯(lián)想:“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的場面。”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內(nèi)容和意境。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cè)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shè)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耙恢t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合理聯(lián)想,深入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yīng)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歌,作者從側(cè)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shè)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結(jié)語
古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jié)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優(yōu)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nèi)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寶藏。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參考文獻:
[1]周秀麗.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12).
[2]李艷.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研究[J].速讀旬刊,2017(1).
[3]李其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2016(6):00053-00053.endprint